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13:4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3:15
意思是: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出处节选】《三字经》——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白话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扩展资料
1、《三字经》创作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2、《三字经》鉴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