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颜色的七大等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4
*:王者所着,在法衣中最为上等。天师圣主常着黄袍。紫色: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红色: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绿色: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黑色:斗部着。白色:冥司着。
*:王者所着,在法衣中最为上等。天师圣主常着黄袍。紫色: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红色: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绿色: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黑色:斗部着。白色:冥司着。
道袍有两种含义:
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后在清初“剃发易服”的*下消亡。 其特点是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有暗摆,为汉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之一。
另一种则是道教服饰。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道袍有蓝色、灰色、*、棕色,暗红色,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是明代极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种便服,在明代由于道教为国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无比把道袍当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饰之一。道袍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也分为常服和法服两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宽一尺四寸,右腋开襟,有两飘带;中褂则多为对襟。道袍,又称“得罗”,与大褂相似,袖宽一尺八寸以上,长短随身,青、蓝色,象征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
扩展资料:
道袍在明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几乎就是读书人的“标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叫这种衣服叫道袍,因为读书人懂得的道理多。随着流行变化,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经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衣短才过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点:
其一是“不与俗移”,也就是说不管社会上的人穿什么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变,这其实也是道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的表现;
其二是“不异服”,穿的都是黄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汉族服饰,不穿其他的服饰。所以道教服饰千百年来,其实变动是不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4
道袍有蓝色、灰色、*、棕色,暗红色,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是明代极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种便服,在明代由于道教为国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无比把道袍当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饰之一。道袍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也分为常服和法服两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宽一尺四寸,右腋开襟,有两飘带;中褂则多为对襟。道袍,又称“得罗”,与大褂相似,袖宽一尺八寸以上,长短随身,青、蓝色,象征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
扩展资料:
道袍在明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几乎就是读书人的“标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叫这种衣服叫道袍,因为读书人懂得的道理多。随着流行变化,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经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衣短才过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点:
其一是“不与俗移”,也就是说不管社会上的人穿什么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变,这其实也是道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的表现;
其二是“不异服”,穿的都是黄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汉族服饰,不穿其他的服饰。所以道教服饰千百年来,其实变动是不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5
*:王者所着,在法衣中最为上等。天师圣主常着黄袍。紫色: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红色: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绿色: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黑色:斗部着。白色:冥司着。
*:王者所着,在法衣中最为上等。天师圣主常着黄袍。紫色: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红色: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绿色: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黑色:斗部着。白色:冥司着。
道袍有两种含义:
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后在清初“剃发易服”的*下消亡。 其特点是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有暗摆,为汉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之一。
另一种则是道教服饰。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6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鹙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披即披风类衣物,如*师披于肩背的霞帔(绣云霞花纹的短披风,已于元代之后消失),褐即今所说的道袍。道袍,简单来讲,就是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目前可以分为6大类: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
下面小道就为大家介绍一下6种道袍的区别:
大褂:蓝色。款式最简单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代表法天之意。衣襟宽大,长至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目前多发展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
图片
得罗:蓝色,即将成为正式道士的标记,着冠巾束戴。衣襟宽松,长及脚踝,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参加宗教活动。方可着用此衣。
图片
戒衣:*,受戒道士的一种代表。戒衣,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属土,土可化育万物,表示庄重,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分别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穿用。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戎衣:黄底黑框
图片
法衣:紫色,称“天仙洞衣”。只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的道场法事的高功身着此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日月星辰、宝塔、龙凤、仙鹤等。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图片
花衣:又称“班衣”。亦属法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也有不带图案的班衣,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称为“经衣”。
图片
图片
衲衣:亦称“衲头”,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略为粗拙。云游在外的道士打坐时穿用,抵御风寒。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出外野游,粗布*
图片
在其中,法衣是道教法事的专用服饰。*法衣是天师圣主,是王者的穿着。是法衣中最好的一种。
紫色法衣就是高阶法师的代表了,是大师进经的穿着。
红色法衣代表是祈福的的法师。
青色的法衣就是拜斗、祝寿的法师常用穿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1:56
道袍有蓝色、灰色、*、棕色,暗红色,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是明代极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种便服,在明代由于道教为国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无比把道袍当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饰之一。道袍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也分为常服和法服两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宽一尺四寸,右腋开襟,有两飘带;中褂则多为对襟。道袍,又称“得罗”,与大褂相似,袖宽一尺八寸以上,长短随身,青、蓝色,象征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
道袍在明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几乎就是读书人的“标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叫这种衣服叫道袍,因为读书人懂得的道理多。随着流行变化,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经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衣短才过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点:
其一是“不与俗移”,也就是说不管社会上的人穿什么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变,这其实也是道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的表现;
其二是“不异服”,穿的都是黄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汉族服饰,不穿其他的服饰。所以道教服饰千百年来,其实变动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