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18: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3:40
对于著名影星赵丹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小有争议,有人说他是戏疯子,有人说他是“戏霸”,有人赞扬他演技精湛,也有人吐槽他用力过猛。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有道理,因为本身就有一部电影能集合赵丹身上的所有特点,那就是普遍认为的赵丹电影的巅峰之作《林则徐》。
本文说一说这部电影背后的一些故事。
一、被冤枉的豫堃
《林则徐》的原始剧本是由两部作品结合在一起的,一部是上影厂选中的《鸦片战争》,另一部是北影厂选中的《林则徐》,前者偏重战争和剧情,后者偏重人物塑造,最后北影厂听说上影厂在搞这个题材,就将《林则徐》剧本连作者一起转送上影厂。
上影厂经过商讨,最终决定以北影厂的《林则徐》剧本为核心,揉进去上影厂的《鸦片战争》拍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电影。导演由郑君里担任,主演则选用赵丹,该片将是一部国庆十周年的献礼片。
在剧本商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文艺界正在批评电影中的中间路线人物,而原剧本中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除了面对洋人之外在国内并没有太大阻力,这显然不符合当年电影艺术创作中关于用对立冲突塑造人物的理念。
为此,剧组将历史上的海关监督豫堃给黑化了,豫堃就是片中被林则徐软硬兼施要了三十万两银子的豫监督,剧组将他设计成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中的对立面人物,其形象和台词风格也随之改变,演员则启用了在《南征北战》中饰演李军长的阳华。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海关监督豫堃是林则徐禁烟的铁杆支持者,在虎门销烟中一直冲在最前面,把他黑化的原因是他的名气不大,不会在史学界引起太大的波澜。
黑化豫堃和《甲午风云》中被黑化的刘步蟾性质不同,刘步蟾是因为史学界研究不够,豫堃则干脆是剧组有意选中的,本文在此也算为豫堃大人正一次名吧。
不管历史*的话,阳华的表演肯定是一流的,不知大家是否会感到电影中的豫堃有些面熟,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著名动画片《渔童》里的那位县官,就是阳华给配音的,而且笔者估计也许那个县官的形象也参考了《林则徐》里的豫堃。
可怜的豫堃大人啊。
二、美军上尉演鸦片商人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很多电影里的外国人都是找的少数民族演员,比如《海鹰》里的美军舰队司令就是,还有一些是依靠外表化妆,比如《上甘岭》里的美军士兵的大鼻子全是用硬纸壳粘在脸上的。
而在电影《林则徐》中有一位看上去无论如何不像化妆也不像少数民族的演员,就是饰演鸦片商人颠地的那位。
这位演员叫谭宁邦,是一位地道美国人,英文名叫杰拉尔德·坦纳鲍姆,出生于1916年,二战时加入美军服役,在担任军队报纸编辑时被授予上尉*。
二战结束后,谭宁邦从美军复员加入联合国善后救济署并来到中国,1947年他回国前夕受聘加入中国福利基金会,还曾介绍美国著名学者阳早和寒春来到中国。
在工作之余,谭宁邦也发挥了他外国面孔的优势参演了一系列电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电影《白求恩大夫》中饰演白求恩,在《停战以后》和《林则徐》中他则属于客串演出。
后来谭宁邦主要担任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并在上海的几个大学里兼职教授美国文学,1972年他回到美国在大学里担任国际关系讲师,2001年谭宁邦病逝。
在电影《林则徐》中,谭宁邦饰演的颠地本来戏份很少,但由于当时剧组接到指示需要在片中增加人民群众和洋人展开斗争的戏份,于是剧组设计了颠地逃跑被渔民麦宽发现,随后在邝东山指挥下颠地被抓又被送给林则徐的戏。
由这条剧情线走下去,剧组又开发了林则徐智斗豫堃大人“敲竹杠”,*他掏钱修炮台的一场戏,这场戏非常精彩,充分展现了林则徐资深*的一面。
三、赵丹的巅峰背后,戏霸和神经病
赵丹年轻时以演小人物著称,他在《马路天使》和《乌鸦与麻雀》等电影中的表现堪称经典,等到他岁数大了以后,他的演技却遇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常见的质疑有用力过猛以及太过于活跃,在电影《林则徐》这种质疑依然存在。
对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赵丹。
第一个是神经病。
赵丹从确定由他出演林则徐开始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体验人物,他整天穿着林则徐的官袍出入生活场所,用林大人的做派待人接物。
你想想看,大晚上的你想出门遛弯,突然在黑乎乎的楼梯拐角处碰见一个身穿清朝官服的人,语言和动作还都活灵活现,你会怎么办?跑吧!
幸好那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僵尸电影,演员们也都习惯于将角色代入生活,所以赵丹这个做法在上影厂并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反应。但在拍摄地却出了事,他有一次在二楼宿舍听到楼下有人在大声喧哗,有些气恼的赵丹穿着官服跑到楼下用林则徐的腔调批评了人家一通。
谁知,一楼住的不是上影厂的员工,而是一群给剧组帮忙的工人,可想而知工人们会有啥反应,这事要不是郑君里他们帮忙,赵丹恐怕会有麻烦。工人们对他也不客气,直接骂赵丹是神经病。
第二个是戏霸。
在电影拍摄期间,赵丹没少和导演郑君里“吵架”,他们是老搭档也是老友,为了电影而争吵几乎是家常便饭,在《林则徐》中争执更是不少。
林则徐面见道光帝接受钦差大臣这场戏是全片开端,正是林则徐踌躇满志的时候,因此赵丹要求灯光师给他的眼部多打两个小灯,展示林则徐神采奕奕的形象。这个要求导演同意了。
在和义律正面交锋前的早上,林则徐在住处打了一套太极拳,这场戏是赵丹特意要求导演郑君里加上的,对此郑君里并不同意,在剧本里没有这场戏,而且他认为这场戏的节奏和前后剧情有些跳脱,但赵丹认为只有加上这场戏才能更加突出林则徐成竹在胸的感觉。
最后,经过一番争吵,很明显,赵丹赢了导演。
林则徐处理败类韩肇庆的一场戏,场面非常严肃。但一开始赵丹是想让林则徐走到台下,一边溜达一边历数韩肇庆的罪过,这符合赵丹好动不好静的表演风格。
但是,郑君里认为这样的设计不符合林则徐钦差大臣的身份和办事规格,他坚决不同意。最后,我们看到,导演赢了。
有一说一,如果把赵丹放在现在,妥妥会被扣上“戏霸”的帽子,不过这并不是贬义。
第三个是巅峰。
有一说一,笔者也认为赵丹在《林则徐》中有些地方的演技确实用力过猛,这是他的表演风格,比如林则徐在观战时禁不住像新兵蛋子一样高喊:打得好,打得好。这就不太符合他封疆大吏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林则徐》中的赵丹不管是演技还是精气神,都可以称得上他的巅峰之作。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清朝名臣,他不仅能和洋人斗,也能在官场里纵横捭阖,这样的角色其实是很难把握的,赵丹完成得相当出色。
笔者认为,在林则徐被摘掉顶戴花翎这场戏中,赵丹的演技是教科书级的,是极具人性魅力和感染力的。
如果说赵丹在小人物上的代表作是《乌鸦与麻雀》的话,那么他在塑造大人物上的代表作无疑就是《林则徐》。
四、拍摄小花絮
《林则徐》中饰演道光帝的是导演高正,本来这个角色是属于该片另外一位导演岑范的,但岑范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家世还是推掉了。
岑范的叔曾祖父是清朝名将岑毓英,曾*过太平天国起义,他的叔祖父是*创始人之一的岑春煊,因此岑范有顾虑也是正常的,不过后来他表示还是后悔了。
片中有道光帝听京戏的桥段,这场戏似乎穿帮了,因为那时候京剧还没有形成呢。
《林则徐》中有几场战争场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英国的风帆战列舰和炮台对轰的画面。
这些风帆战列舰实际上都是模型,最大的四米多长,中间的三米多长,最小的一两米长,摆放在湖水里就像是一个舰队一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战列舰的细节部分也都是经过剧组美工精心打造的,再加上导演和摄像炉火纯青的镜头调度,整个战争场面就非常*真,让观众根本看不出那是模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还是第一部在美国上映的中国彩色故事片,而英国方面也为林则徐树立了蜡像作为纪念。这可能也在历史人物层面上印证了那句话,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林则徐还为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3:41
人们说他像一个疯子,但是我认为还是因为他卓越的演技,他也是人们心中的戏霸,可以把每个角色都演绎出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3:41
剧本讨论过程中出现问题。当时文艺界都在批判影片中的中线人物。在原剧本中,林则徐除了在虎门销毁鸦片的过程中面对外国人外,在国内并没有太大的反抗,这显然不符合当年电影艺术创作中通过对立冲突来塑造人物的理念。作者还认为赵丹在《林则徐》中,他的演技真的太硬了,这就是他的表演风格。比如林则徐看战斗的时候就忍不住像新兵一样大喊:打得好,打得好。这不符合他作为省部级大员的身份和地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3:42
电影《林则徐》故事,赵丹从确定由他出演林则徐开始,他就提前一个月进入了角色,整天穿着林则徐的官袍揣摩人物,被人骂是神经病,更是在拍摄期间因为剧情与导演发生了多次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