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前十回——全员皆恶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6 17: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17:31
如果古代也有追星一说,李宝嘉可能是吴敬梓的头号粉丝,真正做到了喜欢他,就写一部与他比肩的著作。
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中将《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四部小说各有侧重,《官场》重贪污*,《老残》重文人侠义,《孽海花》重历史变迁,《怪现状》重家族相残,后三部虽然也是批判,但都在批判中塑造了代表希望的正面人物形象,唯独《官场现形记》可谓全员皆恶人,上至封疆大吏,下到奴仆商贩,无人不贪,无人不恶,上下蒙蔽,搜刮民财,书中没有详写底层百姓的现状,却透过官场,将底层人民的困苦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官场现形记》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模仿吴敬梓《儒林外史》散篇的写作手法,书里一个故事一个主人公,故事与故事之间并无联系,除了创作形式的模仿,《官场现形记》对《儒林外史》中著名的情节也有致敬,例如,初中时都学过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而《官场现形记》第一篇讲的是一个叫赵温的少爷中举的事;《范进中举》最令人啼笑皆非也是最讽刺的一个情节是主人公卡了一口痰,“喜极而疯”,而这位赵温少爷的邻居因为嫉妒他也卡了一口痰,“怒极而疯”,可见《儒林外史》对晚清小说的影响之深。
历史上学者将“五四运动”视为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岭,这一点在小说上也适用,《官场现形记》塑造了诸多贪婪狡诈的形象,例如赵温这个故事中的钱典史,钱典史的亲戚王孝廉是两榜进士出身,官至监察御史,而典史这个职位连七品都没有,但谈起钱典史,王孝廉满口称赞,“这人做官倒着实有点才干,的的确确是位理财好手”,怎么个理财法,原来是他捞钱很有一套,他认为官做得大没什么用,手下层层剥削到自己手里也没剩多少,不如做个典史,书中写:
接着,后文又以钱典史为主角,写了一小段他的故事,原来他做典史期间民怨沸腾,被人告了,上面罢免了他的职位,钱典史不得不拿着钱到处疏通关系,找人帮忙,最后辗转到别的省又做了官,单从钱典史这一个角色就可以看出, 这本书不止无人不贪,而且无人没有不贪的理由。
除了打通官路,做官也得花钱,也就是书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买缺”,书中有一家何氏三兄弟,其中的大哥专门负责卖缺,一般的缺两三千两,遇到肥缺,动辄上万,他弟弟和他细数这几年的账,就包括:
其中这个王梦梅的一万二,还是借了亲戚朋友的,等这些人一上任,就等着捞钱还债了。
因此, 钱是当时官场的硬通货 ,没有钱,上级不提拔下级,老师看不起学生,朋友亲人之间都抬不起头,作者看到晚清摇摇欲坠,认为社会动摇的根基是因为 “欲除弊而转滋之弊也 ” ,人人都贪是因为当时的官僚*出了问题,是“官本位”思想下*的畸变。
而 五四之后,作家开始放弃对官场的批判,转而对*和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不再认为是官场问题导致了国力衰退,而开始攻击**和儒学文化,他们提出的社会问题在《官场现形记》中已初见端倪。
后面有个故事出现了一位知府大人,这个人是书里为数不多几个不太贪的官,据他的学生说,他自己在家,卧室旁边都要另设一个小厨房,对吃的极其挑剔,但是出门有人请客都指责下属奢侈浪费,自己家太太姨太太绫罗绸缎,珠玉满身,自己穿的官服上还得有几个补丁,他自从见了洋人后开始对发展经济感兴趣,认为要致富需购买外国机器,办外国工厂,被一个叫陶子尧的人所骗。
陶子尧这个人,几乎没什么智力,唯一一点智商就是发现知府大人想启用精通致富之人,便抄了一篇别人的文章,其实知府大人根本不知道洋人机器怎么回事,看陶子尧说的头头是道,便给他两万两去上海采办机器。陶子尧带着两万两来到上海,被朋友骗,被妓院老鸨骗,被朋友和妓院老鸨合起伙来骗,最后让自己姐夫又多花了两万才算完。
《万里十五年》中也曾写,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对于西洋的机械是十分佩服的,十分努力要接受的。他们对于西洋的科学也相当尊重,并且知道科学是机械的基础。但是他们自己毫无科学机械的常识”。
所以不是官场*,不是中国没有先进的设备,到了五四先进分子才发现当时的中国既无制度可奉行,也无主义可实践,自然“*”二字渐渐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