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中的农民和沈从文的乡下人之间的对比和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15:4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19:07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广大乡村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谋求富足的生活,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特色迁徙”出现在了当代中国发展史上。农民工的流动,给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形态和面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的内在结构,流动大军从形式到本质上重新塑造了当下社会的空间分布和内在张力。
与此同时,关于农民工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文学、社会学、*学、经济学诸领域。中国各领域的精英们把目光集中在农民工群体上,说明了精英集团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在中国当下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对中国当下格局和秩序重塑的重要性。
对于当下文坛的作家们来说,书写农民工是文学贴近现实、采用全新叙事视角的突破性尝试。同新时期以来的农民进城小说相比,当下的农民工主题写作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在叙述农民工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的广度被拓宽,文学的深度被掘深,文学已经不满足于过于笼统的批判和反思、平铺直叙的书写和描摹,在农民工的“文学场”中,我们可以看见,作家们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关注具体细节和个体;他们站在人道主义立场,运用焦虑中的现代性反思和批判方式,前所未有地发出了关注个体生存、平等、权利的呐喊。本论文以城市和乡村的文学场为依托,论述当下农民工主题文本所呈现出新的特质,运用现代性的理论,参照中国二十世纪以来的乡土文学史,在新时期以来大的文学史框架中,对重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阐释,论述主题文本所呈现出的多元的复杂对立,以及主题文本所呈现出的复杂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19:07
论述农民工主题的小说,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底层叙述。农民工主题写作毫无疑问是底层叙事的一大分支。它有底层叙事诸多特点,同时也有自身许多特点。论述农民工主题写作,需要以底层叙述为依托,向更深层面挺进。在本节里,将对“底层”和“底层叙述”以及“农民工的底层叙述”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和论述。
“底层叙述”在近年来被文坛广泛关注,成为当下写作“热门”主题。2004年第5期《当代》刊发了曹征路的小说《那儿》,在引起当代文坛高度关注的同时,引发了关于底层写作、左翼文学的复苏和现实主义写作的可能性等诸多思考。[1]在对《那儿》的“主义”归属出现激烈的争论中,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这部作品是反映当下底层生活的一部力作。随之《那儿》的底层叙述被带到整个当代文坛去审视,引发了当代文坛的一股“底层叙述”的热烈讨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19:08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农民工”指的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推进现代化相叠加的一种产物,同时又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有形式” ,“是我国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 [6]“农民工”这个词包含了两个特质:“农民”和“工”。农民是群体身份的代表,是对本体和地域的认同,表明这个群体来自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工”则是现代性话语附给这个群体的特殊身份,它代表着主体有意识地追求城市化、对主流社会物质生活地追求、离开农村融入城市等多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