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不一样的活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8 08: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36
时隔八年,余华老师再出新作《文城》。带着《活着》的期待,读出了不一样的《文城》。如果读过《活着》,那么《文城》少了些酣畅淋漓,多了些平静流淌;如果没有读过《活着》,那么《文城》是一部带有宗教轮回仪式的梦境展现,有着或刻意或精巧的安排,也有着触动人心某处柔软之地的刻画与描述。
《文城》讲述了跨越清末民初这一动荡时代背景下,完美主义者林祥福偶遇神秘女子纪小美,两人相遇、相爱,并育有一女。似乎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却不料上天与有情人和绝情人开了一个玩笑。小美突然走了,并且席卷了林祥福的部分祖传家产。凭着模糊的“文城”,林祥福开始了携女寻妻之旅。最终,他没有找到“文城”,却留在了溪镇,他认定,溪镇就是“文城”。在溪镇他遇到了顾益民、张一斧等等一系列与其产生故事的人,历经了战争、匪乱,最终在乱世中离世,一直没找到小美和“文城”。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补记中,林祥福是在死后才见到他死了17年的妻子,他的棺材在回乡的途中,路经妻子小美的墓地,休息片刻之时,他的棺材和小美的墓地左右相隔,近在咫尺……
我是带着巨大的期待来看《文城》,读完后却有一种无力、无语的感觉,可能是没有读出作者的内涵。
从情节上看,故事似乎平淡无奇,寻情,寻亲,煽情,这样的故事没有太多的起伏。抗匪,谋生,错位,错过,故事就是么平平静静地叙述着。有悬念,但是似乎一下子就能看到结局。有伏笔,但是也会预料到在某个章节会解套。有时读者是站在上帝视角看故事,而难以沉浸在故事里面演故事,审视角度更多,代入投入少。
从描写上看,小美的性格特征是模糊的,林祥福的形象是刻板僵硬的,故事是每个人物似乎是有血有肉的,但是感觉上又是平面而非立体的。
从结构上看,补记的一部分似乎有一种要提示迷底的期待,却在读的过程中有了一种附录和注释似的可有可无。作者似乎要揭示一种谜底,可是谜面实在是让人一眼就看穿了底,补记就成了一种验证。
书中的人物刻画,许多行为看似有某种寓意,但总是让人有一种刻意为之的疑惑,这让剧情的效果和人物失去了一些包袱和疑惑的期待。
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错觉,你想要什么样的《文城》?你想要看什么样的余华?也许我们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自己心中的余华,预设了一个心中的《文城》,如果剧情与心中预设相符,会令人感到不够惊艳,如果剧情与心中预设不符,则会感到失望与不解。
平静下来回想,余华已不再是写《活着》的余华,《文城》不再是《活着》的翻版。带着偏见和刻板印象,永远也分不清文城还是溪镇。
溪镇是文城么?是。也不是。文城就是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