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火把节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8

我来回答

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4:33

火把节,对于每一个彝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火把节期间,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周期,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

其次,举行火把节各种祭祀仪式,在心理上采取进行自我提示和丰产祈祷。旨在说明火把节是万物成熟,日归星回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刻是一年耕种即将收成的关键时节,一定不能轻易耽误最后的农作侍弄工作,更不能忘了灭虫害、准备收割,最后及时收割等具体环节,否则将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维系。

最后,人们以到田间地头耍火把、舞火把,以及最后一天的送火把仪式,象征在田间积极烧灭害虫的具体实践,通过送走、埋掉火神(旱魃)的劳作行为,以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

祭祀仪式及祭祀辞寓意着烧掉了害虫害蛾,就可以烧掉贫穷和饥寒,就会获得农业丰收。火把节祭火、唱《掌火歌》、耍火把、跳火把舞、送火等民俗活动,对于烧虫逐疫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农耕时序、预祝丰收等象征意义。

扩展资料:

节日传说: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举办时间: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一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

节日流程: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1、祭火流程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2、传火流程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3、送火流程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火把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5:51

意义是: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

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

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

从喜鹊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个个殉情、殉夫、殉国的忠贞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进贤烈而诋淫恶"的感情和愿望。这类传说应属后起。

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累层,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

如鹤庆的传说把六月十九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也归到慈善夫人身上,说是对慈善刨夫尸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烫红了的一种纪念。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

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

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相沿成俗。[4]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

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

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扩展资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参考资料

火把节的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7:26

火把节,对于每一个彝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

其次,举行火把节各种祭祀仪式,在心理上采取进行自我提示和丰产祈祷。旨在说明火把节是万物成熟,这个时刻是一年耕种即将收成的关键时节,一定不能轻易耽误最后的农作侍弄工作,更不能忘了灭虫害、准备收割,最后及时收割等具体环节,否则将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维系。

扩展资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参考资料:火把节--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9:17

火把节,对于每一个彝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火把节期间,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周期,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
其次,举行火把节各种祭祀仪式,在心理上采取进行自我提示和丰产祈祷。旨在说明火把节是万物成熟,日归星回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刻是一年耕种即将收成的关键时节,一定不能轻易耽误最后的农作侍弄工作,更不能忘了灭虫害、准备收割,最后及时收割等具体环节,否则将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维系。
最后,人们以到田间地头耍火把、舞火把,以及最后一天的送火把仪式,象征在田间积极烧灭害虫的具体实践,通过送走、埋掉火神(旱魃)的劳作行为,以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
祭祀仪式及祭祀辞寓意着烧掉了害虫害蛾,就可以烧掉贫穷和饥寒,就会获得农业丰收。火把节祭火、唱《掌火歌》、耍火把、跳火把舞、送火等民俗活动,对于烧虫逐疫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农耕时序、预祝丰收等象征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1:25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和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为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3:50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2:31

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来源于绚丽多彩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深层凝聚和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民族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审美的核心,富含深层价值观,蕴涵重要的文化意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川、滇、黔、桂各地彝族都要隆重欢度传统火把节。在火把节期间,各家各户不仅要祭祀地神、谷神,还要祭祀祖灵,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羊、打跳、选美等各种民间游艺活动。彝族传统火把节,是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共同的节日,在彝族血缘认同难以为续的现实语境下,火把节是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identity marker),也是彝族传统文化活性传承的重要机制。彝族传统火把节,具有祈求农作丰产,进行礼德教育,实施民间文艺传承以及整合彝区的文化意义。
一.祈求农作丰产
火把节,对于每一个彝人来说,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云南元谋彝族,在火把节期间必须唱《掌火歌》,开头即是:“十二月一轮火把节,火把节一年过一回,今年火把节已过去,来年再来过火把节”,[1]他们以动物作年号,十二月中由动物轮流来掌火,其中鸟类六种,兽类六种[1]。火把节期间,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周期,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漾濞彝族自治县鸡街乡过路巴村过火把节,“燃火把即以村寨为单位或是三、五户人家相约,在村前村后的路口上竖起火把。火把高大一、二丈,扎成台数,平年扎十二台,闰年扎十三台,在火把尖端插上纸做的升斗和彩旗,升斗四面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丰人寿’、‘四季发财’等字样,火把上挂满了包有硬币的小包子和各种水果……除扎大火把外,各家各户还扎小火把,人少的扎一把,人多的扎数把,有的家庭一人扎一把。扎小火把分丫数,同样是遇平年扎十二丫,遇闰年扎十三丫……念到:‘烧一烧,烧死蚊虫跳蚤;烧一烧,烧去灾星秽气;烧一烧,百病俱除;烧一烧,五谷丰登’”[2]。包谷、谷子扬花时节,苦荞也即将收成,雨水丰沛,草木疯长,鸟虫繁殖,火把节耍火把、唱《掌火歌》,客观上烧虫逐疫实为农作丰产服务,但主观上延伸寓意去灾除秽。
其次,举行火把节各种祭祀仪式,在心理上采取进行自我提示和丰产祈祷。宁蒗沙力坪村彝族,火把节祭五谷神、祭祖以及转头仪式上,念诵的祭祀辞中均有“哦----今天,万物成熟时,日归星回时”的内容,旨在说明火把节是万物成熟,日归星回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刻是一年耕种即将收成的关键时节,一定不能轻易耽误最后的农作侍弄工作,更不能忘了灭虫害、准备收割,最后及时收割等具体环节,否则将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维系。在祭五谷神仪式上念诵:
万物成熟时,日归星回时,吉祥月美时,祈愿果实累累,荞杆粗如棒,荞叶大如笠,荞粒大如拳。割时收时磨时都能成倍增。害虫能防除,风调后雨顺。吉年祥月迎新年,人丁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最后,人们以到田间地头耍火把、舞火把,以及最后一天的送火把仪式,象征在田间积极烧灭害虫的具体实践,通过送走、埋掉火神(旱魃)的劳作行为,以保证农作物获得丰收。清《东川府志》:“诸蛮年遵大统,在雍正年间犹以建子月为岁首。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一作心,一作腥脍。至夕,燃炬照田禾,烧屋宇果树上刺毛虫,互相称贺,视火色浓淡辨年岁丰啬。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燃炬于街衢醵饮,村落照田占岁。”沙力坪村彝族在送火仪式上念诵到:“烧掉害虫,烧掉害蛾,烧掉贫穷,烧掉饥寒,烧掉饥荒”。该祭祀仪式及祭祀辞寓意着烧掉了害虫害蛾,就可以烧掉贫穷和饥寒,就会获得农业丰收。火把节祭火、唱《掌火歌》、耍火把、跳火把舞、送火等民俗活动,对于烧虫逐疫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农耕时序、预祝丰收等象征意义。
二.施行礼德教育
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其《文化模式》中指出:“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并能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就是他的不可能。”[3]彝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德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彝族社会是由传统的“礼”规范和管理的。峨山彝谚说:“列玛咋,哆玛罢,木觅查玛特”,其意为“不懂规,不遵礼,天地不饶人”。在某种程度上,彝族民间社会的构成与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礼而行。
民间节日的教育活动,是通过节日宗教活动进行的,其教育功能往往和民族审美意识联系在一起。许多节日宗教活动,都贯穿着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维护民族安定团结这一主题。民间节日,大都有一个流传于民间的节日传说,这些传说故事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节日期间,长辈向小辈讲述节日传说,寓教于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遵循传统礼德。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彝族传统礼德教育内涵,自然地嵌入在火把节的节俗文化中。表面上,火把节的传说多种多样,各种异文的文本或优美或平时,但深层次地,都贯穿着同一个主题,即为群体的利益敢于与恶势力斗争,敢于赴汤蹈火。年复一年的火把节,一次又一次地叙说着这些故事,培养着人们高尚的道德和精神气质,增强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火把节上许多外显的民俗活动都有一个良好的导向:即要敢于付出,勇于斗争,才能获得成功和胜利。宁蒗彝族火把节的“冲门”活动,人们手拉着手,冲破土司家的四道门,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象征;禄丰高峰彝族火把节送火仪式上的大刀舞,培养人们勇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许多地方的火把节都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点火把要请有威望的人来点,向人们传递尊敬贤劳的良好美德。
火把节的民俗特质之一,是搭棚敬天祭祖。《云南通志·临安》说:“敬天祭祖,长幼皆严肃,无敢哗者。” 《续云南通志》引《临安府志》:“爨蛮俗或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至期,搭棚以敬天祭祖。”《云南通志·易门》说:“祀祖于门首,拜坟祭祖。”《赵州志》:“祭祖设尸,或凭古树,事必决于火头。”*《元江志稿》说:“祭天地祖先。”火把节与彝族年,作为彝族最重要的年节,是彝族祭祀天地、祖先最为集中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崇拜与祖灵崇拜的外显表征。天地崇拜源于彝族原始的宇宙哲学理念,是彝族关于创世和人祖来源的简单思考和朴素解释。火把节的搭棚敬天,“是对神秘自然力崇拜的象征。这源于火把节口头传说中天神怒而派降天虫、蝗虫于人间毁坏庄稼,人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摔死、打死了天神的爱将,隐喻着人与自然的冲突和不和谐,于是人要获得农作丰收,安居乐业,必须敬祀天神,向大自然表示敬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它作为一个文化象征符号,以固定节期的节奏和惯例,周而复始地向人自身强调,人要与天地和谐相处,不应过多奢求自然,不应过度索求自然,才达到一种天人合一、融洽和美的关系。”[4]火把节祭祀祖先,则源自彝族“远古逐水草而居”迁徙游牧生活方式。因为这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作为一个注重追根溯源讲究历史、族源的民族来说,每逢大型年节和祭祀必祀祖,意味着对迁徙历史记忆的唤醒,并在此基础上重视族源历史与民族根骨。传统彝族社会,是一个敬老爱老、老*威型社会。敬老爱老,也成为彝族传统礼俗及其礼德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
三.传承民间文艺
传统节日,是各民族生产、生活节奏的调节伐和调整节点,是他们全年生产、生活中颇富规律的时空结合体。各地各民族在传统年节期间,历来有民间文艺的参与,其源头在于敬天、祭祖仪式上的敬灵娱神,后来逐渐演变为娱人、娱民的文体艺术活动。在彝族传统火把节上,历来少不了耍火把、摔跤、跳月、弹琴、赛歌、斗牛羊、选美等各种各样民间文艺的呈现。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传承载体,更是彝族民间文艺代代相传的吸引力和激活机制所在。
*《西昌县志》夷族志:
至过节日烹其牛,合村聚宴,吹箫管,弹月琴,唱歌跳舞为乐,谓之跳锅庄。日夕每家出大火把一,植门外燃之,另执较小者,行绕所耕种之田地间,且行且舞,以祈丰年。
火把节民间文艺活动,不论是斗牛赛马、跳锅庄弹弦子,还是跳花鼓、对山歌,追本溯源均与民族历史记忆、祖灵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精彩纷呈民间文艺的文化内涵逐步消隐入深层,表层的文艺性、游艺性则越来越突出和彰显,强有力地吸引着男女老少的广泛参与和积极传承。
凉山彝族的“都荷舞”,是火把节期间女子的集体舞,也是民间保持古老的一种原始舞蹈。彝语“都”即火,“荷”意为唱,“都荷”即“唱火、唱火把节”。也有说“都格”,“格”即玩,即“玩火、玩火把”。一般在火把节第二天、第三天斗牛、赛马前进行。姑娘们围成一个个圆圈,手拉着手或互相牵着三角包,右手举着黄油伞,踩着细碎的舞步,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在领舞者的带领下,缓慢而悠闲地循环而舞。领舞唱一句,众人应一句,如此反复不已。滇中南彝族,火把节喜跳“咋啦卓”。“咋啦卓”也是围圈而舞的集体舞,中间烧一堆篝火,男女均可入圈围火而舞,在弹月琴的男性领舞者带领下,众人跟着逆时针方向不停地围圈边歌边舞。“咋啦卓”,开始是缓慢的节奏,跳到*时节奏变快,众人抚掌加快,加上左右对脚、转身、下蹲、起立等动作复杂多变,歌、舞节奏欢快,令人眼花缭乱。彝人,可在火把节围篝火忘情地通宵达旦歌舞不止,乐此不疲。路南石林地区的彝族撒尼人,火把节期间必跳“大三弦”,节奏欢快,情绪高昂。弥勒彝族的“阿细跳月”,则早已蜚声中外。
在传统火把节期间,青年人是最生气、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普遍地希望通过这些集会,能够结交朋友,找到知心的伴侣。青年男女尽情地用火来表达感情,用火来寻找爱情,他们唱歌跳舞,尽情狂欢之后,泉边、树下、岩旁、花丛中,到处是双双对对的恋人,他们悠扬地弹着月琴或吹着口弦,直到翌日清晨,人们还能听到那不绝如缕的歌声。火把节不仅以其自古神圣的祭祀歌舞,义务性地将彝族民间文艺传承下来,这源自先祖的歌舞。同时,它以倚歌择偶的形式和游艺的方式,吸引着代代青年男女加入到传承群体中来,形成一条生生不息的传承链,熔铸着彝族知命乐天、能歌善舞的民族个性。
四.促进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个体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强制性合力,以此调整种种社会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可控的范围之内,维护社会整体的统一局面。民间节日是各民族内部以及各民族之间互相往来的载体,是各民族精神气质、审美价值以及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现。民间节日是民众聚集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它客观上显示了民族的整体精神与群体力量,人们自觉地把自已纳入社会整体之中,本着主动维护社会整体团结的良好愿望参与,因此,民间节日本身营造的也是一个和睦相处,安定团结的氛围。
彝谚说:“星星是天上的灯,火把是彝家的灯”、“风把白石吹拢,弓把羊毛弹拢,火把使亲人聚拢”。彝族人将火把节为“过小年”,这同彝族人的历法相关。彝族人生活中已发展出一整套“火把节”礼仪,这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个体家庭间和姻亲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火把节仍然是个礼仪的节日。一般情况下,火把节第二天,人们就会把自家的肉送给寨子里年纪较大的老人,特别是孤寡户。人们以此来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和敬爱,同时,这也成为评价某个个人,某个家庭的道德标准。出嫁的女儿,无论年纪多大,只要父母还健在,她们必须在火把节的第二天回到父母身边小住,给他们带上用来祭祀的肉,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思念。同时,刚结婚但是没有圆房的小媳妇,在火把节期间,丈夫就会将她接回去参加最为重要的“转头”仪式,从仪式中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并祝福他们永远相亲相爱。这样,个人与个人之间、夫妻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姻亲与姻亲之间在节日的礼节*往中与节日融为一体,人们将对节日的理解深入到道德层面,从而强化了节日在礼教中的功能和作用。使所有的人、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强化了节日的内聚力和人们对道德的持有和实践,这自然也就成了火把节赋予彝人的超越宗教和娱乐的象征和行为实践。
事实上,彝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社会等级的民族,在一些具体的庆祝环节上,火把节具有明确划分和标明不同社会等级的作用。火把节整合彝族社会强大功能的获得,建立于火把节同时具有*社会倾向的破坏力上。没有划分、消解和*社群的破坏力,就不可能存在整合社会的强大张力和凝聚力,二者相对而立。如凉山彝区的“火把节之歌”如是唱到:
祭啊祭
兹莫用大骟牛来过,
富人用大骟羊来过,
穷人用鸡来过,
光棍用蛋来过,
寡妇用荞粑辣子汤来过。
这首“火把节之歌”不仅清楚地唱出,过去社会不同等级欢度火把节的不同情形,但不论最高统治者“兹莫”,还是富人穷人光棍寡妇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的向心力如此之强,将不同等级阶层的人们统统汇合、凝聚在节日本身当中。而且,火把节群体性耍火把、跳锅庄、唱调子、男女相会等全民狂欢活动,将社会高低不同的等级差别一抹而平,即时获得有一种反结构的*、消解和消除力,使社会趋于一种短时的平等和无差别状态,以此高度整合、团结彝族社群。
思 考
随着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火把节从彝族节日成为多民族共享的地域性节日,不论彝、汉还是其它民族,不论贫穷富有,不论高贵低贱,都加入到了火把节各项节庆活动中,共同尽情享受火把节带来的欢乐和幸福。火把节不仅是民族的,更是地区的。火把节不仅是彝族文化认同的符号,更成为地域认同的符号。长期以来,作为维护彝族文化边界的传统符号,它通过自身开放而激昂的节日展现方式和强有力的吸纳力,在当代文化多元和谐发展的语境下,消弭着狭隘的单一民族认同。火把节,悄然地将不同民族容纳进来,有利于和谐地域文化的养成,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是节日生成的逻辑渊源和历史记忆的结果,饱含民族独特的历史、哲学、经济、审美以及娱乐等综合因素,是节日不断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的推力,同时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精髓所在。一旦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消失殆尽,那就意味着该节日的急剧变迁和最终消亡。节日文化意义,深层地融入节日的传统祭祀仪式,表层地依托于节日诸如服饰、游艺、歌舞、饮食等载体。节日文化意义,不仅是民族精神得以熔铸的来源地和栖居所,同时就是熔铸民族精神的丰富养料和新鲜血液。所以,活态传承民族传统节日,不是喧嚣的新闻造势和肤浅的感官享受,不应舍本逐末地聚焦于表面浅显的载体,更应自觉传承其内在的传统文化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5:29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意义 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火把节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8:44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15

火把节是少数民族的一种比较隆重的节日。用燃火把的方式对心灵的一种释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6:03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目。“火把节”在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的历史悠久,传说较多,因地区的不同而内容多异。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故事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收苛捐杂税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出害虫到凡间祸害人们,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相邀用火把焚烧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今天的凉山彝族“火把节”,随着凉山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保留了节日的传统形式和内容外,已和凉山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物资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活动绚丽多彩,反映出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节日里,人们将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地方赶来,云集在一片绿茸茸的草坪上举行斗牛、赛马、斗鸡、斗羊、赛歌、选美、摔跤、达体舞比赛等庆祝活动。“火 节”的夜晚要进行火把*和篝火晚会。节日期间,在西昌等地还要举办大型的物资交流活动。 斗牛,是节日的第一大赛事。斗牛方法是胜者斗胜者,败者被淘汰。有的公牛不愿进场子,人们便会牵进一头正值发情期的母牛引诱,于是两头将要对陈的公牛就会因“争风吃醋”而引起博斗。大的“火把节”活动斗牛多达几百头,可以斗几天,使*饱眼福。火把节的赛马独具特色。赛马方法是在草坪上修一个圆圆的大跑圈,让参赛的骑手翻上各自的马背,同时策马直追,最后以追上对手者为胜。火把节的摔跤手只限于男性,且不同方言区的摔跤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以被对手摔倒在地者为败,有的地方则以肩背首先触地者为胜。 火把节的歌被统称为“朵洛荷”,而“朵洛荷”又是“火把节”歌其中的一首,因为它富有感召力,姑娘们常把“朵洛荷”作为要唱一天的歌中序曲。“火把节”的歌,只能由青春女性唱。自“火把节”庆祝活动一开始,就会有几位年过6旬的老人交头接耳,评评点点穿梭在唱歌的姑娘们中间,他们是自发组织的美女评选小组。由于老人们的公正合理,德高望重,深受年轻人尊敬。那么,老人们的选美标准是什么呢? 与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爱美多情的彝家自有他的审美观,这种美,悄悄藏在痴情小伙子的深深蛑子里,隐隐响在黄伞下面的甜甜情语中……。火把节的夜晚是迷人的夜晚,绚丽的空中焰火和大地上的火把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缤纷画图。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水*融的欢乐场面,正如柳亚子先后的诗句:“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蹁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火把节是织金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分为“大火把节”和“小火把节”两个。小火把节为每年农历的4月24日,大火把节为每年农历6月24日。大小火把节日,活动内容相同。 节日那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歌舞结束,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举行火把*,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边地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顺,确保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织金彝族的火把节,以三塘镇松树坪的节日活动场面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场所还立有序碑,记述这里火把节的形成与延续。近年来,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工队以火把节丰收舞为素材编练的彝族舞蹈《铜铃声声*收》参加省、地汇演获得好评。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这个隆重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气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可是不久,十八层天游腻了,仙境看烦了。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人间的景致到底如何。天门一开,春风习习,只见人间绿水青山,百花争奇斗艳,玉皇大帝看得心驰神往,烦恼顿消。 玉皇大帝把人间看了个够,又转身看看天宫,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怎么我的天宫竟然比不上凡间了,这还得了?”边说便下旨,叫红面天神把人间统统烧光。 掌火的红面天神领旨后,腾云驾雾来到凡间。他并没有马上放火,先巡视一番,看到凡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天宫的生活没法比。掌火天神爱上了凡间,他不忍心烧毁这美丽的人间,不忍心摧残善良的百姓。虽然,他知道违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杀身之祸,但他要避恶行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谎道:“人间已经烧成灰烬。”玉皇大帝听了非常高兴:“哈哈,现在我的天宫远胜人间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觉得厌烦起来,他想看看被烧毁的人间。他又在仙姬们的陪伴下来到天门前,可是一看,他几乎要发疯了。人间不但没有被烧毁,反而更加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了。他知道红面天神违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来,推出去处死他。 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们刚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专横残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间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下来烧毁凡间。你们赶快在门前点起火把,一连点三个晚上,点得越旺越好。这样用假火瞒过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将们看见人间已经在烧了,就不会在下凡来捣乱了。” 这个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变成的。善良的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就按照他的方法,纷纷点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玉皇大帝看了三个晚上,看到人间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宫去了。 人们终于躲过了一场劫难。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表示对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点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火把节。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也是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一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20:08

我们会沿着一条小路边跳舞和唱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0:29

逐疫去灾
灭虫保苗
祈求丰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5:07

09ikl.lkop,

|
=-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0:02

团结起来一起致富,和过年的时间是一样的感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为什么电脑上的word界面变小为什么WORD里面的页面变的很小怎么设置回来... AHA拯救心脏救命术(Basic Life Support,BLS) 基础生命的基本顺序 机械制图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区别 明日之后野外感染者据点都在什么地方 感染就聚集点位置分享 明日之后 明日之后哪些地图有强力感染者? 《明日之后》野外感染者据点一览 明日之后野外感染者据点去哪找 妙洁提醒你注意:保鲜膜有些不能加热 有些不能包肉 C盘里文件的修改日期是不是就代表那天我用过电脑,我是上午用的,可文件... 漾濞彝族火把节诗文200字 想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请问软件开发和嵌入式开发分别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啊? 油烫伤的痕迹该怎么去掉? 我都脸被油烫伤留疤怎么去掉 被热油烫伤后,伤口愈合了,但留下难看的疤痕。请问怎样才能把它去掉? 我的手被油烫伤留疤了怎么去除,怎么办 脸被油烫伤后留下疤痕,该如何消除 如何去掉被油烫过留下的疤印 脸上油烫伤后的痕迹怎么去掉 如何去除多年油烫伤疤痕? 被食用油烫伤怎么能去疤 被油烫伤了肿么办?如何去掉疤痕 被油烫伤后留下个疤怎么处理才能好 怎么样才能消除几年以上油烫伤的疤痕? 油烫伤后留下的疤痕怎么去除 怎样才能去除被热油烫伤的痕迹? 被油烫伤后留下的疤有什么方法去掉吗 被油烫伤的疤如何去除??? 怎样消除油烫伤疤痕、 云南漾濞是怎么一回事? 白族有什么特点? 论彝族火把节的意义 白族的节日 云南的饮食,风俗,建筑,服装有那些? 白族有什么重要节日 巍山名族文化有哪些? 知道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吗 肯德基盲盒dimoo隐藏款多重 泡泡玛特哪个隐藏最贵 泡泡玛特隐藏款会贬值吗 泡泡玛特宠物度假系列多少钱 泡泡玛特换娃被骗怎么办? 泡泡玛特盲盒里面的人物都是哪里的 大娃和盲盒的区别 怎么看待盲盒成年轻人社交工具? 泡泡玛特粘娃用什么胶水 王宁泡泡玛特创始人 泡泡玛特4r出透卡什么意思 dimoo+pets+vacation.盲盒隐藏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