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何评价电影《再见列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3 08:5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9:14

  尽管好评如潮,看的时候也几次控制不住情绪,但回头琢磨这故事本身,总觉得有那么几分不对劲。那就是,(1)对那个社会主义国,母亲真的是“一生信仰,矢志不渝”吗?(2)母亲真的是像儿子叙述里所说,最后也没有识破他善意的用心良苦的谎言,临终也没怀疑过那民德的温馨空气吗?
   父亲“叛逃”后,特工来家揪揪问讯,两个孩子正坐电视机前看民德自己的宇航员飞上蓝天的新闻,一脸专注。要说谁更知道社会主义的真面目。谁对社会主义更心怀感情,谁的这种感情更需要小心呵护,不难看出吧,——母亲其实是父亲出逃的同谋,正如影片最后里她才向孩子们透露,她了解他为什么走,按计划她也该带孩子走的。
   那么在没有父亲以后,一直维持社会主义的形象与感情,甚于积极热情到成了一位“活动家”的母亲,其内心还是为了孩子们吧。她为了孩子,才最终没能下定带孩子走的决心:等出境批准等得漫长,而且,“他们要我与你们分开”,——这是做母亲的死穴,所以,她没有走。“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我现在知道了。”
   如果有这句话,我觉得,对于“对于这个国家,她一生信仰,矢志不渝”这句话,应当是不攻自破吧。“一生信仰,矢志不渝”是有的,是她对孩子,对孩子所能理解和能体验的生活之温暖,所以她才如此热情地投入到写呈文、参加少先队活动种种社会主义的先进活动中去吧,这些情景的回放里有她自己的孩子们热情向上的小身影。“就因为他没入党,所以他们让他吃尽苦头”,她对做医生的丈夫的遭际如此断语,又怎么会,那么矢志不渝地“嫁给了社会主义祖国”?——那只是童年起孩子们,尤其儿子的幻像,她从来没有对那种“祖国”矢志不渝过,——丈夫到西德后,不断给她写信,她都仔仔细细的看过,藏在厨房的最隐秘的角落。
   所以对(1),我想答案不言自明了。从这点看,影片看似是以儿子的叙述,尘埃落定的讲述他对中毒太深的社会主义母亲的善意谎言到送终,——其实相反,是母亲对儿子的善意谎言在先。仔细回想,那些先进活动情景里,是她为居民的生活问题向上级、报社写呈文,和少先队员一起活动,——她始终是在和人做面对面、心暖心的交流,解决的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为的是生活本身。也就是说,她是有选择的:她没有出去去做八荣八耻的宣传,也没参加申奥秧歌队,她不是盲目“对社会主义祖国矢志不渝”的政工妇女。绝对不是的。
   因此,对(2),正如一些朋友在影评里所指明的,母亲已经知道*是什么,当她临终,躺坐在床上,家人环绕,看儿子这一艰巨的民德延续工程的最后,他导演的儿时偶像宇航员扮演民德新领导人宣布两德合并的新闻联播时,——是微笑着的,她没有把*说破。
   “母亲辞世的国家,是她一直坚信的国家,由我们维系生命,直至母亲最后一口气的国家。一个永远不曾存在的国家。这个国家将永存我心,与母亲紧紧相系。”
   故事,看似是以儿子的叙述,尘埃落定的讲述,其实恰恰相反,不但不是尘埃落定,而且是满含怀旧的、挥别依依的。故事的真实,其实是在他的叙述之外,由观众来辨析、调整才成的。在天台上新年夜里,他把母亲的骨灰放进焰火,绽放在天空,完成她“把骨灰飘进风里”的遗愿时,回顾母亲。如果看地细心,完全可以听出,就这几句话,其实不是那么一致的,“母亲辞世的国家,是她一直坚信的国家”是感慨,其实不是我们观众所知道的真实;但是他为什么这么看呢?——“这个国家将永存我心,与母亲紧紧相系。”
   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撬动人心的支点所在。他之所以那么殚精竭虑,左支右绌,为母亲营造民德还在的幻象,起因不是她对民德多么有感情,而是她对他多么有感情,然后他又是回报母亲这感情。是她看到儿子在*中被*暴打拖走,一倒不起之后,昏睡半年,生命犹危,唯恐再受刺激,儿子才满大街翻垃圾桶找民德时代的瓶瓶罐罐,把超市里买来的资本主义食品一一倒换进来,才一遍遍拉人录制民德电视台的假新闻,才这么一直走下来的。
   写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做母亲的,没什么病史,怎么就看到儿子被*拖走,就一下昏倒了?而且还不是小昏,是一昏大半年。
   这又照应了上面的问题(1),她何止不是对社会主义矢志不渝,她是情知其险恶在走钢丝!她的丈夫已经被社会主义歧视*走了,她的儿子又被社会主义*拖走。她已经失去了丈夫,——为了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放弃了申请出境,守着孩子,孩子不能再失去了;——民德何时是个头儿?社会主义哪天完蛋?一个普通妇女,拖着两个孩子,如何能看到,如何能等到。她所能等到的,就是孩子们好好长大。可知在她“嫁给社会主义祖国”的背后,在这套滚烫的面具的背后,是多么的苦心惴惴,多么的孤单无依,唯恐再出事。然而她终于还是眼睁睁看到了他出事。
   他出事就给放出来了,——但原因是:母亲在医院醒不来了。好像上街*被*拖走是小事,但观众稍把时间稍微快倒上那么两三年,就会了然,在“巨变”前夕再往前的那些年里,在母亲一直的环境与记忆里,在所有有过关门搞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的记忆里,被抓走是怎么一回事?
   对所有心怀这样记忆的人,社会主义是没有个头的,——只要你想好好过日子。在那种封闭的岁月里,只有两种盼望社会主义到头的人,一种是在过日子以前,就已知道社会主义等等是怎回事;另一种就是被社会主义伤害以后。
   母亲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她不能做第一种;而她不能做第一种,就是为的不能做第二种。社会主义太大太久,而我只有两个孩子。
   学者和青年都说,世界上的真、善、美都是相通的,心怀爱的人,不应该对社会中的恶,恶政、恶行噤口不言。事实上我们也希望世界是这样,并且对这一种噤口不言视作软弱,努力要争取他们能强大。
   但是对母亲而言,这种掩饰,这种民德的温馨条理坚实空气,这种社会主义基层的热情中坚持的生活的希望,这种维持,何尝不是另一种强大。不是一往无前、义不容辞那种强大,是滴水不漏、百绕不折、处心积虑、含辛茹苦的强大。孩子是嫩的,母亲也必是软的,至于软弱,然而韧不可断。或许软弱是做母亲的宿命之一种,能领会这种宿命的,坚强地坚持这种软弱的,不是高尔基的那种母亲,是这种母亲。
   “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在儿子为母亲录制假新闻的过程里,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是对民主德国有感情的。母亲一直坚持到她昏厥倒下所做的努力,是奏效的,她也是“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她和他的“造假”,都是异于社会广大现实的,是幻想,所以说是“造假”;但更是他们的期望,是赖以生活的希望。
   民德的日子里,母亲始终是一位热情高涨的人,那么热情,那么高涨,但故事也给我们一个旁证:母亲终于醒来时,儿子要给她安排一个民德慰问会,去请她的老校长,两人交谈,老校长肯定她是个出众的教师,儿子却径直问:“也因此她被打入冷宫?”——老校长说:“组织里面的几个同志认为她过于……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的执着,是这个辛苦备尝的母亲,在社会主义的谎言里寻找的*补偿吗?假如现实都是谎言,那么偶有真实,也被怀疑是假的;坚持真实,也只好顶着“造假”的形式。母亲对活动那么热情,不是对社会主义有多么“理想主义”,有妈的孩子都知道,一个要操心柴米油盐耳闻街谈巷议的母亲,很难对那些**要什么理想,更何谈主义。她应该是清楚得很,她是在那些“理想主义”的名号之下,努力做些真正用心的、用情的事,生活本身、生命本身的事,指挥少先队员唱歌,唱绿茵和田野,穿上泳装涂花脸和孩子们一起狂欢。
   在这里,民德不再是昂纳克们的民德,而是母与子的民德,他们之间的民德,共享的民德,各自心怀一份感情与记忆,艰难护持,无涉旁人。“这个国家将永存我心,与母亲紧紧相系。”
   直到剧终我也没等来刚开始看时所暗怀希望的,儿子,叙述者,这个青年人,能对民德有所针砭,好抵消掉不断出现的那些遗老们对新德国的抱怨,但是没有。他是个心地单纯之人,并且到剧终也对民德感情复杂。也许这不合一些观众的期望,但是,对大多数普通人,对最平常基本生活的承受者来说,国家的演变,历史的质感,确实就是这样子的。将来我们这些青年的大多数,生活也是这样子的,可能也包括我自己。
   人生是有选择的,但同时人常忽略掉选择的背面:有限。人生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放弃掉很多选择,不是因为不想或者不懂,而是已经被别人所选择:爱人、家庭。他们不应该被追问,被苛责。假若在一个丑恶社会,有人能给孩子炙热至诚的爱的同时,不理会那些丑恶,在我看不是应当批评的,而恰恰是要庆幸的。
   我想在此加黑,再说一遍:假若在一个丑恶社会,有人能给孩子炙热至诚的爱的同时,不理会那些丑恶,在我看不是应当批评的,而恰恰是要庆幸的。因其选择有限,责任便就有限,与其贪求对世道的评判,道德更在于责任的实现。
   于今放眼历史心怀批判的青年,臧否人物大快人心的同时,时或回*一扫,瞥下家庭。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我一度是这样的。今夜我看过这部电影,开头问的问题里,还觉得这故事不可信,打了半天字,删删停停想想,才渐渐懂得深一点。
   电影里的母亲,和我们许多人的埋头苦劳的父母亲一样,当你蓦然回看时,才会懂得,虽然碌碌,但他们不是社会主义的愚民,不是生活的俘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9:15

感觉里面有一些细节比较值得推敲。首先就是父亲的出逃。影片后期母亲坦白了父亲不是没有联系他们,也不是因为某个女人才留在西德。但是母亲却把所有父亲的信件都藏在了壁橱里,还编造了他父亲不要他们且再也没联系过的谎言,并且不止一次的讲:“我太害怕了”。这是其一;
患病后母亲曾经说过,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去西德,还不止一次透露很想很想男主父亲,但是她在生活中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俨然一副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的样子,努力去感化他人,严格笃行东德价值观,所以母亲其实是矛盾的。这是其二。
母亲患病后曾经偷跑出去,且在最后有个小细节,就是男主女友对着母亲讲了好多什么“墙塌了,一个国家,时代已经结束了”之类的话,加上在男主创造出“最终大作”东德国家庆典节目的时候,母亲并不是很关注节目,而是时不时的在看儿子,这是其三
综合分析,个人认为,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儿子为了不让母亲受到刺激而为母亲编造了一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儿子而塑造了一个世界。*之间都在撒谎。
母亲并不是一个极度保守的死忠分子,母亲也并不是对父亲的叛逃一无所知。可以推断,当年父亲的叛逃母亲肯定是知情的甚至参与了。但是当年因为没法带两个孩子走(母亲曾经说过,带两个孩子太可疑了,会被扣下的),所以母亲最终放弃了去西德和父亲团聚的计划,而是努力塑造出一个“死忠”的形象,故意表现的比谁都保守,就是为了麻痹周围的人,让大家都以为他是真的爱那种制度,实际上,她这么做只是为了保护她的两个孩子免受伤害
而母亲的发病也可以看出,这些年她其实一直都在撒谎,一直都在死撑,结果看到她最爱的儿子被抓走了,实在撑不住了,所以心力交瘁生命垂危了。但是醒来后,她却发现一切和以前一模一样,她肯定不会不起疑心的。
最后,从她母亲偷跑出去那段时间的态度,还有最后男主女友对她摊牌时候她的态度,可以看出,其实她是能接受东德灭亡的现实的。而且灭亡不仅仅不会让她受到刺激,相反可能会让她觉得欣慰。
儿子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谎言,为母亲塑造了一个美丽世界。
其实,母亲又何尝不是在骗儿子。最后母亲肯定是欣慰和自豪的。一方面为儿子的付出而感动,一方面,肯定会欣慰,自己的孩子再也不用过自己年轻时那种惊心动魄的生活了。但是为了不让儿子难过,所以母亲最后也配合儿子演了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9:15

上面那位说得很对,这就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与爱母亲的孩子的故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目录 孩子对妈妈依赖性太强怎么办 介绍权利的游戏里龙之母全名是什么? 澳洲血橙胶原蛋白是玻璃瓶的吗? 梦见母亲侄子妹妹舅妈电话破屋的预兆 梦见坐别人的车什么意思 有多少人去拜过“龙母”,又有几人知道“龙母”是真的存在过 龙母庙地址在哪里? 龙母像地址在哪里? 龙姥姥是龙母娘娘吗 米小舒热水袋怎么样 米小舒是小米吗 哪部电视剧里有个女角色叫邓飞飞男角色龚剑 享久增效膜是什么 英语谚语: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death without a witness 中文翻译... shishapangma什么意思 shisha这两个拼音怎么拼? 大长今崔尚宫死了那一集 大长今中最后崔尚宫一家怎么样了 崔尚宫的结局 大长今 中的崔尚宫是在哪集死的? 玛莎迪尼干红葡萄酒怎么样 乐康迪尼干红价格多少 以前椰果粒红色袋子是什么雪糕牌子 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创雪糕? 什么电信手机像素最好 怎么做帖客 什么叫贴客 水浒传:如果让林冲带着枷锁走一趟飞云浦,结果会如何?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武松可以从飞云浦绝境中生还? 再见列宁的幕后制作 《再见列宁》在线免费观看百度云资源,求下载 列宁雕像被直升机吊起来的是什么 犬夜叉哪集吃醋过 米小圈上学记是谁发明的 再见列宁的剧情简介 和叶哪几集吃醋了? 再见列宁里的配乐是谁做的呀? 柯南中,Gin吃醋的集数都有哪些 种地吧为什么叫后斗门 跪求好心人分享再见列宁2003年上映的由 丹尼尔·布鲁赫主演的免费高 ... 御狐神双炽吃醋哪一集 再见列宁电影读后感 ...新出还被误会是凶手,小兰为他做不在场证明,哪一集 柯南哪几集有吃醋的情节? 种地吧赵小童什么时候退出 长庆油田宏田公司的全称是什么 彬彬在元丽淑面前帮封腾挑菜是哪一集 一通辽到长春的火车几点啊! 通过到长春火车票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