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05: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0:49
陆游在宋史上是有争议的人物。《宋史·卷三九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四·陆游本传》(以下简称《宋·传》)上引用朱熹对陆游的评价,“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宋 ·传》,继而评价陆游晚年“为韩胄撰南园、阅古泉记”,“(朱子)盖有先见之明焉”。
现代人治宋史、研究陆游者,纷纷就此为陆游翻案,朱东润先生也许是始作俑者,一直到今年央视的《百家讲坛》,有一个号称教授的人,还在扯这个问题。原因其实很简单,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身上不能有这个污点。且看朱先生为陆游洗污法。
首先,他指出陆游为韩侂胄写记,并无所求,证据是此前此后一段时间,陆游一直在山阴家中闲居。其次又说,陆游在文章中是鼓励侂胄北伐,把抗金复国事业进行到底。朱先生还大段引用陆游的原文,意在揭示陆游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并非阿谀奉承之辈。
不仅如此,朱先生为了让陆游的形象高大起来,还必须让另一史料做废:那就是《宋史·杨万里传》所记载,韩侂胄建了南园后,请杨万里作记,万里坚辞,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侂胄恚,改命他人”,于是陆游就乖乖写了两记。这一史料对陆游的形象大有影响,于是朱先生指出,“《宋史》的记载是否可信,是值得怀疑的。当时万里罢官家居,实际上无官可弃。”
朱先生的这个论据,也许他自己也知道站不住脚,因为就在此前一段,他在书中写下了:“据《宋史·杨万里传》,侂胄请万里作记,许以掖垣(翰林学士)……”杨万里舍弃的,当然就是韩侂胄许以他的这个翰林学士,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现代的学者们力挺陆游时,基本都在走朱东润先生的路数,足见朱先生的影响。但朱先生却像一个缺少证据的律师,在法庭上尽可能以情感去替代理性,借以打动陪审团。陆游的南园记与阅古泉记中是不是拍马屁的文章呢?很多人说“全文无无谀词”,这仅仅意味着很多人不懂什么是谀词,难道只韦小宝的“鸟生鱼汤”、丁春秋的弟子们“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才是谀词吗?
“韩氏子孙,功足以铭鼎彝,被弦歌者,独相踵也。逮至于公,勤劳王家,勋在社稷……”这还不算谀词吗?从北宋到南宋,虽然国力虚弱,但是因为太祖最初制定的*,不允许杀文臣,所以宋代的*其实算得上民主味道颇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