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高中世界地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4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谢谢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地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难学,你的方法和兴趣很重要!但主要考的是你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分四块:1)自然地理:就是高一上册部分;2)人文地理:高一下册;3)世界地理:初中部分;4)中国地理(或是区域地理):一般是必修三。
自然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谢谢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地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难学,你的方法和兴趣很重要!但主要考的是你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分四块:1)自然地理:就是高一上册部分;2)人文地理:高一下册;3)世界地理:初中部分;4)中国地理(或是区域地理):一般是必修三。
自然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谢谢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地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难学,你的方法和兴趣很重要!但主要考的是你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分四块:1)自然地理:就是高一上册部分;2)人文地理:高一下册;3)世界地理:初中部分;4)中国地理(或是区域地理):一般是必修三。
自然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谢谢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地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难学,你的方法和兴趣很重要!但主要考的是你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分四块:1)自然地理:就是高一上册部分;2)人文地理:高一下册;3)世界地理:初中部分;4)中国地理(或是区域地理):一般是必修三。
自然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谢谢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7
地理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难学,你的方法和兴趣很重要!但主要考的是你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分四块:1)自然地理:就是高一上册部分;2)人文地理:高一下册;3)世界地理:初中部分;4)中国地理(或是区域地理):一般是必修三。
自然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资料判断三种地域分异 (2)P101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