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1 17: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08
王家卫是香港电影文艺片之王,在众多香港电影导演之中他是一个异数。
未成名前是“拖稿之王”,多次因拖稿被炒鱿鱼。
同周星驰一样,王家卫也是片场暴君,两者的区别是他是“冷暴力。他拍恼张学友,拍哭梁朝伟,不是一般导演能做到的。
王家卫也是少数“能把明星调教成演员”的导演,张国荣拿到唯一的影帝有王家卫的一份功劳。
(没有王家卫也就没有《旺角卡门》张学友这个经典的镜头。)
王家卫在众多的香港导演,更以别树一帜的电影触觉和细腻的感情刻画而闻名遐迩,他的电影有很强的虚无主义,主角都很孤独,面对现实很无奈。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跟他的性格有关系,而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跟三个方面有关系:基因遗传因素、成长期发育因素及 社会 环境的影响因素。
跟随我一起看王家卫是如何炼成的?
一,王家卫的性格形成。
a,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五岁时跟随父母移居中国香港,身为海员的父亲远赴马来西亚从事酒店管理之后留下王家卫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
生活很清苦,在香港没有朋友的母亲经常带着王家卫去看电影。
b,王家卫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因各种原因父母只带了最小的王家卫来到香港。
*与手足分离童年的他未免心中凄凉,而且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形成了他敏感而内向的性格。
他没有玩伴,少与人交流,光粤语就学了快十年,一千多部电影慰籍了他童年和少年的时光。
外祖父是上海法租界著名园林设计师,中学毕业后王家卫听从母亲的安排考取了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在读书时一度疯狂地迷恋上了摄影。
1982年,他偷偷报考了TVB编导培训班。毕业后在TVB工作,由于不喜欢无线台工业流水线生产剧集,没呆多久就选择离开。加盟了由黄百鸣、施南生、曾志伟等人创立的新艺城影业。
在八十年代的香港,新艺城影业是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公司。
斯迈尔斯曾经说过:就像从很小的孔穴能窥见阳光一样,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的性格。
同样王家卫众多有趣的轶事,可以让我们了解王家卫。
二,王家卫的轶事
a,1963年,王家卫来到香港,不久父亲远赴马来西亚做酒店管理,他在香港和母亲相依为命,没有哥哥,姐姐陪伴,又不会说粤语,也没玩伴,内向敏感的王家卫就喜欢到楼下做西装的裁缝店坐着观察。
他发现许多外国海员都会找这个裁缝做衣服,裁缝为赶工期,有时会用胶水把布料粘在一起,但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人为此来找麻烦。
从此,他自认跟楼下裁缝一起守住了一个秘密。可见王家卫从小心中就有一个与大多数人心中不一样的世界。
后来在《爱神之手》里,他让张震当了一回裁缝,爱上自己的顾客巩俐,两人也守住了一个秘密。
b,1977年,在香港九龙的一间牛仔裤商店里,19岁的王家卫终于开口问女孩苏丽珍要电话号码。他们都在店里做暑期工,已经一起工作了一个月,但王家卫一直没有勇气,磨蹭到假期快结束时才表白。
回家后,苏丽珍希望对方快打电话来。然而,爱磨蹭的王家卫又让陈小姐等了三天,才终于开始试拨号码,试到第四个,打通了电话,这是王家卫的初恋。
可见王家卫的磨蹭性格早已形成,王家卫跟周星驰一样,喜欢把自己早年的经历放在自己的电影中。
后来王家卫把自己的初恋放在了《旺角卡门》中。
《旺角卡门》张曼玉饰演的乖乖女阿娥对刘德华饰演的黑道表哥说:“我买了几只杯,我知道,不用多久就全部都会打烂了,所以我藏起了一只,到有一天你需要这只杯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藏在什么地方。”
c,王家卫磨蹭性格导致他写剧本慢,为此经常失业。
在新艺城时,施南生管行政,有一次她发现,有一个叫“王家卫”的编剧已经领过了两个月的工资,极少在公司出现,也没交过稿。于是她去问老板黄百鸣:你新签的编剧还来不来?不来的话我就裁掉了。
于是催稿电话打到王家卫家里,王家卫却一点也不担心。
王家卫的“慢工”风格与香港电影快速格格不入。黄百鸣训他:我也是做过编剧的人,《搭错车》我只用了48小时,就连打破全港票房纪录的《最佳拍档》也不过写了一周。你怎么能告诉我几个月都写不出剧本?!
王家卫忠于自己的节奏,总是不愿意跟随香港商业 社会 的快节奏。
当时香港编剧都是集体创作,5——6个人在一个办公室中讨论,每人想几个段子,然后再由一人拼起来统稿。
可王家卫:我更喜欢独自创作,最好讨论出大纲后给我六个月的时间,我就能拿出剧本。
王家卫讨厌办公室,最喜欢去咖啡馆写作,常常从早上待到下午。
很多年后他感慨:“现在好像再也没有这样的地方了,我很怀念那时没有人的咖啡馆。”
经过沟通,黄百鸣给了他三个星期的时限;三个星期后,黄百鸣接到剧组反馈:王家卫的剧本交了,但简直就是“废纸一沓”。
结果当然是王家卫被新艺城扫地出门。
好在当年香港的影视业极其兴旺,不久他又加盟陈勋奇的影视公司“永佳”,还是做编剧。
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一次是无知,摔倒两次就是二货?王家卫不是二货,但王家卫继续我行我素,有一个剧本,王家卫在咖啡馆里写了9个月,交稿的时候,对方说:你才写完?我们已经在拍续集了。 王家卫又失业了。
d,王家卫的贵人谭家明。
天无绝人之路,上天总会给特别的人一个出口。
1987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爆红,大家纷纷跟风,“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主要导演谭家明找到王家卫,想做一部不一样的黑帮片。
王家卫为谭家明编写了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最后的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而第一部就成了王家卫的首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的剧本。
此后虽然王家卫还是得继续找工作,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王家卫即将崛起。
e,票房毒药王家卫。
在好友刘镇伟的担保下,刘镇伟、王家卫及另一位年轻编剧一起加盟邓光荣改组后的公司影之杰”。
三人无底薪,只是获得了一个机会,一个月后,那名年轻编辑被磨蹭走了。
只剩下两个人,向来“磨蹭”的王家卫突然改变作风,很快就拿出了黑帮片《江湖龙虎斗》的剧本。
本片上映之后,凭借周润发这块金招牌,硬是抢下一千六百万的票房,不过剧本水平一般,不过以公司捞快钱的作风来看,已经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业绩是硬道理,邓光荣挣到了钱,对王家卫刮目相看,而且编剧出身的王家卫很会讲故事。
于是有了邓光荣投资,王家卫编剧和导演的《旺角卡门》。
1988年6月,这部低成本*作上映后在香港引起不小的轰动,获得了1153万票房,还拿下了金马和金像多个奖项与提名。 其中,张学友凭借此片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张曼玉获得最佳女配提名。
《旺角卡门》令王家卫的导演才华表露无疑。而该片的广受好评,也令邓光荣信心大增。
不久在王家卫的鼓动下,邓光荣斥巨资4000万港币供王家卫开拍他的第二部电影《阿飞正传》。
本来这部影片计划拍上下两集,谁知上集拍完就已耗费3900万!
王家卫对这部电影也用尽了心力。
第一,这部电影秉承王家卫电影的一贯作风,在没有完整剧本的情况下开拍,在王家卫每天改一点剧本的努力中,由一开始承诺给邓光荣的黑帮片,一度变成了警匪恋情片,最后彻底变成了非常私人化的一部文艺片。
王家卫在1991年表示这个戏是先有一个原始构想,然后他一边拍一边写剧本。
第二,王家卫给张国荣、梁朝伟、刘嘉玲、张曼玉,刘德华等巨星好好上了一堂演技课。
1,梁朝伟拍一场吃梨的戏,王家卫拍了27次都不满意,只是不停地喊cut。
这场戏拍得梁朝伟怀疑人生:不就吃个梨而已,自己演得有这么差吗?回家就抱着刘嘉玲大哭。
最后剪辑时,王家卫却把梁朝伟辛苦NG了27遍的吃梨戏全删了,只在全剧结尾保留了一段2分多钟的长镜头。
火爆脾气的刘嘉玲很生气,觉得王家卫欺负梁朝伟,等到自己进组后,刘嘉玲也要哭。
一个擦地板的戏,王家卫让她擦了20多遍,刘嘉玲问:你到底想怎样嘛?王家卫也答不出,只是说:反正就是不对。
2,拍张国荣第一场入南华会买汽水的戏,一共用了八个角度,有wide shot,有特写,还有手提 。
3,刘德华拍摄《阿飞正传》时,拍得他通过买菜煮饭来减压,刘德华童年时,就在家里的粥铺帮忙。
创意天马行空,拍摄精雕细琢,《阿飞正传》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片。
1991年,影片在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奖项,张国荣凭借《阿飞正传》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选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电影”,《阿飞正传》名列第三位。
该片成就了王家卫、梁朝伟,张国荣,但该片票房差到了极点。
1990年,《阿飞正传》隆重上映,对撼周星驰的《赌侠》,结果票房惨败,上映了十二天便告休映,票房只收不到一千万。
近4000万投资打了水漂,邓光荣一时急火攻心,竟住进医院吊点滴,“影之杰”却也因此元气大伤,不久便关门大吉。
(1991年,香港金像奖上,张国荣拿着一生中唯一的影帝,王家卫戴上了墨镜,而老板邓光荣一脸的强笑。)
三年后的第13届金像奖,王晶还在拿王家卫开玩笑:“王家卫不但饿死剪辑师,更会饿死老板。”一旁的张坚庭补刀:“还没死,奄奄一息,正在吊盐水。”
此片过后,王家卫一举成名,从此戴上了墨镜,但也让香港电影圈的投资人退避三舍,被称为“票房毒药”
三,演员拍王家卫的戏就可以获奖。
在妻子的劝说下,王家卫为了创作自由,1992年只好与刘镇伟共同成立泽东电影公司。
此时王家卫已经成为大导,而且由于他是少数“能把明星调教成演员”的导演,不管王家卫的电影拍摄时间多长,多磨蹭,还是有许多大牌愿意跟他合作。
梁朝伟更是凭借《重庆森林》成为金马金像双料影帝。
王家卫泽东出品,必属精品:《东成西就》、《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一代宗师》,《摆渡人》等。
成立泽东公司后,王家卫的电影在香港票房继续不好,没有一部超过一千万的。
但王家卫还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商业道路,在国际上获奖打响知名度,发展战略更加趋向于多元化格局,除了涉及电影、广告、DVD方面外,明星战略亦成为泽东淘金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王家卫有自己的坚持和生活工作节奏,经过多年摸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成功来自于1%的灵感,98%的坚持及1%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