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有人质疑前人的科学思维天才没想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04:1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9:59
人刚刚进入青春期就会有这种想法,青少年会喜欢思考很宏大的东西,比如宇宙是什么?时间本质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当然,普通人是得不到结果的,最后都会走向神秘主义,这是种现象很普遍,古往今来皆如此。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在认知方式上没有开一个“窍”,这个窍就是要明白:为了理解一个问题,不停地在脑海里辩论其实没什么卵用,发现新知识不仅要动脑,还要更多地“动手”(试验)、“动脚”(侦察)和“借用工具”(积累)。我借用知乎上另一个问题来类比这个道理吧,你试试在知乎内搜索“自学可以成功吗?”这个问题,你可以看到答案是悲观的,那些有成就的人会告诉你:因为“人不能知道自己所不知道什么,就算你热爱思考,但是你依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可以换成这么说:人只能通过实践来了解自己的无知,这是思维固有的缺陷。自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积累多少年的“后知后觉”,可惜如果你不是专业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你就可能失去很多积累的机会,或许你很努力,通过自学积累了比别人多“3年”的后知后觉,但与专业教育相比就弱爆了,人家那边可是“300年”一代又一代的天才们所积累的后知后觉,或许你花了3年的苦思冥想才解决的难题早就在人家300年文献档案库里记录着哩!
既然那些热爱自学的孩子们都避免不了在求知上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对于那些“思而不学”的孩子们就更不用说了,就拿题主说的问题来说吧,其实假如他们多看一点书的话,就会明白早在200年前的古人就把这些观点驳斥得体无完肤,比如那个发明“奥卡姆剃刀”的奥卡姆,人家就从神学的观点出发,告诉你们“神不会发明任何知识,人类也不可以通过知识来理解神”,别再用科学去证明神了!奥卡姆说如果神发明了物理与数学,还让我们通过学习这些经验知识来理解他,那么神就不再是神,它就堕落至平凡了,用充满漏洞和缺陷的经验知识来论证神只能令他蒙羞。你要明白,在信徒心中关于神的信仰是不能辩论,不能验证,不能质疑的,神学根本就不属于我们经验知识的范畴,“用科学证明神”的观点既不符合科学,更不符合宗教。当然奥卡姆作为科学先驱者这么极度捧神令人感觉古怪,他其实是从一个自然神的角度出发来反对人类的宗教行为的,因为按照他观点,即使这个世界有神,那也跟人类毫无关系,哪怕某一天神把他自己创造的世界收回去,人类灭亡,那也是他的事,我们无从干涉,所以人类的宗教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他讲的这些就写在《现代性的神学起源》这本书里,我敢说像这类驳斥宗教的著作起码有几百本,本本都是言辞犀利的,只需要花点时间去研读少数几本就能明白自己的想法都是古人已经讨论完了的旧事,但问题就在于开头说的“不知道自己所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这些书的存在、也不知道这些知识的存在,只会孤陋寡闻地想象……想象……。
还有一点,现代学校教育的封闭式环境也有一定的“功劳”,青少年被隔离在信息的孤岛,脱离社会实践,热爱思考却缺乏精明,只动脑却不动手、不动脚。这会导致他们把理论建立在未受检验的“新想法”之上,并臆断为新知识。这种思维以前被称为“形而上学”,这也是现代科学与哲学的*起因,现代科学的起点就是笛卡尔提出的“检验一切命题,直至原子命题”,多亏了笛卡尔游历四方,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前半生所学的“哲学智慧”很多都是没有根据的,甚至违背现实观察,所以才提出这句口号。
有些人读了一本宗教经书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9:59
在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中,作者认为: 为了理解什么是心理学,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科学。而李笑来说:“有些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仔细说清楚xx不是什么,之后对“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就不言自明了。”
作者认为,一切事物皆可纳入科学研究范畴。这句话是对长久以来一直有人试图将人类本身排除出科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一个回应。 中世纪欧洲,解剖尸体的前辈被视作亵渎神明,为了躲避*,他们不得不深夜跑到墓地去偷偷解剖尸体。已经成为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的进化论至今仍然被宗教力量攻击,而且他们居然还可以偶尔获胜(搜一下“猴子审判”)。而如今,关于解释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也常常不被视作科学。如果一个科学研究涉及到人类本身,那它常常会遭受到严重非议。目前我能想到的有两个原因。
1.正确解释人类行为会导致一部分依靠(错误地)解释人类行为为生的职业(比如教会)遭 受打击。长久以来,教会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教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 己。这也是教会在历史上扮演了阻挠科学的不光彩角色的一个原因。毕竟你正确解释了世 界,我就没市场了,我没市场了就挣不来钱了,科学让我我挣不来钱,那我自然要阻拦一 下科学的脚步。郭德纲老师说得好:“只有同行之间才有赤裸裸的仇恨”。
2.每个人对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行为,内心都有一套完整和自洽的解释。我们有办法把一 切行为合理化,并且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解释。然而这个解释常常是不靠谱的, 是经不起实证检验的(此处涉及可证伪性的问题,以后再写。)。如果告诉你:“根据科 学,你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不理性的,你对世界的看法处处是偏差,根本站不住脚。”, 你会是什么感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基础,也和每个人关系极端密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但是这样的观点难以被接受,因为和我们的内心认知差别太大。而当听到的解释和内心根 深蒂固的认知相违背时,人的本能反应不是审视自己的看法到底有没有错,而是质疑,可 能略带愤怒(想想第一次听说两个小球同时落地时,你是什么反应?)。这样的本能决定 了关于人类认知的解释会受到广泛的排斥和质疑。
(本文是《对“伪心理学”说不》的第二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