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39
“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这就是史书对于这位后秦末代皇帝的评价,至于他什么性格什么才华也不需要我多说啥了。
其实从姚兴后期开始整个形势就对于后秦非常的不利,南方的东晋的在刘裕的强权之下已经解决了内乱问题,逐步腾出手来开始进行北伐战争;东方的北魏政权蒸蒸日上;北方的大夏政权一直都是自己的死对头,赫连勃勃野心勃勃,不断蚕食着后秦的宅基地;西方的那几个小割据政权也不让人放心,*扰与反叛一直都有。外部是列强虎视眈眈,内部也是各种势力此起彼伏,姚熙的反叛就是其中的隐患,虽然姚兴在死前将这种反抗在表面上抹杀了,但是姚熙代表的是整个军人阶级的利益,很多东西都没有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完美。
姚泓就是在这种忧患的局面下继位的,本来如果是个能君,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青史留名的一种绝好方法,可惜姚泓不是。他的优柔寡断、仁和宽厚更多的表现就是对于自己目所能及的一些事情的反应,而对于决定性的制度性的东西他没有那个能力去理解去进行改变,这就使得他无法真正的拥有人心。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一个好人,或者说是老好人是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家的,因为他没有果断的魄力和铁的手腕。
姚泓对于任何人都“很好”,所以在他心目中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不错,可惜这种情况放在太平盛世也许能混个自然退休,但是在大争之世等待你的就是毁灭。
姚熙死后,那些军人阶级处于内部*动而群龙无首的境况,姚泓这位未来的储君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空档期拉拢这帮人,他只是在表面上进行的一些安抚而已,这是远远不够的,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在东晋刘裕的大军北伐进行的时候,大部分的将领都是不开一*的情况下就投降了(要工资工资不高,要待遇待遇不好,看不到发展前途,谁愿意牺牲自己来为你拼命?),檀道济与王镇恶的军队基本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进入中原腹地。
在宗室内部,姚泓这位“好好先生”又是手段不够高明无端的怀疑,弄得人心散乱,姚懿的叛乱就是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的。暂时抛开姚懿是否有作乱的企图,在当时外患严重的情况下,在姚懿还没有公开叛乱的时候,姚泓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处理这件事,或是霹雳手段也就诛灭姚懿等首脑人物,可惜他的做事风格又是拖泥带水,结果搞得内部人心涣散,更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
在朝政方面,当时后秦内部还是有不少具有远见卓识之人的,可惜姚泓表面是好好先生,实际内心猜忌较为严重,一直都很排斥这批人。真正有才华有本事的人,他们不会将自己宝贵的时间与生命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之上,在当时至少刘裕或者北魏的拓跋珪是一位比姚泓更好的老板。
军队、族人、知识分子这几大中坚力量没有一个愿意实打实的跟你走在一起,那么你基本就是个孤家寡人了,到最后国破家亡的时候,面对自己只有十一岁的儿子都能自杀殉国,而姚泓却屈辱的选择了投降,他以为自己至少还能有以前蜀汉刘禅这样的安乐公待遇,可惜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二百年,现在不流行“安乐死”了,等待你的就是在异国他乡的首都,在广大异国老百姓面前,被当作征服者的战利品在受尽屈辱的情况下迎接那砍头的一刀。
简单的说一下后秦这个政权吧。姚弋仲更多的算是一位忠臣,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石氏后赵忠心耿耿,死前还要求子孙去东晋投靠王师。姚襄英明果决才华出众,至少在当时看来确实有不输于当年孙策的那种英武之气,可惜霸气外露导致不容于东晋,在中原漂泊流浪又一事无成,在西归途中被苻坚所灭,都是命运作祟。
姚苌奸诈狡猾,顺从苻坚而又暗中发展自我,终于靠着隐忍干掉了苻坚,夺取了关中腹地,他的一生从军事方面来看,临阵狡猾多变,确实为难得将才;从为人及规模之势来看,一辈子都是尔虞我诈,对于自己的恩人苻坚都能杀之而鞭尸,那对于下面的人除了威压就没有其他途径了,类似于司马懿的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在你还强盛的时代能让你怕你,但是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
姚兴最像姚襄,能一统关陇之地是他的能力,但是对于规模宏大的*建设却是他的短板,造成了王朝是随着人的才华而动,没有强盛的制度创造,所以他还没死的时候隐患就不断了。到了姚泓继位,已经是积重难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