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隐居的古代大相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14:3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6:19
张良
张良隐居耒阳的原因
张良,汉之谋臣,功高盖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汉高祖的评语,这样一个功臣能人,不得不远走他乡,躲到耒阳这样荒凉之地苟且偷生。他虽能善终,但未能让子孙后代免祸。他死后十年,“后世不复绍封”也就是说后代被剥夺爵位并且不能续封。
许多人认为张良隐居主要原因是韩信的前车之鉴,所谓狡兔死,良弓藏,猎狗烹,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其实张良与韩信两个人之间利用价值在汉高祖的眼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战争的结束,韩信已经走到了末路,不是他没有利用价值,而是担心韩信这类一生都在军旅生涯的人会起事端,在自己的后代掌控的政权下埋下祸根,于是先下手为强。而张良他就没有韩信他们这种威胁,因为他没有掌控军队,更何况在起事时张良有能力组织自己的军队,可他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自己是秀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能依靠那些善于玩弄权术的人,才有机会成功。他没有选择气焰嚣张楚霸王,而是托身于有点无赖的刘邦,可见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这种远见对于刘邦来说,永远是有用的,何况是没有威胁的智慧。张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既然自己不会给汉朝政权造成危害,有没有必要远走他乡呢?
作为深知谋略之术的大家,是懂得中国隐居之道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开始他只想做一做他的留侯,用病来当挡箭牌,不理朝事。可是这种借口在大阴谋家眼里,也是雕虫小技,所以经常问计于留侯,使他不能大隐隐于朝。若仅仅是国事,还能指点迷津,可是皇帝老儿的家事也要问计于他,令他十分惶恐。特别商山四叟之事,他明白要想置身于世外那是不可能的,聪明人也只好做傻子的事,躲。
躲哪里呢?中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他没有去,而是选择耒阳这样一个荒僻之地,作为全身而退的地方。耒阳虽然荒僻,但是是交通要道,进亦能进,退亦能退。进可以去五岭山脉真正做他的道家之功,退可以去朝廷为子孙去祸,因为他毕竟不是身家寡人。这种修身养性并没有持续下去,因为他并没有善终在耒阳。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理应为自己的后代规划未来,同时代的萧何做到了,而他没有。原因何在呢?张良所学乃黄公兵略,道家之术。陈平曾说:“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矣,以吾多阴祸也。”作为同道之辈的张良肯定也深有其感,战争的残酷,令他也做下了许多缺德之事。譬如:劝刘邦背约项羽,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不可一世的楚霸王从此含恨江东。其计并不奇险,但不可不说阴险。从而一计得天下。
这种事做多了,平常人还会做噩梦的。他当然不会,但是他是道家之徒,因果之说,他们有些是相信的。因此他们不去想方设法规避灾祸,而是顺其自然。既然在耒阳不能长久下躲下去,那么还是回到皇城跟下,享受天伦之乐。既不刻意为子孙谋求功名利禄,也不为后代特意去规避什么?道法自然,这是道家最高的思想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6:20
张良,汉之谋臣,功高盖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汉高祖的评语,这样一个功臣能人,不得不远走他乡,躲到耒阳这样荒凉之地苟且偷生。他虽能善终,但未能让子孙后代免祸。他死后十年,“后世不复绍封”也就是说后代被剥夺爵位并且不能续封。
许多人认为张良隐居主要原因是韩信的前车之鉴,所谓狡兔死,良弓藏,猎狗烹,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其实张良与韩信两个人之间利用价值在汉高祖的眼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战争的结束,韩信已经走到了末路,不是他没有利用价值,而是担心韩信这类一生都在军旅生涯的人会起事端,在自己的后代掌控的政权下埋下祸根,于是先下手为强。而张良他就没有韩信他们这种威胁,因为他没有掌控军队,更何况在起事时张良有能力组织自己的军队,可他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自己是秀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能依靠那些善于玩弄权术的人,才有机会成功。他没有选择气焰嚣张楚霸王,而是托身于有点无赖的刘邦,可见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这种远见对于刘邦来说,永远是有用的,何况是没有威胁的智慧。张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既然自己不会给汉朝政权造成危害,有没有必要远走他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