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星期定为七天.中国人守灵要过头七与此有关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53
一星期定为七天,那是西方圣经上规定的。与中国的头七,关联不大。但是还是有点相通的。
为什么一星期定为七天?
《圣经.旧约.创世记》上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所以一个礼拜七天 中国人守灵要过头七?
这要从做七说起了~
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源于佛教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
源于道教,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
亦说,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是个很重要的数字。为什么人类会以这个数字定为时间的周期?为什么不是“10”,不是“12”。星期定为10天或定为12天都是很有道理的,10是手指的总数,12是一年中的月数,人类偏偏不将它们定为星期的天数,这还得从古人类认识自然数谈起。
古人类因不懂得进率制,对数字的认识是很困难的,每一个自然数都要有一个发音,对语言还不十分丰富的古人类,显然无法做到。因此,他们只能认识到较小的自然数。
古时,人类对潮水的涨落、月亮的阴晴倍感神秘。潮起潮去月圆月缺,十分有规律。对涨潮而言:由中线位置到涨至潮水最高位置,时间7天;由潮水最高位置退回中线位置,时间也是7天。对退潮而言:由中线位置到退至潮水最低位置,时间7天;由潮水最低位置涨回中线位置,时间也是7天。7天是潮水起来和退去的时间周期。
对月亮而言:由半圆月至满月,时间7天;由圆月至半圆月,时间又是7天。由半圆月至消失,时间7天;由消失至半圆月,又是7天。7天也是月亮盈亏的周期。
古人不懂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但他们发觉了两者间的规律和联系。潮起潮落,月圆月缺是同步的,均为四个7天。由于没有用到十进制,古人还没有表示28的数字,故选用了7这个数字。由于月亮的观测属天象的观测,与观察日头、星星同类,故称为星期,期是周期的意思。7的中文发音与起、去、期、曲同音,表示来回往返的意思,即周期。7是天象中月亮圆缺与潮水涨落的周期,与天数对应,而10只不过与手指对应,不是天象,不能被古人理解和接受;12也并不是个周期,12的后面还有较大的尾数,此外,12超过了10,在没有进率制前,古人类无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