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0:13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系指在胃粘膜发生的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粘膜有慢性炎症浸润及腺管与上皮增生,它常和其他疾病如胃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与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现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单独作出诊断有利于今后加强研究。
本病与急性糜烂性或急性出血性胃炎不同,糜烂处的渗出物主要是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成分,其中仅杂有少量红细胞,出血现象不明显;糜烂周围的固有膜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伴有腺管与上皮增生;病变呈慢性过程(但糜烂可有活动期及修复期改变),病灶可反复出现或持续数年。而急性糜烂性胃炎大多由服用某些药物、饮酒和应激所致;糜烂处是出血、坏死、糜烂周围的固有膜充血、水肿、出血和急性炎性细胞浸润;病变呈急性过程,病灶常于数日内消失。
本病在胃镜下是以胃粘膜糜烂、周围粘膜肿胀隆起,因而形成中心凹陷的糜烂灶为其病理特征,病灶分布主要在幽门窦部,或在窦体交界区的胃体侧,向着幽门呈弧形排列。其数目少见2~3个,大多10~20个。
有的隆起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在5mm左右,在隆起*有脐凹样或痘疹状糜烂灶者,称为I型;隆起呈不规则形状、长条状或地图状,最大直径可达2cm,凹陷面积也相应较大,如口炎样糜烂者,称为II型。也有人将胃炎分为消失型糜烂性胃炎和继存型疣状胃炎,前者可在数天至3个月内消失,而后者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并认为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
由于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故缺乏特效治疗。有人认为与*反应(白色念珠菌在发病中有一定作用)、药物过敏、机体特殊的反应性等因素有关。故有报道使用色甘酸二钠每日60~160 mg,疗程一个月,亦可单用或并用强的松龙每日40 mg,疗程2周。用制霉菌素治疗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由于本病常与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伴发,因此也可参照这些疾病进行治疗,使用甲氰咪胍也有一定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1:31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表现出左侧上腹部有烧灼感、有刺痛感、饱胀感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患者也会表现出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干呕这些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23:05
症状是表现出左侧上腹部有烧灼感、有刺痛感、饱胀感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患者也会表现出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干呕这些现象。具体的临床表现是因人而异的,还要看病情的轻重程度,一般情况下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不是完全相同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0:57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者隐痛、钝痛、胀痛等,伴有进食后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少数患者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如果出现急性病变时还有可能造成大量出血,短期内出现失血性休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05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者隐痛、钝痛、胀痛等,伴有进食后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