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5
一、夯实基础——“善记”
每年高考的地理考试说明中都会明确提出对识记能力的考查。这就要“善记”。
1、记什么。
(1)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重要的地理数据。所谓“重要”是指出现频率高、或基础性的地理事物和数据。如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国家及其首都、世界性的港口城市等,黄赤交角的度数、恒星日的长度、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等。
(2)记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地理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律是构成地理学科知识的骨干知识,如“地下水的类型及划分依据”、“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
(3)记关键的知识点。所谓“关键”是指该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起着统领或提示作用,例如,在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中,我们只需要记住几条典型的经线(0°、30°E、60°E、90°E、120°E、180°、60°W、90°W、120°W)、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40°、南北极圈)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国家、重要的城市等。
(4)记“原生”知识。“原生”知识是指能“派生”出其他知识的知识。例如,通过“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可以推理出:“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为零,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通过“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为零”又可以推理出“赤道上没有台风”等。我们在记忆时,就不要记忆“推理出”的知识,而应该记住“推理前”的知识。
2、怎么记。
(1)根据知识结构,注意先记什么、后记什么。
先简单,后复杂。复杂的问题未必是重点,但它一定是难点。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先要“牢记”的是等高线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各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情形、比例尺等。要在把简单知识弄清楚后,再去攻克难点。
先主干,后枝叶。“干”是纵向的、结构性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枝”是横向的、伸展性的知识,如对主干知识的阐述、应用等。毕竟“枝”是在“干”上生长出来的,其重要性当然比“干”次要些。例如,相对于“形成气候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而言,“下垫面的比热容、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对气流的影响状况的差异”就次要些,原因是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诠释。
先概括,后具体。概括往往表达的是整体性的特征,具体则是局部细节上的描述。例如,气候的“海洋性与*性特征”,从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来理解,但在局部上我们还要弄清楚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月等。再如,在一大段文字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记住,这些关键词就对这段文字有提示作用。
(2)把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记忆。
在生活场景中记忆。把课本知识放到生活场景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了,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借助“早上上学时太阳的高度”这一情景来记忆,就容易多了。
通过图形记忆。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要“形象”、“生动”得多,记忆的效率也快得多。例如,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如果借助“夏至日日照图”记忆,效果会很好。
在联系中记忆。一根竹竿立不稳,把几根竹竿绑在一起就立稳了。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在联系中记忆,不仅效率高,被回忆起的机会也要多得多。例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把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大气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图”联系起来,把“对流”与气温的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把“天气”与对流运动联系起来,前后形成一个逐级因果关系的知识链,并以“气温垂直变化图”做引领。
(3)利用歌诀、谐音等记忆。
二、把握知识——“善思”
思考是复习的灵魂,怎样才能“善思”呢?
1、保持问题意识。要让自己经常保持着问题意识,使大脑处在思维状态,对所学的知识要善于问“为什么”和“怎么样”。例如,“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首先我们要弄清规律本身(是什么),然后要分析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为什么),最后还要研究这种规律的意义(怎么样——如造成对流运动、使大气污染物质扩散、逆温层等)。
2、理清知识结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又是十分复杂的,复习时,要善于理清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整理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因果框架图,也可以利用画“脑图”的方式(以某知识为起点,在头脑中联想与其相关联的各个知识点及其树枝状结构)。例如,以“正午太阳高度”为起点,沿“知识树”联想到它的季节变化、纬度分布、昼夜状态等,再沿“地方时”联想到经线与经度、世界主要城市的位置等。
“文件夹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整理知识结构的方法。为了避免知识的相互干扰,也应该把同质的知识“集装”在一起,让知识之间相互“发生”联系。例如,复习了“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后,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方法将其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集装在一起,取名为“从内和外两个方面分析”,这是从方法上在打包。再如,书本上的章节实际上都是一个个“文件夹”,往下的各级标题和不同的知识点,构成了知识的层次和递进关系,复习时要注意它们在知识链上的位置和作用。
3、积累思维方法。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能够彼此借鉴。例如,“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原因是 ”,就可以借用“建模”的方法:短缺的水量=用水量-供水量。干旱是由于“供水量少”而“用水量大”引起的,二者的差值越大,干旱就越严重,华北平原的供水来源于储存的水量、降水量和河流的径流量,用水方面主要是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
三、解决疑难——“善问”
复习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疑难,这就要求“善问”:
1、问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碰到疑难问题先要问自己,想一想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哪些背景知识、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如何,过去碰到过类似问题没有,生活中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等。当头脑中的知识不够用时,还要再翻翻书、找找课外资料。
2、问同学,学会合作学习。当问题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允许,先要选择与同学讨论,因为彼此的知识和经验是相似的。在时间上,同伴讨论也更方便一些。
3、问老师,学会利用资源。无论是在知识把握,还是在思维方法上,老师都是本学科的专家,充分利用老师这个“学习资源”,有利于把握知识本质,让自己在复习中少走弯路。
疑难问题解决以后,要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日后还要经常复习,以便长时间地保持这些学习成果。“错题集”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提升能力——“善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怎样才能做到“善用”呢?
1、善于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地理信息。对于考试来说,虽然“会读”就够了,但是,要把握高考,必先超越高考,只有超越了,才完全把握了。
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读文字信息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
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图形知识的考查。复习阶段要加强地图的学习,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地理图表除了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外,还有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图表等。平时复习时,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例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其实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的图形,与数学课本不同的是,这里X轴和Y轴都赋予了地理含义——“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2、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找到回答问题的策略。“分析”是在寻找读取的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要运用地理原理,并通过一定的逻辑过程(比较、判断、概括、归纳、推理等)来实现。例如,“你认为振兴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要采取哪些措施?”“措施”是针对于“问题”的,辽中南工业基地的问题是老的重工业基地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可以类比于“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来回答。
3、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是教育和考试改革的方向。我们生活中好多自然的、社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读,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能“盘活”理论知识。例如,中国与日本的“安纳线”之争所反映出的我国的石油问题,需要我们从*的、经济的、地理的方面去分析。再如,每天早出晚归的天气现象也需要我们去思考。
复习是要讲究“技巧”的,“四善”就是教给同学们一些复习的技巧,如果做到了“四善”,地理学科就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5
《全国高考大纲新编教程——区域地理配套练习》
本书是《全国高考大纲新编教程——区域地理》的配套练习,它按照《区域地理》编排顺序为准,以教程中各章节为单位,以“读图、填图题”“单项选择题”“综合题”三种题型来训练学生由基础向能力提升方面转化,编排形式为活页单行本,更便于学生作答、教师批阅讲评。
ps:北斗的地理辅导用书都不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5
买一本中国地图册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6
你是哪省的,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你知道你就得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知道呢,所以你就快说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7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