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别人说不的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7
对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说“不”并非易事。因为在今天这个时刻在线的网络世界,变化更快,压力也与日俱增,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得更多。我们面临着更多的工作、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截止期限。我们应该学习的是该如何有效地拒绝别人。如何说“不”,我认为说“不”的诀窍在于温和却又坚定。
开启分步阅读模式
操作方法
01
分清轻重缓急。说“不”的第一步是搞清楚在你的生活中到底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你越执着于生活中的重点,说“不”就会越简单。
02
要心存感激。通常别人来向你求助是因为他们信任你并且相信你有帮助他们的能力。和颜悦色地拒绝别人将显示出你并不是在拒绝这个人,而只是针对这件事。
03
要简明扼要。我自己就经常犯这个错误──一个劲儿地为说“不”而向别人道歉,以至于最终会说服自己答应别人的要求。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绝不需要为自己该做的事情而道歉。在解释什么对你而言至关重要而使你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时,一句话足矣。
04
肯定-否定-肯定式拒绝法。在拒绝他人时,采用一种新颍的肯定-否定-肯定式拒绝方法。首先,告诉对方你自己的理由。接着,表达你的拒绝。最后以一个肯定性的新替代方案结尾。
05
在答复前三思而后行。这是另一个我自己也经常犯的错误。每当别人有求于我的时候,我的本能反应就是“当然,这件事交给我没问题”。要避免迫于压力仓促同意,或是对他人的请求感情用事,应在答复请求前花几个小时或是一天的时间考虑一下。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你真正要付出的代价以及同意这个请求是否合情合理。
06
坚持己见。在你说“不”后,即使对方勃然大怒或者情绪冲动,你都不能妥协。相反,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然后冷静地重述自己拒绝的立场。做到态度坚定,不要退缩。
07
先发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永无止境地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对付这些人,你得先发制人地直陈你当前的重中之重。如果这个人是你的老板,首先应该与他或她就你的工作范围达成共识,如果你的老板提出更多要求,要提醒他或她你们之前的共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8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也被叫作people pleaser。顾名思义,他们总是在取悦别人,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并致力于满足别人。他们似乎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和喜爱,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严重的“好人情节”折磨着他们,这种“好人的负担”甚至干扰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及整体幸福感。
具体来看,讨好者通常表现出以下4个特点:(Morin,2015)
1. 缺乏健康的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
拥有清晰个人边界的人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足够坚定。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自己有权利拒绝,他们清楚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相反的,缺乏健康边界的讨好者们则不会说“不”,且觉得自己需要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比如,因为“怕他们不开心”而拒绝不了父母对自己个人情感生活的干预和介入,就是典型的缺乏良好个人边界的体现。
2. 极不擅长做决定
讨好者做决定往往是基于对“对方想要听什么”的猜测,因此,独立做选择对他们而言尤其困难。毕竟,他们并不总能猜到合对方心意的选项是哪一个,也害怕自己选择了对方不满意的。所以,像是“没关系,我都可以”、“挑你喜欢的就好”这样的话是讨好者们常挂在嘴边的。
3. 不会求助
讨好者们总是生怕自己“麻烦”别人,即便自己成天都在被“麻烦”。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他们也不愿向他人求助。如果真的迫不得已地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还会生出一种内疚和负罪感。
4. 没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活着
耗费大量时间关注着别人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的讨好者们,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比如,有的人可能认为周末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最为珍贵,但如果有个朋友总是要你帮七零八碎的“小忙”,你又说不了“不”,你就会挣扎于重要的、自己想做的事和他人的事之间。由于讨好者有限的时间被取悦他人这件事占据了太多,也就常常无暇去顾及那些对他们而言真正有意义的人和事。
取悦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Harriet认为,people pleaser背后有三个主要的心理要素:关于讨好的思维或心态,讨好的行为或习惯,以及关于讨好的情感或感受。作者将三个要素组合成了一个“取悦三角形”,行为、思维和情感各自代表三角形的一边,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p.5– p.7)。
Harriet提出,即使“取悦症”并非只由某个单一因素导致,但大多数“老好人”在三大因素中都有一个主导因素。了解你的“取悦症”究竟更多地来源于思维(认知导向),行为(行为导向)还是情感(情感逃避导向),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实现想要的改变,并确定改变的主次先后。
1. 讨好的认知因素
这一类型的讨好者深陷一种执念之中:我必须要让每个人都喜欢我。这种思维定式和信念迫使他们将自尊和个人认同都建立在自己为他人付出多少之上。此外,他们不仅深信“做个好人”就能使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绝和伤害,还抱有一种“我对别人好,别人也应该如此对我”的错误逻辑。
这种讨好认知可能来自于社会文化对价值观的塑造。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个人主义(indivialism)文化,它们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顾名思义,集体主义是一种紧密的社会结构,集体主义盛行的社会尤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推崇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与之相反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社会结构,关注自尊,强调个*利与自由(Hui,1988)。因此,不难想见,深受集体主义价值观熏陶的人更容易成为讨好者,而在如中国,日本这样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中,也会有更多的“老好人”。
2. 讨好的行为因素
“老好人”常常将取悦他人变成了一种习惯。行为习惯为主导的讨好者往往是取悦行为最多、最频繁的一类。不同于认知型的是,他们并不一定能较清晰地认识到取悦他人这件事对自己而言意义何在,也没有认真思考自己讨好的动机。他们密集的取悦行为来源于对快感本能的追求,这种愉悦感来自他人的称赞和肯定。为了获得更多的快感,他们重复着讨好这个行为,并不断扩大取悦的范围,宛如“上瘾”一般。
Harriet也提出,“取悦症”的确是一种强迫性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而强迫性行为(compulsive behaviour)其实具备了一种抚慰的功能:人们通过不断地重复一件事情,把它变成一个常规(routine)。当一切变得熟悉并且可预测,他们便从中得到慰藉,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Everitt &Robbins,2005)。
3. 讨好的情感因素
从情感出发,“老好人”会在面对、甚至光是想象那些随着拒绝或否定别人而来的负面情感时就格外焦虑。他们可能曾“受过伤”,也可能没有。他们无法应付内心的恐惧——被拒绝,他人的失望,被批判,他们通常既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冲突,也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寻常事。此时,取悦他人成为了一种逃避策略,用以保护自己免受情感上的伤害。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人因为从来不曾得到、或是不敢索取自己想要的对待,所以内心一直有一种难以填补的缺失感。为了填补这种缺失感,他们变成了自己渴求的对象的样子,并以自己曾经想要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从中获得一种*。
尝试取悦每个人对自身有何影响?
关于讨好的一个很大的误解是,人们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似乎不像什么坏事。但实际上,过度讨好在很多方面都会对一个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1. “老好人”面具让你看不清真实的自己,*了自我成长
我们曾在你有多久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了?一文中,讨论过“真自我”与“假自我”两个概念。真假自我的提出者温尼科特认为,一个人在“真自我”的状态下,Ta的行为是发自内心感受作出的,而不是出于对别人的感受的揣测作出的。与之相反的“假自我”则是一种防御式的虚假的面具。在假自我的状态下,一个人的行为是基于对别人的感受的揣测作出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
主动戴上面具、适度地伪装自己或许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保护,也可以让人际生活更加顺畅。但,在戴上一味讨好的“老好人”面具这样的极端情况下,过于强大的假自我会让一个人完全丧失自发性,不能体会到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并且,他们由于过于关注别人,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自身身上,即便取得了很多所谓的成就,也是空虚的。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了。
2. “老好人”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加脆弱
不难想象,靠着一味的迁就和取悦建立起来的关系一旦面临冲突,或是取悦的戛然而止,就会不堪一击。一种普遍的现象是,正常情况下如果某个朋友拒绝了我们的请求,我们一般不会生气;但如果一个从不说“不”的“老好人”拒绝了我们,我们反而会不爽。毕竟,老好人周围的人早已将他们的友好当作理所应当了。
并且,当人们真的想寻求建议或意见时,他们通常是不会找那些“老好人”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深知对方无法给出客观的评价,说出真实的想法。
3. 过度讨好会耗尽自己
讨好者的生活几乎都被他人占据。他们不得不压缩自己的个人时间,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自己手头的事情、不得不为他人的事情奔忙。长期处于满负荷状态下的讨好者,常常感觉到精疲力竭。他们还时常会有一种“我帮别人分担,但是没有人帮我分担”的痛苦。
我想停止取悦,该怎么办?
上文曾提到老好人背后的三个心理要素——思维,行为和情感。对于被不同因素主导的过度取悦,改善的侧重点也略有不同。比如,主要是被思维困扰的讨好者们首先要专注于清晰认识到并且纠正自己的心态。如果最能准确描述你状况的是行为习惯方面,那你可能需要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悦于人的习惯上。而你如果更多地是把取悦当作一种逃避负面情感的工具的话,那你则可以先努力克服恐惧,学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愤怒和冲突。
在书中,Harriet提供了一些治愈“取悦症”的实操方法,通过长时间的坚持练习这些方法,她认为取悦者们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改变。
1. 讨好者需要学习说“不”的技能,打破下意识说“行“的习惯(p. 169 – 183)。
a. 拖延时间,不要立刻答复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这确是一个在改变初期避免我们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好”的有效方法。你需要为自己准备几句拖延时间的措辞,比如:“我现在不能确定我行不行,晚点再给你答复好吗?”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能帮助打破无法拒绝的恶性循环,也能为你争取思考和作出正确选择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这种“缓兵之计”比让讨好者一开始就直接拒绝别人要容易办到,但拒绝的措辞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通过练习才能说得更自然,也让你更适应不立刻答应别人这件事。
b. “破唱片”技巧
这是一个防止老好人们因顶不住压力而败下阵来,在应当拒绝时说了“好”的技巧。在上一步的试图拖延时间中,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对方会坚持让你立刻答复Ta,甚至软磨硬泡,毕竟之前的你从不会拒绝。
在这种压力下,你需要做的是尽量准确地复述你所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不吝啬地表达同情(“我非常理解你的处境”),让对方明白你听清了Ta的诉求。接着,你要做的就是像一张破唱片一般重复你准备好的拖延时间的措辞——“但我现在真不确定,晚点我一定给你答复”。
使用这个技巧的关键点在于,你要避免对对方施压的实际内容作出回应。否则,对话的发展会容易脱离你的掌控。
c. 利用“折中方案”练习说“不”
为自己争取了思考时间的你,接下来可以试着将给对方诉求的回应分成三种:答应,拒绝和折中方案。你需要在心里想清楚,最好是详细列出如果你答应或者拒绝了的话这件事会有怎样的走向,又会对你个人造成怎样的影响。
如果情况允许,你还可以想一个介于答应和拒绝之间的“折中方案”。比如,朋友要外出旅行,想让你帮Ta照顾一个星期的宠物,那么你的折中方案可以是:“我可以帮你照顾它,但我只能看周末两天”。
要明白的是,中止取悦的循环不是要让你达到另一个极端——对所有要求都说“不”。而是让你能够在面对他人的请求时更加谨慎地思考,将自己也放入考虑范围内,从而作出更理智的选择。
d. “三明治技巧”帮你学会拒绝
很多并非取悦者的人也难以的做到果断且直接的拒绝,对讨好者来说就更加困难了。但有一个有效说“不”的方法,能够帮你传达一个更加友善但依然坚定的“不”。那就是,将拒绝的话像一个三明治一样,夹在两句恭维或肯定的话之间。比如,“我打电话是想跟你说之前你找我帮忙的事情,谢谢你能想到我。但很抱歉,这次我是去不了了。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吧,祝你进展顺利”。这样的措辞能够为你对请求或邀约的拒绝起到缓冲的作用。
2. 去掉那些“应该”、“必须”(p. 187 – 191)。
上面有提到,取悦者会有很多带有“应该”、“必须”这样字眼的思维定式。比如:“我必须努力满足每个人对我的期待和要求”,“我为别人做了这么多事,他们应该感激我、喜欢我。”你需要做的是将你心中类似于此的信念和思维都写下来,有时,只有当这些不理性的思维被一条条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才能意识到它们逻辑上的错误。
然后,你可以拿出另外一张纸,将这些错误思维进行改写。比如:“我不必总是满足他人的期待或要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选择帮助某些人”,“我并不希望别人喜欢我只是因为我帮他们做了很多事,我希望大家认可的是我这个人。如果我帮助了别人,我会希望他们会感激我的努力。”你可以将这两张纸贴在抬眼可见的地方,甚至照下来,当作手机壁纸,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3. 重新重视“照顾自己”这件事情(p.193)。
对于长期把自己放在他人之后的取悦者,你需要明白一件事:只有在你能先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去照顾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
Harriet建议,取悦者们可以列出一个“我的娱乐活动”表单,其中包括至少十项能让你真正感到快乐的活动。每当你想到或是发觉更多,都可以扩展你的表单。它们可以是一切让你愉悦的、照顾你身心的事情。接下来的每天,你可以规定自己至少做两件清单上的让你快乐的事,可以小到做个按摩散个步,大到海外旅行。这个过程中,你学会的事情是像你从前对他人那般照顾自己、取悦自己。
4. 学会认可你自己。
取悦者们需要知道,要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认可自己是不可能的,但对你来说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是你对自己的认可。为此,你可以在每晚入睡前可以做这样一件小事:记下今天你认可自己的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我会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提前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当你那天做了一件与“取悦”相反的事情,就更加应该褒奖自己的进步。
最后,愿每一个“老好人”都能尝试着去思考,去探索,在去除了“好人”这个身份之后,真实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是“好人”,那你是什么人?然后,你要相信无论这个你是什么样子,都值得被自己温柔相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8
在人际关系中,总有一个主导方和被主导方。主导方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被主导方的心理;被主导方往往为了“合群”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
往往这种“合群”的表现,并不会得到朋友的青睐,反而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看着周围人在笑,你也跟着一起笑,虽然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听着他们大声讨论一件事,你也想参与其中,却不知该说什么。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卑微。
做人一定要学会拒绝,如果你不会,那别人就会拼命对你提要求。久而久之,别人会习惯你的付出,并认为是理所当然,一旦有天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他会对你心生不满。
你一味的妥协迎合,并不会得到他人的感激,反而,你这样无条件的付出,在别人眼里很廉价,没人会在乎你的感受。
你千百次对他好,却因一次“不好”,他就把你之前的好全都否定。他不会感恩你曾经的好,却只记得这一次的“不好”。
合理的拒绝并不一定会得罪人,无条件地接受只会让自己活得卑微。做人一定要学会拒绝,敢于说不。学会拒绝是善待自己的开始,同时也尊重别人的拒绝。没有人天生就应该答应别人所有的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9
明明没时间,却因为抹不开面子而赴约;明明经济状况很一般,却因为碍于领导的压力而多拿了几倍的份子钱,明明不想跟大伙儿一块出席活动,但为了合群不得不委屈自己……工作、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不知道如何委婉拒绝别人所累?
当你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不舒服或觉得不合适的时候,最好的自我保护方式就是拒绝别人。
拒绝别人有四种境界:
1、代价太大而拒绝
总有人觉得自己拒绝困难,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拒绝困难的人,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擅长拒绝,只是需要看拒绝的代价大小而已。
比如,老板让你加班,如果你下班后有追剧、约会、健身等安排,通常你是难以拒绝老板的。如果你下班时突然崴脚了,你就会果断拒绝加班。
区别就是:前者的你拒绝原因不是很重要,委屈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后者的理由则非常客观,不拒绝的话,你将损失惨重。
2、找个借口去拒绝
当你有能力满足别人的要求,代价又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时候,你的拒绝困难就会升级,你不想答应他,但你又无法说出口,这个时候,你就会找借口,拒绝对方。
比如说对方约你吃饭。其实你不想,但你说不出口,你就会借口说今天没空,明天没空,下周没空,找一大堆理由,唯独不能直接说:因为我对你没兴趣。
面对别人的要求,困难的不是拒绝,而是要艰难地搜索大脑,编造理由。
3、不带理由的拒绝
拒绝别人,理由越充分,拒绝的越坦然,当理由连自己都觉得心虚的时候,拒绝的最没底气。
但是,拒绝一定需要理由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9
周末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一套闲置的化妆品,想起去年去国外旅游,朋友托我捎带的。
当时在朋友圈发了旅行的照片,她便留言让我帮忙代购,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又害怕买贵,问了导游,一家一家询价对比,最后千里迢迢给她背回来。
因为那次旅行去了二十多天,等我回来拿给她的时候,她却说不要了,理由是:你也不说一声,我急着用,所以自己买了。
我不好硬塞给她,我老婆也不太喜欢,于是就放在角落里也就忘记了。
如今看到已经过了期,再想送人也不合适了,不免觉得心疼。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常常碍于情面,不懂得拒绝,反而让事情变得复杂了。
2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单身好多年之后,终于决定谈恋爱了。我们都为她高兴,但她只是因为男孩对她太好,她不忍心也不舍得拒绝,才最终拒绝在一起的。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没有善终的。他们在一起之后,因为本没有爱情,所以,一切都变成了将就。将就着将就着,爱情就结束了。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道理。如果刚开始就懂得拒绝别人的爱,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爱情的失意了,也不会在爱情里浪费时间。
在爱情里,女孩子,除了最初的拒绝,也要保持持久的理性。女人在分手之后永远只会记得男人对她的好,而忘却了曾经的伤害。
洒脱一点,不要忘不掉。忘掉让你挨过刀子的人吧,他会把你拖到十八层地狱的。相信我,有勇气在爱情里踩急刹的人都是好样的。对自己好一点,你可以问上帝借一双慧眼,你也要学会拒绝,拒绝那些那些烂机会,拒绝那些违心的想法和做法。
3
在工作场合,我们也会遇到这一种“全能型选手”,各个领域都涉猎,凡事都能插上一脚。上至项目组织者执行者监督者,下至装灯泡扛水疏通马桶。
在公司干的事多,拿的钱少,最后自己发现不对劲,才开始拒绝的时候,往往遭人非议,比一开始就懂得拒绝的人更招人恨,“烂好人“的结局,最终都不那么美好。就像刘峰,失去爱情,也断送了仕途。
不得不说,但凡是好人,或多或少都有讨好的色彩,这种讨好,有时候成了伤害自己的武器。
或者说,换个角度把拒绝看做是一门艺术。
比如钱钟书先生的拒绝,常常妙语如珠。
有一次,别人送他一笔高额酬金,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听罢,对方也笑了。
别人有事相求,有时的确是办不到,不方便,断然拒绝不行,这是就需要巧妙的拒绝。没有人喜欢被拒绝,粗暴的拒绝往往撕破脸,导致关系破裂。当你掌握了拒绝的艺术,轻车熟路之后,就轻松多了。也许,还能留下一段佳话。
所以,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温柔的拒绝,是给自己和对方一种尊重。
昨天重温了一遍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从小我就懂得保护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
4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我们这么努力,就是为了变强,我们要变强,就是为了要自由,自由是什么?
自由就是有权力Say no,所以能够说不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不讨好,不依附,不迁就,不卑不亢。
三毛自由的性格让人欣赏和敬佩。
她说过:“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因为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侯,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我们都愿意成为一个可爱的人,温暖的人,这当然没问题。唯独要警惕,我们很容易中了“可爱的诅咒”,把自己*成了古道热肠的人,还不被认可。所以,适当拒绝,即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有价值的活法。
只愿你知道,勇于说不,比任何奢侈品,都来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