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生寂乱,悟无好恶.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14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因为迷,才会有寂静和*的好坏感觉,觉得*不好,而寻求寂静,一旦开悟了,对动静就不会再有好恶。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有智慧的人,能够随顺自性无为,他就能够随处自在;愚痴的人便不是,他要修种种法、行种种行,其实是自己拿绳子绑自己。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出自:僧璨 《信心铭》
僧璨(公无510年一606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後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传衣钵於弟子道信为禅宗四祖。僧璨出家后,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知者”。在隐居期问,他曾与道友去广东游罗浮山。后又回到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唐玄宗溢为鉴智禅师。
相传僧璨曾着《信心铭》,佛学界对此提出异议。《信心铭》综合佛教、道教义理,又综合大乘空、有两宗。《信心铭》的第一名话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思是说,修禅的最高境界,就是消除虚妄分别。还讲到“住性合道,逍遥烦恼。”这很像是道教回归自然的思想。以后还讲到“绝言绝虑”不住断、常二边见的中道实理,这显然是空宗理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反映出大乘有宗的真如理论。
唐道宣和宋赞宁均未为他立传。《祖堂集》关于僧璨的生平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唯《景德传灯录》卷三则说得比较详细。其中说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姓氏,聿来设礼,自称“弟子身缠风恙”,要求慧可为他“仟罪”慧可说:“将罪来,与汝仟”,良久,该居士说“觅罪不可得”。慧可说“我与汝仟罪竟”。并嘱咐他“宜依佛法僧住”。他说他见到慧可,己知是僧,但不知佛法为何慧可对他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无二,僧宝亦然”。居士言下大悟,即出言不凡。他说“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听后,深为器辜,并为其披剃,取名僧璨。同年三月,在光福寺受具足戒。其后不久,慧可即付诀与他,并说偈曰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大师寂于隋大业二年(606)。入寂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希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后谥“鉴智禅师”。
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这篇短短的文字,我们既可以了解三祖当年的所悟所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树立起修习祖师禅的正知正见。《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可以说它字字珠玑,对禅修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如果我们能把它背诵下来,并时时任意拈取其中一句,细细品味,将会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利。现把全文附列于后,供读者参考: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15
这是僧灿大师《信心铭》中的几句。迷生寂乱,悟无好恶。是说众生如果本心迷惑分别,清净自性就会被障碍。所以觉悟本心是不可以有所分别,有好恶就是分别妄想;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是说证得究竟智慧的人,其心离诸法相,不为诸法染着,清净自在。而凡夫愚人,处处执着,产生诸多烦恼痛苦,是作茧自缚。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什么意思
因为迷,才会有寂静和动乱的好坏感觉,觉得动乱不好,而寻求寂静,一旦开悟了,对动静就不会再有好恶。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有智慧的人,能够随顺自性无为,他就能够随处自在;愚痴的人便不是,他要修种种法、行种种行,其实是自己拿绳子绑自己。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出自:僧璨 《信心铭》僧璨(...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
僧璨《信心铭》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他的意思是说,智者摆脱了世俗,自然清静无为;愚人(痴迷的人)想不开,总是把自身紧紧束缚。小说免费阅读有间阅栈 如果觉得满意,请给最满意答复,谢谢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这句话出自哪?什么意思?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说:人们总是用一些不真实的想法充满自己的头脑,又在不真实的基础上产生更多不真实的想法,内心变得越来越迷乱,而行为又像追逐梦境和采摘镜中...
诗偈的经典偈语
B、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握,得失是非,一时放却。C、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将心灭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境随心灭,心随境无。D、欲取一承,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F、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智者无为,庸者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是什么意思?
庸人自缚是 指小人心态,以自己的需求为首要,而不想到先做贡献,先满足别人的需求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取用,以至于互相争夺,勾心斗角 做出可怕的事情,承受可怕的后果。心若无异 是指 万物原始的根都是同根的,可叫如来(菩提),既然这样那么何必区分你与我,对别人像自己,对自己像别人 不损人利己,...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而是放下的时候。所以佛法叫人放下,但是放下后,更要能提得起;佛语叫人要提得起,但是提起后,还要能够放得下。按照矛盾统一的哲学观来说,放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提起,放下与提起就是一体。放下心中的执念,才可以获得自由,在过程中努力,在结果上顺其自然。智者无为,庸者自扰。
信心铭的信心铭.正文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译文: 不受六尘的扰乱,就能获得真正的觉悟。智慧的人无因缘造作,愚痴的人作茧自缚。 原文: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译文: 法法本空,没有差异,只是因为自己胡乱分别,对法有所贪执。将“心所有”当成心,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原文: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
我们如何学会放下,佛教网
人生的一切烦恼,归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学会放下,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通常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精神添加压力。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请放下昨日的辉煌,放下昔日的...
《禅·茶·心》(四十)僧璨禅师之《信心铭》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虚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
禅与心理健康
因此《信心铭》上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愚人往往作茧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迷的时候你有种种分别:有成就相、解脱相、涅槃、生死、烦恼相。「迷生寂乱,悟无好恶」:指开悟时其实是万法平等,绝对的平等,没有好恶。「梦幻空华,何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