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3 19: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6:04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希望您喜欢。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背诵复习,初步感知
(一)、背诵《泊船瓜洲》、《秋思》
1、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理解“长相思”,初步了解词(又称长短句,分上下阙而诗每句字数一样。),问: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忆江南、渔歌子。)
3、了解作者。纳兰性德:本名为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二)读词《长相思》,要求
1、自由读两遍词,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聒读音和写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确读音。)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自由读两遍。
(三)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二、联系插图,读懂词意
(一)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向我们展现那些景物并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山、水、榆关——不舍
千帐灯——孤独
风、雪——失眠
故园——思乡
(二)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长相思读完你看到了那些画面?(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三)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板书:心系故园)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长相思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配乐朗读,想象词中的情境
走进作者的心中。配乐《怆》,师生轮读《长相思》,想象意境。
(二)自由朗读词展开想象,配乐《琵琶语》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下阙)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试问我为何轻易的离别,一年和家人能团圆相聚多久?)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诗人如此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却要踏上征途,我们感受到诗人(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
(三)回归课文,小结,并会背诵。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指名学生背诵《长相思》。
五、区别诗词,感受异同
讨论:再次读三首诗词,在读中讨论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1、格式不同。词又称之为长短句,分上下阕而诗却每句都字数一样。
2、三首诗词表达的情感相似,都蕴含着深厚的思乡之情。
3、表达的方法不同,《泊船瓜洲》是借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是结合了他们的特点,融写景、叙事为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六、课外拓展,背诵诗词
万水千山,隔不断思乡情,千辛万苦,抹不掉思乡情,别时容易聚时难啊!你们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问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纳兰性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在这字里行间写不尽的是乡愁,当我们如他们那般远离故乡、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之时,在我们心中总会记得背诵这些诗。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长相思
山、水、榆关——不舍
千帐灯——孤独
风、雪——失眠
故园——思乡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6:04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希望您喜欢。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背诵复习,初步感知
(一)、背诵《泊船瓜洲》、《秋思》
1、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理解“长相思”,初步了解词(又称长短句,分上下阙而诗每句字数一样。),问: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忆江南、渔歌子。)
3、了解作者。纳兰性德:本名为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二)读词《长相思》,要求
1、自由读两遍词,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聒读音和写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确读音。)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自由读两遍。
(三)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二、联系插图,读懂词意
(一)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向我们展现那些景物并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山、水、榆关——不舍
千帐灯——孤独
风、雪——失眠
故园——思乡
(二)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长相思读完你看到了那些画面?(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三)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板书:心系故园)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长相思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配乐朗读,想象词中的情境
走进作者的心中。配乐《怆》,师生轮读《长相思》,想象意境。
(二)自由朗读词展开想象,配乐《琵琶语》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下阙)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试问我为何轻易的离别,一年和家人能团圆相聚多久?)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诗人如此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却要踏上征途,我们感受到诗人(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
(三)回归课文,小结,并会背诵。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指名学生背诵《长相思》。
五、区别诗词,感受异同
讨论:再次读三首诗词,在读中讨论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1、格式不同。词又称之为长短句,分上下阕而诗却每句都字数一样。
2、三首诗词表达的情感相似,都蕴含着深厚的思乡之情。
3、表达的方法不同,《泊船瓜洲》是借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是结合了他们的特点,融写景、叙事为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六、课外拓展,背诵诗词
万水千山,隔不断思乡情,千辛万苦,抹不掉思乡情,别时容易聚时难啊!你们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问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纳兰性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在这字里行间写不尽的是乡愁,当我们如他们那般远离故乡、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之时,在我们心中总会记得背诵这些诗。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长相思
山、水、榆关——不舍
千帐灯——孤独
风、雪——失眠
故园——思乡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