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概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3 10: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3 15:18
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为研究人员所重视。早在40年代,香农证明了采样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用离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个连续函数。就实质而言,采样定理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英文digit译成“数字”是大陆的译法。最开始是不是由原信产部的研究所科研人员这样译出,尚不可考,愿有心有力者相助查寻。但在媒体(这很重要,大多数新生词汇,都要经过媒体而不是学校打开自己的生存空间)那里被普遍认可并得以广泛传播的,莫过于《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尼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出版,胡泳、范海燕译),在这本书里,digital 被译为“数字化”。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3 12:26
目前关于数字化的理解“五花八门”。
一些人是把数字化的手段、工具当成了数字化。像电商、直播这样的数字化手段,他是借助了数字化工具,成为一种数字化的表现形式。本质上讲,电商、直播最多是一种数字化的营销手段,不能称为数字化体系。
也有一些人纠结于大数据、小数据。从根本上讲,数字化所讲的数据,很难划分所谓的大数据、小数据。
也有的企业期望找到一套数字化软件系统,借助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完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数字化转型难点并不在软件、技术一端,核心是要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逻辑。
准确理解数字化转型,需要从数字化的两个基本逻辑着手。
一个基本逻辑是数字化的形成逻辑。也就是数字化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综合目前各方的观点,数字化体系的形成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在线产生链接--链接产生数据--数据产生智能。
数字化基于在线这样一个特别环境,在在线化环境下,要实现企业有关主要营销要素的在线化链接。
从营销的角度讲,要实现五个在线:用户在线、商品在线、交易在线、营销在线、团队在线。
并且这五大核心营销要素要借助在线,建立全面的在线化链接。各个营销要素之间是相互打通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
在在线、链接的基础上,产生在线化数据。
这些数据是以在线、链接产生的数据为主体,其他的数据形式为辅助。
这些数据是*度的数据。如果讲要有大数据、小数据之分主要应该是讲数据维度。越能形成更广泛维度的数据越是大数据。否则就是小数据。
这些数据是过程数据+结果数据的累积。不仅仅是结果数据,更主要的是过程数据。所谓过程数据是要能准确反映最终结果数据实现的过程。过程数据是对整个结果数据在作业过程中的原子化切分,借助在线化做出的完整记录。
这些数据是动态数据不是静态数据。是动态记录整个营销过程的数据活动,不只是对结果的静态表现。
这些数据是对整体营销活动的综合反应,不只是单一维度的数据,并且数据之间形成链接关系。六大核心营销要素要形成统一的数据关系,综合反应各个要素发挥的营销价值。
在数字化运营的营销体系当中,一切以用户运营为中心,所有的数据指向都是用户运营这一中心。所以,数据不只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数据,是需要来自于全链路的数据。数据链路越长、数据维度越多产生的数据价值越大。
产生数据的最终目标是发挥数字化管理运营的智能化结果。
这引出了数字化的第二大基础逻辑。
数字化的第二大基本逻辑是:数据决策、数据协同、数据执行。
数字化对比ERP信息化时代,发生的最大改变是:信息化时代的ERP所提供的数据是帮助人的决策、执行,人是主体。在数字化时代,变成了数据是主体,人在逐步变成数据的“执行者”。
这里讲的决策是指企业运营层面的决策,不是指企业战略层面的决策。
实际上企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日常运营决策行为,并且这些决策行为是重复的。在目前的环境下,大多企业是借助ERP数据,指导人的决策,最终的决策主体是人。
人的决策会存在很多问题。涉及到人的能力、思想、环境等。人的决策也会受到其大脑边界的*,人脑所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如果面对海量数据人脑是无法处理的。
所谓数据决策、数据执行、数据协同,就是借助在线、链接产生的数据,借助算法技术所能提供的支持,把以往依靠人的日常业务决策活动,交给机器完成,变成了数据决策。人变成了数据的服务者、数据决策结果的执行者。
数据决策的实现需要一个完善过程,有两大关键点:要有足够的*度、全链路的数据量;不断优化的算法。
数据决策、数据执行、数据协同带来的效率改变、成本优化的结果一定是非常显著的。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难点不在技术,在观念的转变和模式的变革。
从营销角度讲转型数字化营销重点要首先完成两大观念转变:由品牌运营为主体转型用户运营为主体、由人的决策为主体转型数据决策为主体。
数字化转型不可能在现有企业运营模式基础上,简单的+数字化手段、数字化技术实现,需要对企业整体的运营模式做出变革重构。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成功模式可以直接照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找到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向。以下企业的数字化探索模式值得关注。
美的集团。2014年初,美的集团开始对企业进行“伤筋动骨”地数字化改造。逐步建立了企业的会员系统、商品系统、交易系统、交付系统。借助电商体系美的打造了完整的会员体系,会员总数超1000万。建立了自己的商品系统,在全国形成统一的库存系统、物流交付系统和人员结构系统。在此基础上启动对传统渠道的改造,用数字化全渠道思维改造传统渠道业务。借助数字化订单操作系统,改变了重代理、重线下的传统家电行业销售模式,通过对会员客户端消费趋势的分析研究,加速了家电产品的“快消化”。形成了T+3新的企业运营模式。
盒马、便利蜂、瑞幸:特别是盒马是以数字化思维构建的新零售模式。形成了以数字化为主体的企业运营模式。包括企业的采购决策、商品决策、运营决策、管理控制等方面形成了数字化决策、执行、协同体系。目前正在推进前端的供应链数字化。
便利蜂、瑞幸也在整体企业运营的数字化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总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看清方向,抓住本职,从基本逻辑入手,才能实现正确的转型结果。
原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3 13:44
数字化,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含义
数字化,即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基础
当今时代是 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为研究人员所重视。早在40年代,香农证明了采样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用离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个连续函数。就实质而言,采样定理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优缺点
优点
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前者是加工信号。加工信号对于有杂波和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和电路条件来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说,数字信号适用于易产生杂波和波形失真的录像机及远距离传送使用。数字信号传送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2、数字信号需要使用集成电路(IC)和大规模集成电路(ISI) ,而且计算机易于处理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还适用于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简单。它没有模拟电路里的各种调整,因而电路工作稳定、技术人员能够从日常的调整工作中解放出来。例如,在模拟摄像机里,需要使用100个以上的可变电阻。在有些地方调整这些可变电阻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摄像特性。各种调整彼此之间又相互有微妙的影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才能够使摄像机接近于完善的工作状态。在电视广播设备里,摄像机还算是较小的电子设备。如果摄像机100%的数字化,就可以不需要调整了。对厂家来说,降低了摄像机的成本费用。对电视台来说,不需要熟练的工程师,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4、数字信号易于进行压缩。这一点对于数字化摄像机来说,是主要的优点。
缺点
1、数字信号本身与模拟信号相比,确实受外部杂波的影响较小,但是它对被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本身的杂波却无法识别。因此,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所使用的模/数(A/D)变换器是无法辨别图像信号和杂波的。
2、由于数字化处理会造成图像质量、声音质量的损伤。换句话说,经过模拟→数字→模拟的处理,多少会使图像质量、声音质量有所降低。严格地说,从数字信号恢复到模拟信号,将其与原来的模拟信号相比,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这一点与下面的缺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3、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的信息量会爆炸性地膨胀。为了将带宽为(f)的模拟信号数字化,必须使用约为(2f+α)的频率进行取样,而且图像信号必须使用8比特(比特就是单位脉冲信号)量化。
具体地说,如果图像信号的带宽是5MHz,至少需要取样13×106至14×106次(13M至14M次),而且需要使用8比特来表示数字化的信号。因此,数字信号的总数约为每秒1亿比特(100M比特)。且不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其容量而言,对集成电路来说,也是难于处理的。
因此,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数字化本身的问题了。不过,为了提高数字化图像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增加信息量。这就是数字化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数字信号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