《父母效能训练》第十一章 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笔记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6 19: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2:09
【本章思想】
第三法的原理。
【本章思路】
第一法和第二法最终失效的原因。
第三法会长久的原理。
【正文摘要】
一、使用第一法和第二法的结果是,一方赢另一方输。
这是强制和妥协的必然结果。
作者在这里讲了一个原理,能解释生活中起冲突的平衡点,可以了解一下。也能解释大人为什么对孩子容易动怒。
①、当两人之间的权利存在极少差异或不存在差异时,他们一般不会通过权利解决问题。比如你和与你职位相同的同事之间有了分歧,两人之间不会用命令的方式解决,因为你没有这个权利命令我。
②、第一法往往存在于两*利差距中。比如领导给你指派任务,你只能服从,无论你愿不愿意。这里领导不必考虑你愿不愿意,因为你愿不愿意都得执行,用不着考虑。
我们想想,是不是父母对孩子动用权威管制教育时,和这个领导的角度是相同的?没时间甚至没必要给孩子解释,因为孩子最终必须执行,费那么多事干嘛!
这让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容易使用权威的一个客观原因在于,父母拥有权利差。
这个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权威真的不能长久有效,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差距是会逐渐消失。这是客观规律。
二、“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第三法”。
1、第三法解决问题不涉及权利,不存在强迫,不会有人屈服。最终方案是双方都愿意接受的。
操作方法是这样的,父母和孩子之间面临一个需求冲突时,双方共同提出一些备选的解决方案。他们仔细的分析评价这些方案,最终商量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方案。
由于这个最终方案是一起商量制定的,商量的过程已经权衡了各自的需求,因此,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不需要用权威迫使某一方服从。
简单讲就是,商量着办,顾全彼此。
那为什么把这么简单的事情讲这么复杂呢?因为父母们如果不知道这个为什么要商量着办的道理,就不会商量着办。只有把道理和利弊搞清楚了,父母们也会自觉的“商量着办”。
2、第三法是能找出父母和孩子均可接受的方法,而不是对所有家庭都“最好”的唯一解决方案。
用第三法时,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家庭会产生不同的方案。意思是说,虽然问题相同,但不同的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商量出的结果不同。所以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家庭的解决方案会不相同。
比如:案例中穿雨衣的问题,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方案。详见176页-180页案例。
我想,作者这样讲的意思,是为了避免父母们因为互相比较而对自己家的方案产生怀疑,或者对自己和孩子用第三法的能力产生动摇。
作者真是用心良苦,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要相信自己和孩子能够用好第三法。并且,别人家的方案不一定适合自己。
3、既是使用第三法,有时候结果并不完美,但很少引起孩子怨恨和烦恼。
因为方案不全是父母的,还有自己的决定。
只要沾上自己,很多孩子就会找外因来推卸责任(这是人的本能,随着责任感增强,才会慢慢改变。),常常连同父母的也一起推给了外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在这里不做评价。但这么做最直接的收获是,父母不会被抱怨。
4、当孩子得知父母不再试图运用权利来强迫自己后,孩子也放下了反抗变得容易相处了。
5、第三法使父母和孩子开始使用各种方法来避免冲突。
因为双方感情越来越亲密,越来越幸福,谁也不愿意损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