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06: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8:58
从40年代开始,缪尔达尔的研究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他逐渐离开了曾从事的瑞典学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从强调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及其均衡条件,转向社会经济关系的结构分析。他对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正是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体现出来的。他不再研究纯粹理论问题,而是从结构或制度上去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尤其是社会平等问题,他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去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社会改革问题。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30年代初期,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瑞典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社会不平等加剧。缪尔达尔非常关注社会的变化,从1934年《人口问题的危机》一书中他就初次提出了实现均等化社会改革的一些主张,而40年代以后,这种主张平等的思想得到了巨大发展。随着他参与社会*活动的广泛,他的研究也从发达国家的社会平等问题逐步发展到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均等化的改革问题,以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平等问题。
1942年,当他回到瑞典以后再次投身*活动并又重新当选参议员,担任瑞典银行董事会董事及战时计划委员会*,主持*的计划工作,并作为战后的商业*,致力于引导瑞典恢复在欧洲的贸易和金融关系。1947年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长。1957年受二十世纪基金会委托,对南亚和东南亚11个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研究成果即是其闻名于世的著作《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1968年)。1967年他又回到瑞典,被任命为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在同一年,他创办了该大学的国际经济研究所。他还曾任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理事会*,斯德哥尔摩拉丁美洲研究所理事会*。1973年-1974年,他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晴的民主制度研究中心任特约研究员。1974年-1975年在纽约大学以访问教授的身份任教。1974年与冯·哈耶克同获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