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辉在康区发展史上的贡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6 07: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3:18
1938年,刘文辉被任命为西康省建*员会委员长和西康省**。1939年西康省*正式在康定成立,省会虽设康定,但二十四军军*设雅安,刘文辉长期坐镇雅安,将雅安作为西康省的*、经济、文化中心。
西康省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建省后刘文辉提出“十大建设”方案以及“三进主义”和“三化*”的建设方略。
“三进”即:对康属稳进、对雅属逐进、对宁属猛进;“三化”即:对少数民族以德化代替征服、以同化代替分化、以进化代替羁縻。刘文辉的这些方略,当时对安定西康、发展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当时,雅安城区很小,街道狭窄,市容脏乱,过河仅靠木船渡。1942年,刘文辉改造旧街道,扩建新市区。1943年,刘文辉用50寿诞的捐索兴建青衣江铁索桥,为雅安第一座跨江桥,并命名铁索桥为“文辉桥”。
在教育方面,刘文辉在西康则是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行先进文化教育,甚至还开设专门的夜校扫除文盲。除了中式的传统学校教育外,早在1922年,来自美国的教育博士施勉志在*教浸礼会的资助下,就开始在雨城区张家山新建了私立明德中学。施勉志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位校长。此前,洋人们已经在雅安市区的中大街和小北街的两个地方建立了私立明德小学。在芦山,他们同样也建立了私立的明德小学。据档案资料记载,当时,雅安*教友家庭和一些较为开明的乡绅,还有做生意、开店铺的富商们,以及地方*中不少有背景的人物,都纷纷把子女送到这所比较“洋盘”的中学去读书。据记载,那个时候虽然学生们的学费和生活都不用掏钱,甚至有家庭相对困难、并受到学校贷款资助的情况。明德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每天吃住都在一起。学生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向老师请教。有时候,他们还会到山下的乱坟岗去找寻骷髅,以便在上生理卫生课的时候搞清楚人体的结构。
在西康建省后的第5年(1944年),西康省立女子中学也在原雅州府文庙的位置(雅一中、即今田家炳中学)成立起来,并坚持专门招收女生到1949年下半期,这也是雅安学生男女分校最后的“三八线”。该校从建立开始,一直到1950年2月雅安解放,这所女子中学总共招收了上千名学生,为雅安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在当时的西康女子中学,学生们分为高中和初中两段,高中女生日常穿着的是蓝色学生旗袍装,初中学生们则一副童子军打扮。在市档案馆的一份记录中,详细记载了女子中学的情况:“女中童军要进行军训,科目包括救护、修桥、防空等等军事技能的训练,*课课本也是由军方人士编写的教材。”
刘文辉主政康区22年间,在来自当时 中 央 政 府、四川、*以及康区内部复杂的压力情势下,治理康区是路径依赖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以军扶政,尊崇藏传佛教,利用土司头人等集中体现了路径依赖;全力促成建省,实施干部培训,发展经济和教育,进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