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问题 求解答!!! 急急急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17: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7 06:45
拯性 峭 直,「峭直:严 恶 吏 苛刻.., 务敦厚,虽 甚 嫉 恶,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 峻刚直。」憎恨官吏的苛刻行为,做事求敦厚,虽然非常憎恨恶行,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 不苟. 合., 不 伪辞 色 悦人, 但并不是不以宽厚之心推诚待人。他和人相处时不随意附会,不说假话装笑脸让别人高兴, 平居无 私 书, 故人、亲党皆 绝之。 虽 贵, 衣服、器用、 平时没有私人书信往来,同熟人和亲戚都断绝了交往,他虽然当了*,但是衣服、用具、 饮食 如布衣 时。 尝 曰:“后世子孙 仕宦, 有犯赃 者,不
饮食仍然和没有做官时一样。他曾经说:“我的后代子孙出去做官,如果有犯贪污罪的,不 得放归本家,死 不得葬 大茔中。 不从 吾 志, 非 吾子吾孙也。” 许回到我家,死后也不能葬进家族的墓地。如果不遵照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使得至前陈曲直.. B.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 D.与人不苟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以.
故河塞不通 A.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B.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C.
顷之.,烟炎张天 或.持地券自言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对下列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权知开封府”这是一个被动句,而且“召”后还省略了“包拯”。 B.“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中的“敛手”是比喻的说法。 C.“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中的“以忠恕”是介宾短语后置。 D.“非吾子吾孙也”不是用“非”表示否定判断的句子。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归,杀而鬻之——你回到自己的府第去,把牛杀掉卖了。
B.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有关节没有托到,就有阎罗与包老来了。
C.借曰戍兵不可遽减——借口说驻守的兵力不能一下子削减。
D.设有警,无后期之忧——设若有警报传来,也可以不必担心会来不及支援。 5.以下句子均能表明包拯“立朝刚毅”的一组是( )
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②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③一州之赋,则所给者多矣。
④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拯乃悉毁去。 ⑤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⑥拯开正门,„„吏不敢欺。
⑦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A.①②④⑤⑦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⑥⑦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拯很有孝心,因父母年老不喜欢他出外做官,他便顺从父母的心愿,不出去做官,一直到父母相继过世,他才在大家的劝勉下,出任官职。
B.包拯很有军事才能,曾多次上奏给皇上,提出边境无事时就减少屯兵人数,再多训练义勇,这样既能减少军费开支,又能起到警戒作用,可惜皇上没采纳。
C.包拯为官清廉,虽做了*,但吃穿用均如布衣一般,在端州任官职时,总是按上贡的实际数制砚,离任时,没有拿走一块砚。
D.包拯性情严峻刚直,嫉恶如仇,尤其讨厌贪官,曾给子孙立下规矩,若做官犯了贪污罪的,就不许回自己家,死后也不许埋入祖坟。 参*
1.D/今义为“不正当的结合”,古义为“随意附和”。A.劝导并勉励;B.有理和无理;C.刻薄。三项古今义均一样。
2.C/均为音节助词,无义。A.“以故河„„”中的“以”为介词,“古人„„”中的“以”为连词;B.分别是“大致,一般”与“遵循,顺服”;D.分别是“有的,有人”与“或许,可能”。
3.C/A.若说“召”后省略,就不是被动句;B.非比喻句;D.是用“非”表示判断的句子。
4.D/A.你只管回去„„;B.关节托不到阎罗与包公处;C.假使驻守的军力不能一下子削减很多。
5.C/①③⑦不能表现。
6.C/A.不能看出父母不喜欢他外出做官;B.还谈不上军事才能,主要是从财政上考虑的;D.就不能算包氏家族的人,意思是包拯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7 06:45
讨厌 性格 和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最后的引用,是用来表现包拯的节操,和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相互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