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脸的人最心狠手辣?二战中德军的3大王牌,都长着一张娃娃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15: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21:29
有些人天生就长得成熟,年纪轻轻显老;而有些人就算到了30岁外表依然稚气未脱,俗称娃娃脸。就好像郭德纲和林志颖是同龄人,但平时大家总觉得他俩差了辈分。当然人如果有能力的话脸长得怎样影响不大,要知道二战德军3个最强悍士兵,都长着一张孩子似的脸呢。
奥托·卡尔尤斯,二战中德军的第一号坦克王牌,同时也是参战各国第一号坦克王牌,被称为“虎王”。卡尔尤斯出生于1922年,他的父亲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父亲原本是不赞同卡尔尤斯去当坦克兵的,他觉得干这个死在战场上的样子会很惨。
卡尔尤斯的脸不笑就带着稚气,一笑更像个还没长大的小少年,更关键的是他个子没达到参军标准,所以高中毕业后两次报名参军都失败。当时卡尔尤斯因为营养不良瘦弱得像一阵风就能刮跑,1940年他成功加入第104步兵替补营后,也经常因为外形被其他士兵嘲笑。
谁也没想到卡尔尤斯后面会爆发出那么强劲的战斗力,他自己申请转入第7装甲预备营,接受一段时间训练后被编入第20装甲师迎战苏军,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不久便被选入虎式坦克部队。
到1944年7月,卡尔尤斯已带着自己的“老虎”击毁几十辆苏军坦克、火炮,著名的马力诺沃村之战,卡尔尤斯创造了用8辆坦克扭转劣势、几乎完全摧毁装备有强大IS-2重型坦克的一个苏军精锐坦克旅奇迹,对上美军各型坦克时,卡尔尤斯也创造了击毁50多辆的战绩。
二战期间卡尔尤斯击毁多达178多辆坦克、130门火炮,频频获得荣誉勋章,1945年,卡尔尤斯向美军投降,被释放后便开了一家名为“老虎”的药店度日,还写了本叫《泥泞中的老虎》回忆录,活到93岁。
如果说卡尔尤斯是地面上的“坦克之王”,那埃里希·哈特曼就是空中“飞行之王”,哈特曼是二战头号王牌飞行员,他那张脸看起来比卡尔尤斯还要稚嫩,再配上两片大耳朵就更像没长大的孩子,而且他本就有个外号叫“小孩”。
哈特曼和卡尔尤斯同一年出生,从1941年加入德军“第五十二战斗机联队”后,他在二战期间创造了合计击落352架盟军飞机的战果,这个纪录不光德军无人能及,盟军也无人能打破,哈特曼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空战史上击落敌机最多的飞行员。
不知道是不是娃娃脸发起狠来才最可怕,哈特曼外表稚态心思却成熟,他通过实战经验自己思考出一套与众不同的战术,一共执行了1404次战斗任务交战825次,经历了14次的迫降,却从未让一名自己的僚机丧生,苏军飞行员将他称为“来自南方的黑色魔鬼”。
麦克阿瑟也对哈特曼相当钦佩欣赏。哈特曼在一次迫降中被2名苏军士兵抓住过,他狡猾地假装受了重伤,押送途中趁着己方制造混乱成功逃走,1945年哈特曼成了苏联战俘,10年后被提前释放,他迫不及待地和女友举行了婚礼,又回到空军工作队伍中,活了71岁去世。
最后一个是弗立茨·克林根伯格。他因为在二战中“越俎代庖”,明明被派去干侦察最后却带着10个士兵成功拿下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而闻名。11个人占领一座城怎么想都是天方夜谭,但克林根伯格做到了。
克林根伯格出生于1912年,20岁时加入了党卫队,工作能力和积极性都很高,他接受过保罗·豪塞尔许多指点,也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1941年,德军制定投入5个师兵力、预计伤亡近2万人拿下贝尔格莱德城的作战计划,时任“帝国”师摩托化侦察营第2连连长的党卫军上尉克林根伯格,自作主张把这计划的成本降到了最低。
他在多瑙河北岸侦查时发现河面上的大桥已经被炸毁,胆大包天的他不顾上级说的“暂时别轻举妄动”,也不顾多瑙河正在河水泛滥期,领着自己的侦查小分队靠一条摩托艇(还是超载状态下)成功抵达南岸。他领着手下10*摇大摆地走向贝尔格莱德市区,途中顺便*了20个坐车的 南 兵,扒掉他们的军服自己穿着进城了。
克林根伯格换掉了市内国防大楼的旗帜,还在德国使馆上空升起了纳粹旗,又摆了一出空城计,骗贝尔格莱德*说德军已经预备大规模空袭,城外的好几个装甲师蓄势待发,如果不投降,德军将发动空袭炮击联合进攻,将这座城市彻底摧毁。
克林根伯格的手下看着他们长官一本正经地吹牛,又不好表现出惊讶,但贝尔格莱德*却真被克林根伯格吓到了,同意投降。克林根伯格就这么完成了光凭11个人拿下一座城还俘虏了1300名士兵、降服20万市民的战绩,第二天德军顺利进城,贝尔格莱德*明白上当受骗后,羞愤自杀了。
为这事克林根伯格获得骑士十字勋章、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一路晋升为中校、上校,还被元首接见和亲自颁奖,但这个创造了惊世诡计的奇人没前两位长寿,他死于1945年的战斗中。
卡尔尤斯、哈特曼、克林根伯格3人堪称二战德军士兵最强代表,但从外貌看他们完全一副纯良无害的模样,这也再次佐证了人不可貌相。
随着战争 科技 水平的提高,像二战中这样凭借自身的出色判断力、意志、技术和经验等创造奇迹的王牌未来可能很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