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吃了异物卡住了该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1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9
龙鱼疾病大全 2009-08-24 21:11 【掉眼】~~~环境因素
掉眼最常发生在「银带」与「亚洲龙」身上(多为单眼),「黑带」与「澳洲龙」则少有此例。通常市面上最常见的回答方式不外乎『喂食沉底饵料』、『没有铺设底砂导致镜面作用』;而预防方法是说『放乒乓球』、『铺设消光板或底砂』、『设沉底水中灯往上照』。但这都是止于市面传言,根本毫无实际根据!
1.有多数的玩家一辈子所养的龙鱼都是喂食会沉底的活饵,就算一次全下缸任由鱼只自行捕捉也从未发生过掉眼情形。
2.有一说法~混养多尾鱼可让龙鱼注意四周,预防眼球上直肌松弛,不过~还是掉眼了…………
3.亦有人说混养底栖鱼类,龙鱼会因注视下方而掉眼,于是采取「单养」,可是~仍旧掉眼了………
4.笔者也曾长期观察某店家以沉底水中灯往上照的方式养龙,但是一段日子后,部份龙鱼依然掉眼了,而且附近的龙鱼游姿也都歪歪斜斜的。
5.有许多人在缸底铺设消光岩板或底砂,不过其龙鱼依旧有掉眼例子。
嗯………说了好多,为什么我要特别陈述上面说法呢?乃是因为近日在逛鱼店时,听到有些人提到相关问题,他们几乎都受到了市面上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影响。就好比他们认为沉底水中灯由下斜上照,会因灯光的关系造成龙鱼眼睛不敢往下看?还有裸缸的底部会因镜面作用造成龙鱼向下注视自己的身影而导致掉眼?问题是大家应该了解到我们若『从鱼缸的正面去看鱼缸底面』,虽然可以看到鱼只的镜射身影,但实际戴着蛙镜潜到缸里往下看却无镜面情形…。其实有许多有趣的预防方式都是天真的人们以自己所想出来的人为理论去编造的,譬如在鱼缸上贴龙鱼海报或小鱼干,或者水面放浮球,龙鱼会因长期注视它而不致于掉眼。不过龙鱼应该不是笨蛋吧!刚开始或许还会因好奇心而去注意,但久而久之龙鱼对于这些没有生命的摆设品老早习以为常、连看都不看了。所以「理论终究归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
※龙鱼的视野极广,通常在缸内遨游的个体会边游边注视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若是饲养在采光不良的环境里,『缩短龙鱼视野』,刚好鱼缸的灯打下来又只是照亮缸子周围,诱发它往斜下方亮的地方看,这种违反常理的动作,要龙鱼不掉眼也难。养龙的鱼友们可以自己做一实验:先把鱼缸内的照明开得很亮,然后再把「摆设鱼缸地点」的室内灯光通通关掉,此时龙儿便会开始「好奇or焦急地贴着玻璃边游边斜看着外面的一切」…呵呵……同理可知:如果龙鱼长期饲养在『昏暗的地点,仅缸内开着灯』or『每天鱼缸24小时照明,当夜晚室内熄灯,外在环境漆黑一片』……久而久之…你家的龙儿游姿有可能会开始出现"偏斜"的情形(掉眼预兆)!所以鱼缸最好摆设在采光良好(室内采光够亮鱼的视野会跟着拉长、看得较远)但又非阳光直射(防藻)的地点,并给予昼夜分明的作息,而采光充足指的是整体大环境的光,而不是单单的鱼缸照明而已。麻烦的是~如果住家是在"连栋房屋"的*位置,那么其客厅可能会昏暗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事,野生的龙鱼习惯浮在水面寻饵,它的眼睛可同时观察水里与水面上的变化(奇特眼睛构造,一眼分上下两边看,discovery频道曾解释过),所以我们可依其习性采用透明的缸盖(玻璃或8㎜的压克力)、塑料网~让它可以观看水面上~以外的情景。
倘若家中的幼、亚成龙不甚掉眼,那该怎么办?笔者的前辈就有治好实例,他是把掉眼龙鱼移至一直径120㎝、高度较矮的黑色不透光塑料圆桶里(比照土池),并放置在采光充足的阳台上,驯养两个月后移回原缸观察,眼睛居然回复平贴正常。当然也有怕麻烦的鱼友是直接在鱼缸四周贴上黑色的遮蔽物,不过成效较慢。现在东南亚鱼场有掉眼手术方法,他们是将龙鱼麻醉后,用手术剪刀剃除眼窝上累积的脂肪,不过目前此法不知是否会影响龙鱼眼球的灵敏度,没有经验者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笔者倒是挺想捉一尾掉眼严重的老银带来试试……。
要是家中的老龙出现两眼稍微下倾的情形(老化导致眼球上直肌松弛),这时玩家唯有改变个人心态一途,因为它就是老了嘛!
结论~~为了预防掉眼, 『鱼缸摆设地点』很重要喔!!
【上下颚口吻不合】~~~先天基因;后天饲育
俗称『戽斗』,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先天基因遗传>:由于亲鱼本身就有戽斗的情形,所产下子代也继承了这项特点,小时候下颚高出上颚些许(不仔细观察尚不易看出),随着鱼只成长,这种样貌越发明显……。
一般人买幼龙大多只着重于框色、底质、须部、鳍面大小的问题,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隐忧,所以说事后后悔倒不如事前未雨绸缪,选鱼还是细心一点好;万一买到遗传性戽斗龙也无须伤感,虽然以审美观念来说,戽斗算是一小瑕疵,但反向思考,其实这不也是亚洲龙鱼or银带的最佳特色吗?
【泳膘症】~~~不明 俗称『潜水艇』,通常发生在10~15㎝的幼鱼身上,游动时头部总是下潜,严重的个体甚至会腹部整个挖空。目前原因尚未解开,算是亚洲龙鱼的特别病例,不过市面上有几个说法(供参考): 一、幼鱼在空运进口时,因无法适应舱压导致鱼膘气囊失衡,短时间内还没有明显症状出现,随着成长竟出现了45~60度头下尾上的泳姿。 二、外力or温差过大造成鱼膘卵圆孔失调。 三、龙鱼有逆水而流的习惯,适当水流可帮助其运动,但过强的扬水反而会造成它莫大地负担,使之逆游时头部老是稍微下潜,时间一久有些个体会出现「习惯性」下潜(物理伤害,角度较小)的情况。 ※以上三例不能算是病,所以并没有特效药。唯一的改善方法→将水高调至龙鱼身高的1~2倍,耐心饲育(长久性物理强迫治疗),曾有改善的实例,但不保证一定有效。另外有些人会在物理治疗期间下盐,不过鱼只的「鱼膘调节」与运用盐浴的「渗透压(组织血液)调节」没有多大关系……..。 四、原生虫寄生or细菌感染引发内脏水肿,压迫鱼膘,使之无法正常调节。此时鱼只会为了平衡而出现频频游至水面吸气的情形。 ※此时仅能以原生虫治剂or抗生素进行治疗……..治愈机率不高。
【断鳍】~~~外在压力 多发生在移缸或惊扰鱼只时,使之因紧迫而产生鱼鳍(尾鳍为最)『自切』。折断部份还粘着鱼皮的话,若置之不理有的会自然断,有的则附在上面,若这样下去可能折断部位会固定成奇形怪状,甚至形成肉瘤。 ※我们可用麻醉手术将粘接处完全截断。如果鱼鳍只断一半,那么通常会顺着原鳍再生得很美;要是全断,小鱼大约一个月就会长出来,大鱼则须更久的时间,但大多再生鳍面会呈波浪状。
【自咬尾鳍】~~~环境压力 在无法以专业显微切片的观察论断里,若是单单从字面上去推敲,大部份的鱼友应该会主观地认为这可能是受到虫扰或是细(霉)菌感染所造成。或许有些是如此,但亦不全然是如此,怎么说呢?从几位实际发生过此病例的玩家口述中得知,他们是将龙鱼换大缸后才出现此情形的,其症状是『不定时地回旋自咬尾鳍』,有些个体在一段时日后会停止此怪异现象;但另有些个体会导致鳍面严重破损,并造成二次感染,其自残行为有增无减,无法自跋。 ※目前真实原因虽不明,但是曾有某日本翻译著作提到这是因为『环境落差太大』导致龙鱼产生不安不适之情形。玩家可尝试将整体环境(尽可能地改变环境)塑造昏暗些,并放置一些平滑无棱角的大型流木或是耐操的大榕、椒草、大喷泉、皇冠草、小海帆等供它依附,据说有稳定情绪的效果。倘若尾鳍早已严重残破不堪就请勿放置水草(怕药),还是「下药养伤」为先吧!
【翻鳃】~~~水质 鱼只鳃盖软骨出现翻卷情形,严重者连硬骨也会跟着变形。其肇因市面上流传着多种说法,譬如:含氧不足、水温过冷或过热、水质不良(无机盐类之蓄积)、鱼缸太小(压力)、水流过大…等。但经过玩家们的实际经验,无论环境如何,通常在良好水质生活的龙鱼是不会有此症状产生的,所以与『水质不良』最有关连(尤其是只加水不换水,导电度超高的那种环境)。 ※曾有「架设扬水器」治疗一说,其原理乃龙鱼有逆水而游的习惯,适度水流可使其卷鳃平顺,不过这项理论经过试验后并没有达成实际疗效。所以最好还是在轻微时就当机立断,马上施行麻醉手术将软骨翻卷部份截除,免得继续恶化,同时『改善水质』,大约一个月后就会重新生长。
【驼背】~~~环境;营养不良 龙鱼身体后半部突然出现日益下垂的情形,整体看来犹如「ㄟ」字形。这对饲主来说非常碍眼,但对鱼只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件事,因为一切的错是饲主所造成~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鱼缸狭小、饵食固定两、三样),这种寒酸养鱼心态损鱼又害己(遭鱼友唾骂),倒不如不养。 ※养龙的鱼缸至少要5×2×2,如果将龙鱼长期饲养在狭小的空间里,就算骨架没有变形,终究也会成为一尾短身肥胖的龙鱼。要是空间足够,龙鱼仍然出现骨胳变形的情况,就要针对营养方面去着手,通常多元化的饵料喂养是不会此症状产生的。
【脱缸】~~~消化不良;疾病并发症 最常发生在25㎝以下的幼鱼阶段,当吃食「较硬(尤以干燥黑壳虾、附壳溪虾为最)」或「吸水度差」的饵料时,某些消化系统较差的个体会产生*突出的现象。 ※通常『禁食』一段日子后即可慢慢自行回复,若担心它饿,饵食最好采用刚脱壳的白身面包虫or泡软的人工饲料。 另外「肠胃炎」与「腹水症」也会伴随着*红肿。 ※鱼友的幼龙若是属此类病因,可至七彩专卖店购买肠胃用药治疗。有玩家建议可买注射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先注射到活饵体内再给龙儿吃,以便消炎,最好两、三日一次,药剂也不要施予太多,龙鱼是很聪明的,药太苦、次数太多它就不吃了。 标题:<疾病防治> 作者:柳震
【白点病】~~~体外虫 最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肇因乃外源引进,或ICH纤毛虫趁鱼只因水质恶化、温差过大,产生紧迫而抵抗力弱时径而感染。当寄生于鱼儿的体表时会吸收鱼只的体液并繁殖,产生白色的斑点状囊胞,初期多产生于鱼鳍,继而漫延全身,外观有如全身洒上了白糖一般,受感染的鱼儿会为了除痒而磨擦缸壁、装饰物,造成破皮并引发二次细、霉菌感染。 ※现今市面已有多种治疗白点病的药剂,使用时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法也不错。平时鱼缸保持28℃以上较不易发生此病,白点病虽易治但也不容小觑,倘若你的鱼有久久习惯*染,那么表示当初只是抑制生长或驱离而以,甚至有可能已进升为顽固型白点症,躲藏于底材等待机会伺机而动。这时唯有将鱼只搬离,以高浓度的福马淋药剂进行消毒,再重新设缸。
【胡椒病】~~~体外虫 由体外虫所感染,其肇因与白点病雷同,亦是有如黏在表面一般,不过外观比白点病还要细小,颜色也较米白偏*,感染的鱼只初期并无大碍,但晚期体表会有粘膜增生(易引发细菌感染)的情形,值得注意。 ※可使用一般的万能水治疗,并每隔几日适量换水与追加药剂,直到鱼只痊愈。
【肿斑病】~~~水质 这种病一般杂志都没有记载,算是一种很特殊且不多见的龙鱼专属怪病。它看起来很像白点病但颗粒较大、较凸些,外观上有如长白色肉瘤一般,一样也是先从鳍面再延伸到身体,严重时通常会伴随着胡须长痘痘,甚至眼球上也会滋长,当数目陆续增加时,您会发现好象大部份并排在末三鳍的边缘,有时候还会有白色分泌物产生! ※此病非常棘手,以前笔者就有一尾青龙曾发生过此怪病,在未确实知道病因时,我下过各大知名品牌的细菌、霉菌、体内虫、体外虫、万能水…但都只能稍有好转而无法完全根治。这种怪病与前述两种疾病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再怎么严重也不会影响食欲』!后来我认为还是『着重于水质』算了,也不管它了,不过换水频率有明显增加,后来长达半年的时间才不药而愈。同样的怪病我也曾在某知名量贩店的黄金红龙身上看到,当时询问业者,但他本身吱呜其词也搞不清楚状况(毕竟此症不多见),只顾着胡乱介绍一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化学治剂,当然他的龙自己本身也治不好!后来我观察到此店家在更换店面并『换缸』后鱼只就不药而愈了。从前述我们可以了解水质应该才是主要的重点,所以问题就出在旧缸的水。
【【胡须长瘤】~~~水质 须*出一小颗、一小颗的肉瘤,远看好似刷子一般,常被误以为是霉菌感染!最常发生在具有「磨缸」习惯的龙鱼身上,由于长期的磨损造成胡须表皮组织受伤,又基于水质不良、病原的影响引爆出发炎肿胀的现象。 ※「长期性」的水质改善多半会不药而愈。若玩家觉得碍眼,最快的方法是先将龙鱼麻醉,然后用手把肉瘤刮除,最后在伤口上抹一些黄药,水里也下些黄药预防伤口细菌感染。 不过有些个体过阵子可能会再长出小肉瘤,此时运用麻醉手术直接将胡须剪断(断病根)使其重长,日后新长出来的胡须就不会再乱长异物了。但龙鱼与人类相同,随着年纪的增长复原速度也会跟着拉长,值得深思!另外亦有鱼友『移新缸』后痘子消退的情形,因为原缸的水已严重恶化(含有刺激杂质),适度换水也无济于事。 <附文>:过度喂食「浓缩营养素」亦会造成龙须长出异物,这点玩家宜特别注意!!
【头洞症】~~~营养缺乏;原生虫 <情况一:营养缺乏>外观为细孔状,此时龙鱼『并无厌食情形』,其成因乃长期喂食单一饲料所造成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矿物质)。 ※可于缸内注入综合维他命补充其营养,几日后即可改善。 <情况二:体内原虫>由原生虫寄生所引起(头槽绦虫、六鞭毛虫),感染鱼只会有抖动身体、不安、明显缩尾,甚至『厌食』的情况产生。 ※可采用原生虫治剂进行驱虫,药剂须依指示再减半使用。
盈盈
【蚀鳞症】~~~水质、致病菌 由于水质管理不当,长期饲养在旧水(水中蓄积过量无机盐类,导电度破千)的龙鱼其鳞片的第一鳞框开始呈现剥落般渐渐溶蚀,整体感观犹如钜齿状一般,然后侧线的小孔逐渐变大,严重时会并发『蚀斑症』,若不实时处置腐蚀部位容易引发二次细菌感染,鳞片缺口及头皮也将出现严重溃烂情形。此症最常出现在对水质较为敏感的过被金身上,红龙亦有少数感染例子。 ※良好水质并不会有此病产生,若自家龙鱼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药剂抑制菌类感染。不过治愈后鱼儿缺损的鳞片并无法完好如初,这时唯有运用麻醉手术将缺损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长。不过有一点需特别注意,不可一次将全部的蚀鳞拔除,需分多次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长出后在考虑施行下一次手术。因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鱼儿所受的营养无法有效分散给所有新生的鳞片,会有部份受影响而畸形。治疗期间要尽可能地提供鱼儿最佳的营养!
【蚀斑症】~~~水质、致病菌 早期玩家以「臭头」称之,外观类似头洞症,不过症状是呈现腐烂拨落的情形,头皮腐蚀范围也较大。通常会伴随着『蚀鳞症』产生,亦有单独病发案例。 ※此症不会立即影响龙鱼之性命,但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高雄某水族馆也有类似症状,发生臭头的鱼缸不管养什么龙都会长臭头,发病的鱼『移缸』后症状就自然消失了,不必下药。当然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效,但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药跟原生虫药都无效,移缸方法可以试试。
【腐鳃病】~~~体外虫 乃由卵圆鞭毛虫感染引起,此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吸取营养,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传染性很强。受感染的鱼只呼吸会变得非常急促,色泽也会跟着褪失,严重时鱼儿会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而有频频浮至水面吸气的情形产生。 ※可用适量的粗盐及甲基蓝液浸泡,治疗期间需将温度提高并加强打气,每两、三天换水一次并追加些 许粗盐与蓝药。
【鱼虱&箭虫】~~~体外虫 龙鱼的寄生虫大多于新购混养鱼只或喂食活饵时遭转寄所引起。 『鱼虱』属甲壳类,约3㎜左右,外观类似半透明小瓢虫,多寄生于鱼体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盘吸附体表。其口部为针状用来吸取鱼的体液,使龙鱼体色失去光泽,并造成鱼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 『箭虫』又称描虫,大多寄生于鳍部或鱼体皮肤内,其头部为多叉形,直接崁入鱼体吸收鱼体的营养。长度约1㎝左右,被寄生的体表会有红肿淤血而后溃烂的现象,并会造成鱼儿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欲不振的情形。 ※上述两种寄生虫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数量太多可用龙鱼专用除虫药杀除,但除虫药功效类似农用杀虫剂,龙鱼对药物又极为敏感,所以务必依规定量再减半使用!因曾听闻剂量使用不当,龙鱼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鱼虱成长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虫生卵后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药,此时下药主要是针对刚孵化的幼生。而高浓度的盐浴法是无法彻底根绝它们的,除非将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浓度,但恐怕鱼会比寄生虫先死!据说混养喜食小型甲壳类生物的金、银鲳可减缓缸内增殖的情形。
【驼形线虫】~~~体内虫 此乃肠道大型寄生虫,主寄生于鱼只直肠内,受感染的龙鱼主要是因为吃食了带有病源的卵胎生将鱼并遭转寄而引起。当鱼只静止时,于*部位可见由*钻出的红色虫体,当鱼只受惊吓时,虫体会缩入*;感染鱼只粪便常含粘液,粪便会粘着于*呈拖粪状,并有食欲减退、消瘦,或出现脊椎变曲变形的情形。 ※可使用药剂温和的七彩专用线虫药或原生虫治剂(Water Life)进行驱虫。 &J 【烂鳍病】~~~细菌性 此病多发生于鱼只饲养密度过高、水质污染、过滤系统不良或打架后感染引起。患病的鱼只会先由末三鳍边缘发霉,而鱼鳍会呈白色并分泌粘液状,然后开始溃烂。溃烂的部位成破裂腐烂样且有泌血斑点产生,当恶化时腐烂的鳍便会开始脱离鱼体,并且症状会逐渐向鱼体漫延,最后死亡。 ※可采用市面的治细菌药剂(ex:蓝药、黄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亦可。 _
【立鳞病】~~~细菌性 又称松果病,是龙鱼在中、幼期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病症,成鱼罗患的机率较小。发生原因乃温差过大、水质恶化引起,初期鱼只的鳞片约5~8片会略为翻翘,并且鳞片根部会有充血现象,如果不马上做处理则鳞片会逐渐完全翻翘、红肿状似松果,而使鳞片失去保护鱼体的作用,遭受细菌侵袭,最后鳞片脱落,溃烂而死亡。 ※初期可用千分之3~5浓度的盐浴或利用市面上的缓和抗菌药剂(黄药)进行药浴,早期发现早期得以治疗。末期得以速效性抗菌剂(抑万菌)或万能水治疗。
【眼睛白蒙】~~~细菌性、水质 此乃眼膜受伤,遭受结核菌、弧菌侵入,或ph震荡、不当用药、水质不良(NO2-)、氮气进入鱼体所引起。初期眼膜出现白雾现象,多为单眼;中期眼球混浊;末期眼睛肿胀并长出白色的棉絮锥形物,此时期若没有妥善治疗会有瞎眼、甚至死亡之虞。 ※可用千分之五浓度的盐浴法治疗,并提高温度至30~32℃,观察日后是否有所改善,如无恶化则仅须加强换水,并再追加些许粗盐即可痊愈。中期以后则须投药进行药浴,以黄药、抑万菌等抗菌药或治眼专用药(水溶性金霉素、青霉素)治疗。
【腹水病】~~~细菌性 由于鱼只吃食过期、不新鲜的饵食,或饵食带刺(虾剑)吞食时伤及内脏,而遭弧菌感染所引起内脏水肿。初期腹部肿胀,*有红肿现象;末期时由于腹部积水压及鱼膘,而使龙鱼因失去平衡而侧游或头部朝下。 ※目前此症末期治愈机率很低,但可尝试以口服抗生素、或硫磺剂并适量换水,再将温度调高至30~32 ℃,仍有治愈机会。
【红斑症】~~~细菌性 又称打印病、开穴病或红丹毒症。此病可说是龙鱼的绝症,多发在幼鱼时期,属滤过性病毒感染。多出现在鱼身后半段,初期产生红色纹块,继而红斑部位肿胀,鳞片翻翘,最后溃烂而死。 ※可尝试增高温度至34~36℃,并配合口服肠胃抗生素及药浴内外治疗尚有治愈机会。
【水栖菌病】~~~霉菌 又称水霉病,其病菌附身在鱼的伤口处,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鱼的伤口,有如棉絮纤维覆盖般,鱼只游动不稳健并会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痒,身体慢慢虚弱、食欲减退,逐渐衰竭而死。 ※可以盐浴法并配合高温治疗,或选用抑万菌、专治霉菌感染的药剂亦可。
【药伤】~~~饲主个人造成 如果鱼儿不甚染病,饲主本身应该要针对~虫扰、菌侵、败水去进行「驱虫」、「抑菌」、「改善水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症下药』,而不是胡乱地提供一些毫无相关的治剂,譬如当您拉肚子时去吃感冒药,您说会如何?再者药浴疗程过后一定要马上局部换水,并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药与缸内的残剂进行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治剂、有机溶剂使用不当多少会对鱼只产生负面影响(玩水草与七彩的玩家应该都会有此体认),其最终也会分解为无机盐类。在人工环境里,不像原生地的广大海洋、湖泊那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若非刻意破坏,水质总是能保持在一定的合适范围;反观密闭鱼缸,在长久蓄养之下缸内的导电度必会倍增(一开始的自来水含有约略的矿物质,养殖后因无机盐的屯机造成导电度大幅增高),如果鱼只长期饲养在这种溶有过多有害杂质的环境里,身上不出病症(或乱长异物)也难。 ※一般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龙鱼生理失调的案例有:头上尾下(浮面)直立于水面;呼吸急遽;胀腹翻游;眼睛白浊;身上与鳍部粘液增生(易诱发病原感染)…。若遇到此种状况务必立即换上已「养好的水」,此段休养期间不要再施用任何化学治剂,通常仍会有恢复的机会。
【降酸】 当提到降酸时,有人会照着商品说明书的说法,加黑水(or草泥丸、芳多精、泥碳土)就可以降酸了,其理论是运用其中所含的腐殖质去与钙、镁离子形成螫合物以达到软化水质(只与gh有关连)的目的,但是理论与实际仍旧是无法对照!当我们实际去实验、去做测试时,其降酸效果根本不明显,或者毫无作用,除非另外再配合降酸剂、软水剂才有实质效果。个人认为黑水的实质功用有很多,例如:抑制藻类生长、稳定鱼只情绪…等,但对于降酸却最没有成效! 鱼缸的ph值太高怎么办?有许多人常常会为了将龙鱼缸的水质调整至弱酸性的状态,故加入了适量的降酸剂,但隔天测量时惊觉ph值又告回升,这是由于水体缓冲作用的关系。水体的缓冲作用(kh~HCO3-) 能够保持原来ph值尽可能不受外来物质之添加所影响,不过缓冲作用也有其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它的功能就会丧失。我们可每隔几日持续地添加降酸剂(磷酸、柠檬酸),当水体的H+增加时,HCO3-的浓度则减少,并达成了降酸的效果。可是降酸剂最好是稀释添加并时时测量,以免突如之间的ph震荡而伤到了鱼只。 以RO纯水去稀释鱼缸的旧水,除了可软化水质亦可降低缸内HCO3-的浓度,达到「缓和降酸」的成果。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效较慢,日后有可能因为kh缓冲值的降低造成某日ph值突然迅速骤降! 也有人使用CO2缸瓶配合ph控制器来达到实际降酸的效果,可是当此法用在七彩鱼缸时,它们会有食欲减低、体表粘液增生的情形;虽然龙鱼是很强壮的鱼种,运用此法也并无不适情形,但高浓度的CO2 可使鱼只产生毒害,让它不能透过鳃来排除HCO3-离子,严重影响鱼体对溶氧的吸收能力,造成长期性的生理缺氧,其后果可想而知。
【增碱】 由于混养只数过多、疏于换水(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H+与NO3-在水中形成*并和HCO3- 作用导致ph下降)造成ph值迅速下降,当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时,我们可先换掉部份的旧水,并在过滤系统添加适量的珊瑚砂,因它所含成份「碳酸钙」溶于水中后可以提升ph值,但不是因为Ca2+ (与gh有关)的关系,而是CO3-2的影响(CO3-2能与H2O产生OH-离子使水中的OH-浓度增加,故呈碱性反应) 。若ph骤降严重,想要更加快速、有效率地增加水体的碱度就不要使用碳酸钙,因为它溶解度很低,我们可到化工行购买『碳酸钠』来使用,其效果更加迅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9
寄一片绿叶,它虽然不是花蕾,却可使你知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9
龙鱼疾病大全 2009-08-24 21:11 【掉眼】~~~环境因素
掉眼最常发生在「银带」与「亚洲龙」身上(多为单眼),「黑带」与「澳洲龙」则少有此例。通常市面上最常见的回答方式不外乎『喂食沉底饵料』、『没有铺设底砂导致镜面作用』;而预防方法是说『放乒乓球』、『铺设消光板或底砂』、『设沉底水中灯往上照』。但这都是止于市面传言,根本毫无实际根据!
1.有多数的玩家一辈子所养的龙鱼都是喂食会沉底的活饵,就算一次全下缸任由鱼只自行捕捉也从未发生过掉眼情形。
2.有一说法~混养多尾鱼可让龙鱼注意四周,预防眼球上直肌松弛,不过~还是掉眼了…………
3.亦有人说混养底栖鱼类,龙鱼会因注视下方而掉眼,于是采取「单养」,可是~仍旧掉眼了………
4.笔者也曾长期观察某店家以沉底水中灯往上照的方式养龙,但是一段日子后,部份龙鱼依然掉眼了,而且附近的龙鱼游姿也都歪歪斜斜的。
5.有许多人在缸底铺设消光岩板或底砂,不过其龙鱼依旧有掉眼例子。
嗯………说了好多,为什么我要特别陈述上面说法呢?乃是因为近日在逛鱼店时,听到有些人提到相关问题,他们几乎都受到了市面上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影响。就好比他们认为沉底水中灯由下斜上照,会因灯光的关系造成龙鱼眼睛不敢往下看?还有裸缸的底部会因镜面作用造成龙鱼向下注视自己的身影而导致掉眼?问题是大家应该了解到我们若『从鱼缸的正面去看鱼缸底面』,虽然可以看到鱼只的镜射身影,但实际戴着蛙镜潜到缸里往下看却无镜面情形…。其实有许多有趣的预防方式都是天真的人们以自己所想出来的人为理论去编造的,譬如在鱼缸上贴龙鱼海报或小鱼干,或者水面放浮球,龙鱼会因长期注视它而不致于掉眼。不过龙鱼应该不是笨蛋吧!刚开始或许还会因好奇心而去注意,但久而久之龙鱼对于这些没有生命的摆设品老早习以为常、连看都不看了。所以「理论终究归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
※龙鱼的视野极广,通常在缸内遨游的个体会边游边注视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若是饲养在采光不良的环境里,『缩短龙鱼视野』,刚好鱼缸的灯打下来又只是照亮缸子周围,诱发它往斜下方亮的地方看,这种违反常理的动作,要龙鱼不掉眼也难。养龙的鱼友们可以自己做一实验:先把鱼缸内的照明开得很亮,然后再把「摆设鱼缸地点」的室内灯光通通关掉,此时龙儿便会开始「好奇or焦急地贴着玻璃边游边斜看着外面的一切」…呵呵……同理可知:如果龙鱼长期饲养在『昏暗的地点,仅缸内开着灯』or『每天鱼缸24小时照明,当夜晚室内熄灯,外在环境漆黑一片』……久而久之…你家的龙儿游姿有可能会开始出现"偏斜"的情形(掉眼预兆)!所以鱼缸最好摆设在采光良好(室内采光够亮鱼的视野会跟着拉长、看得较远)但又非阳光直射(防藻)的地点,并给予昼夜分明的作息,而采光充足指的是整体大环境的光,而不是单单的鱼缸照明而已。麻烦的是~如果住家是在"连栋房屋"的*位置,那么其客厅可能会昏暗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事,野生的龙鱼习惯浮在水面寻饵,它的眼睛可同时观察水里与水面上的变化(奇特眼睛构造,一眼分上下两边看,discovery频道曾解释过),所以我们可依其习性采用透明的缸盖(玻璃或8㎜的压克力)、塑料网~让它可以观看水面上~以外的情景。
倘若家中的幼、亚成龙不甚掉眼,那该怎么办?笔者的前辈就有治好实例,他是把掉眼龙鱼移至一直径120㎝、高度较矮的黑色不透光塑料圆桶里(比照土池),并放置在采光充足的阳台上,驯养两个月后移回原缸观察,眼睛居然回复平贴正常。当然也有怕麻烦的鱼友是直接在鱼缸四周贴上黑色的遮蔽物,不过成效较慢。现在东南亚鱼场有掉眼手术方法,他们是将龙鱼麻醉后,用手术剪刀剃除眼窝上累积的脂肪,不过目前此法不知是否会影响龙鱼眼球的灵敏度,没有经验者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笔者倒是挺想捉一尾掉眼严重的老银带来试试……。
要是家中的老龙出现两眼稍微下倾的情形(老化导致眼球上直肌松弛),这时玩家唯有改变个人心态一途,因为它就是老了嘛!
结论~~为了预防掉眼, 『鱼缸摆设地点』很重要喔!!
【上下颚口吻不合】~~~先天基因;后天饲育
俗称『戽斗』,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先天基因遗传>:由于亲鱼本身就有戽斗的情形,所产下子代也继承了这项特点,小时候下颚高出上颚些许(不仔细观察尚不易看出),随着鱼只成长,这种样貌越发明显……。
一般人买幼龙大多只着重于框色、底质、须部、鳍面大小的问题,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隐忧,所以说事后后悔倒不如事前未雨绸缪,选鱼还是细心一点好;万一买到遗传性戽斗龙也无须伤感,虽然以审美观念来说,戽斗算是一小瑕疵,但反向思考,其实这不也是亚洲龙鱼or银带的最佳特色吗?
【泳膘症】~~~不明 俗称『潜水艇』,通常发生在10~15㎝的幼鱼身上,游动时头部总是下潜,严重的个体甚至会腹部整个挖空。目前原因尚未解开,算是亚洲龙鱼的特别病例,不过市面上有几个说法(供参考): 一、幼鱼在空运进口时,因无法适应舱压导致鱼膘气囊失衡,短时间内还没有明显症状出现,随着成长竟出现了45~60度头下尾上的泳姿。 二、外力or温差过大造成鱼膘卵圆孔失调。 三、龙鱼有逆水而流的习惯,适当水流可帮助其运动,但过强的扬水反而会造成它莫大地负担,使之逆游时头部老是稍微下潜,时间一久有些个体会出现「习惯性」下潜(物理伤害,角度较小)的情况。 ※以上三例不能算是病,所以并没有特效药。唯一的改善方法→将水高调至龙鱼身高的1~2倍,耐心饲育(长久性物理强迫治疗),曾有改善的实例,但不保证一定有效。另外有些人会在物理治疗期间下盐,不过鱼只的「鱼膘调节」与运用盐浴的「渗透压(组织血液)调节」没有多大关系……..。 四、原生虫寄生or细菌感染引发内脏水肿,压迫鱼膘,使之无法正常调节。此时鱼只会为了平衡而出现频频游至水面吸气的情形。 ※此时仅能以原生虫治剂or抗生素进行治疗……..治愈机率不高。
【断鳍】~~~外在压力 多发生在移缸或惊扰鱼只时,使之因紧迫而产生鱼鳍(尾鳍为最)『自切』。折断部份还粘着鱼皮的话,若置之不理有的会自然断,有的则附在上面,若这样下去可能折断部位会固定成奇形怪状,甚至形成肉瘤。 ※我们可用麻醉手术将粘接处完全截断。如果鱼鳍只断一半,那么通常会顺着原鳍再生得很美;要是全断,小鱼大约一个月就会长出来,大鱼则须更久的时间,但大多再生鳍面会呈波浪状。
【自咬尾鳍】~~~环境压力 在无法以专业显微切片的观察论断里,若是单单从字面上去推敲,大部份的鱼友应该会主观地认为这可能是受到虫扰或是细(霉)菌感染所造成。或许有些是如此,但亦不全然是如此,怎么说呢?从几位实际发生过此病例的玩家口述中得知,他们是将龙鱼换大缸后才出现此情形的,其症状是『不定时地回旋自咬尾鳍』,有些个体在一段时日后会停止此怪异现象;但另有些个体会导致鳍面严重破损,并造成二次感染,其自残行为有增无减,无法自跋。 ※目前真实原因虽不明,但是曾有某日本翻译著作提到这是因为『环境落差太大』导致龙鱼产生不安不适之情形。玩家可尝试将整体环境(尽可能地改变环境)塑造昏暗些,并放置一些平滑无棱角的大型流木或是耐操的大榕、椒草、大喷泉、皇冠草、小海帆等供它依附,据说有稳定情绪的效果。倘若尾鳍早已严重残破不堪就请勿放置水草(怕药),还是「下药养伤」为先吧!
【翻鳃】~~~水质 鱼只鳃盖软骨出现翻卷情形,严重者连硬骨也会跟着变形。其肇因市面上流传着多种说法,譬如:含氧不足、水温过冷或过热、水质不良(无机盐类之蓄积)、鱼缸太小(压力)、水流过大…等。但经过玩家们的实际经验,无论环境如何,通常在良好水质生活的龙鱼是不会有此症状产生的,所以与『水质不良』最有关连(尤其是只加水不换水,导电度超高的那种环境)。 ※曾有「架设扬水器」治疗一说,其原理乃龙鱼有逆水而游的习惯,适度水流可使其卷鳃平顺,不过这项理论经过试验后并没有达成实际疗效。所以最好还是在轻微时就当机立断,马上施行麻醉手术将软骨翻卷部份截除,免得继续恶化,同时『改善水质』,大约一个月后就会重新生长。
【驼背】~~~环境;营养不良 龙鱼身体后半部突然出现日益下垂的情形,整体看来犹如「ㄟ」字形。这对饲主来说非常碍眼,但对鱼只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件事,因为一切的错是饲主所造成~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鱼缸狭小、饵食固定两、三样),这种寒酸养鱼心态损鱼又害己(遭鱼友唾骂),倒不如不养。 ※养龙的鱼缸至少要5×2×2,如果将龙鱼长期饲养在狭小的空间里,就算骨架没有变形,终究也会成为一尾短身肥胖的龙鱼。要是空间足够,龙鱼仍然出现骨胳变形的情况,就要针对营养方面去着手,通常多元化的饵料喂养是不会此症状产生的。
【脱缸】~~~消化不良;疾病并发症 最常发生在25㎝以下的幼鱼阶段,当吃食「较硬(尤以干燥黑壳虾、附壳溪虾为最)」或「吸水度差」的饵料时,某些消化系统较差的个体会产生*突出的现象。 ※通常『禁食』一段日子后即可慢慢自行回复,若担心它饿,饵食最好采用刚脱壳的白身面包虫or泡软的人工饲料。 另外「肠胃炎」与「腹水症」也会伴随着*红肿。 ※鱼友的幼龙若是属此类病因,可至七彩专卖店购买肠胃用药治疗。有玩家建议可买注射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先注射到活饵体内再给龙儿吃,以便消炎,最好两、三日一次,药剂也不要施予太多,龙鱼是很聪明的,药太苦、次数太多它就不吃了。 标题:<疾病防治> 作者:柳震
【白点病】~~~体外虫 最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肇因乃外源引进,或ICH纤毛虫趁鱼只因水质恶化、温差过大,产生紧迫而抵抗力弱时径而感染。当寄生于鱼儿的体表时会吸收鱼只的体液并繁殖,产生白色的斑点状囊胞,初期多产生于鱼鳍,继而漫延全身,外观有如全身洒上了白糖一般,受感染的鱼儿会为了除痒而磨擦缸壁、装饰物,造成破皮并引发二次细、霉菌感染。 ※现今市面已有多种治疗白点病的药剂,使用时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法也不错。平时鱼缸保持28℃以上较不易发生此病,白点病虽易治但也不容小觑,倘若你的鱼有久久习惯*染,那么表示当初只是抑制生长或驱离而以,甚至有可能已进升为顽固型白点症,躲藏于底材等待机会伺机而动。这时唯有将鱼只搬离,以高浓度的福马淋药剂进行消毒,再重新设缸。
【胡椒病】~~~体外虫 由体外虫所感染,其肇因与白点病雷同,亦是有如黏在表面一般,不过外观比白点病还要细小,颜色也较米白偏*,感染的鱼只初期并无大碍,但晚期体表会有粘膜增生(易引发细菌感染)的情形,值得注意。 ※可使用一般的万能水治疗,并每隔几日适量换水与追加药剂,直到鱼只痊愈。
【肿斑病】~~~水质 这种病一般杂志都没有记载,算是一种很特殊且不多见的龙鱼专属怪病。它看起来很像白点病但颗粒较大、较凸些,外观上有如长白色肉瘤一般,一样也是先从鳍面再延伸到身体,严重时通常会伴随着胡须长痘痘,甚至眼球上也会滋长,当数目陆续增加时,您会发现好象大部份并排在末三鳍的边缘,有时候还会有白色分泌物产生! ※此病非常棘手,以前笔者就有一尾青龙曾发生过此怪病,在未确实知道病因时,我下过各大知名品牌的细菌、霉菌、体内虫、体外虫、万能水…但都只能稍有好转而无法完全根治。这种怪病与前述两种疾病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再怎么严重也不会影响食欲』!后来我认为还是『着重于水质』算了,也不管它了,不过换水频率有明显增加,后来长达半年的时间才不药而愈。同样的怪病我也曾在某知名量贩店的黄金红龙身上看到,当时询问业者,但他本身吱呜其词也搞不清楚状况(毕竟此症不多见),只顾着胡乱介绍一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化学治剂,当然他的龙自己本身也治不好!后来我观察到此店家在更换店面并『换缸』后鱼只就不药而愈了。从前述我们可以了解水质应该才是主要的重点,所以问题就出在旧缸的水。
【【胡须长瘤】~~~水质 须*出一小颗、一小颗的肉瘤,远看好似刷子一般,常被误以为是霉菌感染!最常发生在具有「磨缸」习惯的龙鱼身上,由于长期的磨损造成胡须表皮组织受伤,又基于水质不良、病原的影响引爆出发炎肿胀的现象。 ※「长期性」的水质改善多半会不药而愈。若玩家觉得碍眼,最快的方法是先将龙鱼麻醉,然后用手把肉瘤刮除,最后在伤口上抹一些黄药,水里也下些黄药预防伤口细菌感染。 不过有些个体过阵子可能会再长出小肉瘤,此时运用麻醉手术直接将胡须剪断(断病根)使其重长,日后新长出来的胡须就不会再乱长异物了。但龙鱼与人类相同,随着年纪的增长复原速度也会跟着拉长,值得深思!另外亦有鱼友『移新缸』后痘子消退的情形,因为原缸的水已严重恶化(含有刺激杂质),适度换水也无济于事。 <附文>:过度喂食「浓缩营养素」亦会造成龙须长出异物,这点玩家宜特别注意!!
【头洞症】~~~营养缺乏;原生虫 <情况一:营养缺乏>外观为细孔状,此时龙鱼『并无厌食情形』,其成因乃长期喂食单一饲料所造成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矿物质)。 ※可于缸内注入综合维他命补充其营养,几日后即可改善。 <情况二:体内原虫>由原生虫寄生所引起(头槽绦虫、六鞭毛虫),感染鱼只会有抖动身体、不安、明显缩尾,甚至『厌食』的情况产生。 ※可采用原生虫治剂进行驱虫,药剂须依指示再减半使用。
盈盈
【蚀鳞症】~~~水质、致病菌 由于水质管理不当,长期饲养在旧水(水中蓄积过量无机盐类,导电度破千)的龙鱼其鳞片的第一鳞框开始呈现剥落般渐渐溶蚀,整体感观犹如钜齿状一般,然后侧线的小孔逐渐变大,严重时会并发『蚀斑症』,若不实时处置腐蚀部位容易引发二次细菌感染,鳞片缺口及头皮也将出现严重溃烂情形。此症最常出现在对水质较为敏感的过被金身上,红龙亦有少数感染例子。 ※良好水质并不会有此病产生,若自家龙鱼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药剂抑制菌类感染。不过治愈后鱼儿缺损的鳞片并无法完好如初,这时唯有运用麻醉手术将缺损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长。不过有一点需特别注意,不可一次将全部的蚀鳞拔除,需分多次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长出后在考虑施行下一次手术。因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鱼儿所受的营养无法有效分散给所有新生的鳞片,会有部份受影响而畸形。治疗期间要尽可能地提供鱼儿最佳的营养!
【蚀斑症】~~~水质、致病菌 早期玩家以「臭头」称之,外观类似头洞症,不过症状是呈现腐烂拨落的情形,头皮腐蚀范围也较大。通常会伴随着『蚀鳞症』产生,亦有单独病发案例。 ※此症不会立即影响龙鱼之性命,但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高雄某水族馆也有类似症状,发生臭头的鱼缸不管养什么龙都会长臭头,发病的鱼『移缸』后症状就自然消失了,不必下药。当然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效,但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药跟原生虫药都无效,移缸方法可以试试。
【腐鳃病】~~~体外虫 乃由卵圆鞭毛虫感染引起,此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吸取营养,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传染性很强。受感染的鱼只呼吸会变得非常急促,色泽也会跟着褪失,严重时鱼儿会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而有频频浮至水面吸气的情形产生。 ※可用适量的粗盐及甲基蓝液浸泡,治疗期间需将温度提高并加强打气,每两、三天换水一次并追加些 许粗盐与蓝药。
【鱼虱&箭虫】~~~体外虫 龙鱼的寄生虫大多于新购混养鱼只或喂食活饵时遭转寄所引起。 『鱼虱』属甲壳类,约3㎜左右,外观类似半透明小瓢虫,多寄生于鱼体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盘吸附体表。其口部为针状用来吸取鱼的体液,使龙鱼体色失去光泽,并造成鱼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 『箭虫』又称描虫,大多寄生于鳍部或鱼体皮肤内,其头部为多叉形,直接崁入鱼体吸收鱼体的营养。长度约1㎝左右,被寄生的体表会有红肿淤血而后溃烂的现象,并会造成鱼儿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欲不振的情形。 ※上述两种寄生虫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数量太多可用龙鱼专用除虫药杀除,但除虫药功效类似农用杀虫剂,龙鱼对药物又极为敏感,所以务必依规定量再减半使用!因曾听闻剂量使用不当,龙鱼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鱼虱成长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虫生卵后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药,此时下药主要是针对刚孵化的幼生。而高浓度的盐浴法是无法彻底根绝它们的,除非将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浓度,但恐怕鱼会比寄生虫先死!据说混养喜食小型甲壳类生物的金、银鲳可减缓缸内增殖的情形。
【驼形线虫】~~~体内虫 此乃肠道大型寄生虫,主寄生于鱼只直肠内,受感染的龙鱼主要是因为吃食了带有病源的卵胎生将鱼并遭转寄而引起。当鱼只静止时,于*部位可见由*钻出的红色虫体,当鱼只受惊吓时,虫体会缩入*;感染鱼只粪便常含粘液,粪便会粘着于*呈拖粪状,并有食欲减退、消瘦,或出现脊椎变曲变形的情形。 ※可使用药剂温和的七彩专用线虫药或原生虫治剂(Water Life)进行驱虫。 &J 【烂鳍病】~~~细菌性 此病多发生于鱼只饲养密度过高、水质污染、过滤系统不良或打架后感染引起。患病的鱼只会先由末三鳍边缘发霉,而鱼鳍会呈白色并分泌粘液状,然后开始溃烂。溃烂的部位成破裂腐烂样且有泌血斑点产生,当恶化时腐烂的鳍便会开始脱离鱼体,并且症状会逐渐向鱼体漫延,最后死亡。 ※可采用市面的治细菌药剂(ex:蓝药、黄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亦可。 _
【立鳞病】~~~细菌性 又称松果病,是龙鱼在中、幼期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病症,成鱼罗患的机率较小。发生原因乃温差过大、水质恶化引起,初期鱼只的鳞片约5~8片会略为翻翘,并且鳞片根部会有充血现象,如果不马上做处理则鳞片会逐渐完全翻翘、红肿状似松果,而使鳞片失去保护鱼体的作用,遭受细菌侵袭,最后鳞片脱落,溃烂而死亡。 ※初期可用千分之3~5浓度的盐浴或利用市面上的缓和抗菌药剂(黄药)进行药浴,早期发现早期得以治疗。末期得以速效性抗菌剂(抑万菌)或万能水治疗。
【眼睛白蒙】~~~细菌性、水质 此乃眼膜受伤,遭受结核菌、弧菌侵入,或ph震荡、不当用药、水质不良(NO2-)、氮气进入鱼体所引起。初期眼膜出现白雾现象,多为单眼;中期眼球混浊;末期眼睛肿胀并长出白色的棉絮锥形物,此时期若没有妥善治疗会有瞎眼、甚至死亡之虞。 ※可用千分之五浓度的盐浴法治疗,并提高温度至30~32℃,观察日后是否有所改善,如无恶化则仅须加强换水,并再追加些许粗盐即可痊愈。中期以后则须投药进行药浴,以黄药、抑万菌等抗菌药或治眼专用药(水溶性金霉素、青霉素)治疗。
【腹水病】~~~细菌性 由于鱼只吃食过期、不新鲜的饵食,或饵食带刺(虾剑)吞食时伤及内脏,而遭弧菌感染所引起内脏水肿。初期腹部肿胀,*有红肿现象;末期时由于腹部积水压及鱼膘,而使龙鱼因失去平衡而侧游或头部朝下。 ※目前此症末期治愈机率很低,但可尝试以口服抗生素、或硫磺剂并适量换水,再将温度调高至30~32 ℃,仍有治愈机会。
【红斑症】~~~细菌性 又称打印病、开穴病或红丹毒症。此病可说是龙鱼的绝症,多发在幼鱼时期,属滤过性病毒感染。多出现在鱼身后半段,初期产生红色纹块,继而红斑部位肿胀,鳞片翻翘,最后溃烂而死。 ※可尝试增高温度至34~36℃,并配合口服肠胃抗生素及药浴内外治疗尚有治愈机会。
【水栖菌病】~~~霉菌 又称水霉病,其病菌附身在鱼的伤口处,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鱼的伤口,有如棉絮纤维覆盖般,鱼只游动不稳健并会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痒,身体慢慢虚弱、食欲减退,逐渐衰竭而死。 ※可以盐浴法并配合高温治疗,或选用抑万菌、专治霉菌感染的药剂亦可。
【药伤】~~~饲主个人造成 如果鱼儿不甚染病,饲主本身应该要针对~虫扰、菌侵、败水去进行「驱虫」、「抑菌」、「改善水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症下药』,而不是胡乱地提供一些毫无相关的治剂,譬如当您拉肚子时去吃感冒药,您说会如何?再者药浴疗程过后一定要马上局部换水,并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药与缸内的残剂进行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治剂、有机溶剂使用不当多少会对鱼只产生负面影响(玩水草与七彩的玩家应该都会有此体认),其最终也会分解为无机盐类。在人工环境里,不像原生地的广大海洋、湖泊那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若非刻意破坏,水质总是能保持在一定的合适范围;反观密闭鱼缸,在长久蓄养之下缸内的导电度必会倍增(一开始的自来水含有约略的矿物质,养殖后因无机盐的屯机造成导电度大幅增高),如果鱼只长期饲养在这种溶有过多有害杂质的环境里,身上不出病症(或乱长异物)也难。 ※一般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龙鱼生理失调的案例有:头上尾下(浮面)直立于水面;呼吸急遽;胀腹翻游;眼睛白浊;身上与鳍部粘液增生(易诱发病原感染)…。若遇到此种状况务必立即换上已「养好的水」,此段休养期间不要再施用任何化学治剂,通常仍会有恢复的机会。
【降酸】 当提到降酸时,有人会照着商品说明书的说法,加黑水(or草泥丸、芳多精、泥碳土)就可以降酸了,其理论是运用其中所含的腐殖质去与钙、镁离子形成螫合物以达到软化水质(只与gh有关连)的目的,但是理论与实际仍旧是无法对照!当我们实际去实验、去做测试时,其降酸效果根本不明显,或者毫无作用,除非另外再配合降酸剂、软水剂才有实质效果。个人认为黑水的实质功用有很多,例如:抑制藻类生长、稳定鱼只情绪…等,但对于降酸却最没有成效! 鱼缸的ph值太高怎么办?有许多人常常会为了将龙鱼缸的水质调整至弱酸性的状态,故加入了适量的降酸剂,但隔天测量时惊觉ph值又告回升,这是由于水体缓冲作用的关系。水体的缓冲作用(kh~HCO3-) 能够保持原来ph值尽可能不受外来物质之添加所影响,不过缓冲作用也有其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它的功能就会丧失。我们可每隔几日持续地添加降酸剂(磷酸、柠檬酸),当水体的H+增加时,HCO3-的浓度则减少,并达成了降酸的效果。可是降酸剂最好是稀释添加并时时测量,以免突如之间的ph震荡而伤到了鱼只。 以RO纯水去稀释鱼缸的旧水,除了可软化水质亦可降低缸内HCO3-的浓度,达到「缓和降酸」的成果。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效较慢,日后有可能因为kh缓冲值的降低造成某日ph值突然迅速骤降! 也有人使用CO2缸瓶配合ph控制器来达到实际降酸的效果,可是当此法用在七彩鱼缸时,它们会有食欲减低、体表粘液增生的情形;虽然龙鱼是很强壮的鱼种,运用此法也并无不适情形,但高浓度的CO2 可使鱼只产生毒害,让它不能透过鳃来排除HCO3-离子,严重影响鱼体对溶氧的吸收能力,造成长期性的生理缺氧,其后果可想而知。
【增碱】 由于混养只数过多、疏于换水(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H+与NO3-在水中形成*并和HCO3- 作用导致ph下降)造成ph值迅速下降,当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时,我们可先换掉部份的旧水,并在过滤系统添加适量的珊瑚砂,因它所含成份「碳酸钙」溶于水中后可以提升ph值,但不是因为Ca2+ (与gh有关)的关系,而是CO3-2的影响(CO3-2能与H2O产生OH-离子使水中的OH-浓度增加,故呈碱性反应) 。若ph骤降严重,想要更加快速、有效率地增加水体的碱度就不要使用碳酸钙,因为它溶解度很低,我们可到化工行购买『碳酸钠』来使用,其效果更加迅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9
寄一片绿叶,它虽然不是花蕾,却可使你知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9
龙鱼疾病大全 2009-08-24 21:11 【掉眼】~~~环境因素
掉眼最常发生在「银带」与「亚洲龙」身上(多为单眼),「黑带」与「澳洲龙」则少有此例。通常市面上最常见的回答方式不外乎『喂食沉底饵料』、『没有铺设底砂导致镜面作用』;而预防方法是说『放乒乓球』、『铺设消光板或底砂』、『设沉底水中灯往上照』。但这都是止于市面传言,根本毫无实际根据!
1.有多数的玩家一辈子所养的龙鱼都是喂食会沉底的活饵,就算一次全下缸任由鱼只自行捕捉也从未发生过掉眼情形。
2.有一说法~混养多尾鱼可让龙鱼注意四周,预防眼球上直肌松弛,不过~还是掉眼了…………
3.亦有人说混养底栖鱼类,龙鱼会因注视下方而掉眼,于是采取「单养」,可是~仍旧掉眼了………
4.笔者也曾长期观察某店家以沉底水中灯往上照的方式养龙,但是一段日子后,部份龙鱼依然掉眼了,而且附近的龙鱼游姿也都歪歪斜斜的。
5.有许多人在缸底铺设消光岩板或底砂,不过其龙鱼依旧有掉眼例子。
嗯………说了好多,为什么我要特别陈述上面说法呢?乃是因为近日在逛鱼店时,听到有些人提到相关问题,他们几乎都受到了市面上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影响。就好比他们认为沉底水中灯由下斜上照,会因灯光的关系造成龙鱼眼睛不敢往下看?还有裸缸的底部会因镜面作用造成龙鱼向下注视自己的身影而导致掉眼?问题是大家应该了解到我们若『从鱼缸的正面去看鱼缸底面』,虽然可以看到鱼只的镜射身影,但实际戴着蛙镜潜到缸里往下看却无镜面情形…。其实有许多有趣的预防方式都是天真的人们以自己所想出来的人为理论去编造的,譬如在鱼缸上贴龙鱼海报或小鱼干,或者水面放浮球,龙鱼会因长期注视它而不致于掉眼。不过龙鱼应该不是笨蛋吧!刚开始或许还会因好奇心而去注意,但久而久之龙鱼对于这些没有生命的摆设品老早习以为常、连看都不看了。所以「理论终究归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
※龙鱼的视野极广,通常在缸内遨游的个体会边游边注视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若是饲养在采光不良的环境里,『缩短龙鱼视野』,刚好鱼缸的灯打下来又只是照亮缸子周围,诱发它往斜下方亮的地方看,这种违反常理的动作,要龙鱼不掉眼也难。养龙的鱼友们可以自己做一实验:先把鱼缸内的照明开得很亮,然后再把「摆设鱼缸地点」的室内灯光通通关掉,此时龙儿便会开始「好奇or焦急地贴着玻璃边游边斜看着外面的一切」…呵呵……同理可知:如果龙鱼长期饲养在『昏暗的地点,仅缸内开着灯』or『每天鱼缸24小时照明,当夜晚室内熄灯,外在环境漆黑一片』……久而久之…你家的龙儿游姿有可能会开始出现"偏斜"的情形(掉眼预兆)!所以鱼缸最好摆设在采光良好(室内采光够亮鱼的视野会跟着拉长、看得较远)但又非阳光直射(防藻)的地点,并给予昼夜分明的作息,而采光充足指的是整体大环境的光,而不是单单的鱼缸照明而已。麻烦的是~如果住家是在"连栋房屋"的*位置,那么其客厅可能会昏暗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事,野生的龙鱼习惯浮在水面寻饵,它的眼睛可同时观察水里与水面上的变化(奇特眼睛构造,一眼分上下两边看,discovery频道曾解释过),所以我们可依其习性采用透明的缸盖(玻璃或8㎜的压克力)、塑料网~让它可以观看水面上~以外的情景。
倘若家中的幼、亚成龙不甚掉眼,那该怎么办?笔者的前辈就有治好实例,他是把掉眼龙鱼移至一直径120㎝、高度较矮的黑色不透光塑料圆桶里(比照土池),并放置在采光充足的阳台上,驯养两个月后移回原缸观察,眼睛居然回复平贴正常。当然也有怕麻烦的鱼友是直接在鱼缸四周贴上黑色的遮蔽物,不过成效较慢。现在东南亚鱼场有掉眼手术方法,他们是将龙鱼麻醉后,用手术剪刀剃除眼窝上累积的脂肪,不过目前此法不知是否会影响龙鱼眼球的灵敏度,没有经验者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笔者倒是挺想捉一尾掉眼严重的老银带来试试……。
要是家中的老龙出现两眼稍微下倾的情形(老化导致眼球上直肌松弛),这时玩家唯有改变个人心态一途,因为它就是老了嘛!
结论~~为了预防掉眼, 『鱼缸摆设地点』很重要喔!!
【上下颚口吻不合】~~~先天基因;后天饲育
俗称『戽斗』,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先天基因遗传>:由于亲鱼本身就有戽斗的情形,所产下子代也继承了这项特点,小时候下颚高出上颚些许(不仔细观察尚不易看出),随着鱼只成长,这种样貌越发明显……。
一般人买幼龙大多只着重于框色、底质、须部、鳍面大小的问题,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隐忧,所以说事后后悔倒不如事前未雨绸缪,选鱼还是细心一点好;万一买到遗传性戽斗龙也无须伤感,虽然以审美观念来说,戽斗算是一小瑕疵,但反向思考,其实这不也是亚洲龙鱼or银带的最佳特色吗?
【泳膘症】~~~不明 俗称『潜水艇』,通常发生在10~15㎝的幼鱼身上,游动时头部总是下潜,严重的个体甚至会腹部整个挖空。目前原因尚未解开,算是亚洲龙鱼的特别病例,不过市面上有几个说法(供参考): 一、幼鱼在空运进口时,因无法适应舱压导致鱼膘气囊失衡,短时间内还没有明显症状出现,随着成长竟出现了45~60度头下尾上的泳姿。 二、外力or温差过大造成鱼膘卵圆孔失调。 三、龙鱼有逆水而流的习惯,适当水流可帮助其运动,但过强的扬水反而会造成它莫大地负担,使之逆游时头部老是稍微下潜,时间一久有些个体会出现「习惯性」下潜(物理伤害,角度较小)的情况。 ※以上三例不能算是病,所以并没有特效药。唯一的改善方法→将水高调至龙鱼身高的1~2倍,耐心饲育(长久性物理强迫治疗),曾有改善的实例,但不保证一定有效。另外有些人会在物理治疗期间下盐,不过鱼只的「鱼膘调节」与运用盐浴的「渗透压(组织血液)调节」没有多大关系……..。 四、原生虫寄生or细菌感染引发内脏水肿,压迫鱼膘,使之无法正常调节。此时鱼只会为了平衡而出现频频游至水面吸气的情形。 ※此时仅能以原生虫治剂or抗生素进行治疗……..治愈机率不高。
【断鳍】~~~外在压力 多发生在移缸或惊扰鱼只时,使之因紧迫而产生鱼鳍(尾鳍为最)『自切』。折断部份还粘着鱼皮的话,若置之不理有的会自然断,有的则附在上面,若这样下去可能折断部位会固定成奇形怪状,甚至形成肉瘤。 ※我们可用麻醉手术将粘接处完全截断。如果鱼鳍只断一半,那么通常会顺着原鳍再生得很美;要是全断,小鱼大约一个月就会长出来,大鱼则须更久的时间,但大多再生鳍面会呈波浪状。
【自咬尾鳍】~~~环境压力 在无法以专业显微切片的观察论断里,若是单单从字面上去推敲,大部份的鱼友应该会主观地认为这可能是受到虫扰或是细(霉)菌感染所造成。或许有些是如此,但亦不全然是如此,怎么说呢?从几位实际发生过此病例的玩家口述中得知,他们是将龙鱼换大缸后才出现此情形的,其症状是『不定时地回旋自咬尾鳍』,有些个体在一段时日后会停止此怪异现象;但另有些个体会导致鳍面严重破损,并造成二次感染,其自残行为有增无减,无法自跋。 ※目前真实原因虽不明,但是曾有某日本翻译著作提到这是因为『环境落差太大』导致龙鱼产生不安不适之情形。玩家可尝试将整体环境(尽可能地改变环境)塑造昏暗些,并放置一些平滑无棱角的大型流木或是耐操的大榕、椒草、大喷泉、皇冠草、小海帆等供它依附,据说有稳定情绪的效果。倘若尾鳍早已严重残破不堪就请勿放置水草(怕药),还是「下药养伤」为先吧!
【翻鳃】~~~水质 鱼只鳃盖软骨出现翻卷情形,严重者连硬骨也会跟着变形。其肇因市面上流传着多种说法,譬如:含氧不足、水温过冷或过热、水质不良(无机盐类之蓄积)、鱼缸太小(压力)、水流过大…等。但经过玩家们的实际经验,无论环境如何,通常在良好水质生活的龙鱼是不会有此症状产生的,所以与『水质不良』最有关连(尤其是只加水不换水,导电度超高的那种环境)。 ※曾有「架设扬水器」治疗一说,其原理乃龙鱼有逆水而游的习惯,适度水流可使其卷鳃平顺,不过这项理论经过试验后并没有达成实际疗效。所以最好还是在轻微时就当机立断,马上施行麻醉手术将软骨翻卷部份截除,免得继续恶化,同时『改善水质』,大约一个月后就会重新生长。
【驼背】~~~环境;营养不良 龙鱼身体后半部突然出现日益下垂的情形,整体看来犹如「ㄟ」字形。这对饲主来说非常碍眼,但对鱼只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一件事,因为一切的错是饲主所造成~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鱼缸狭小、饵食固定两、三样),这种寒酸养鱼心态损鱼又害己(遭鱼友唾骂),倒不如不养。 ※养龙的鱼缸至少要5×2×2,如果将龙鱼长期饲养在狭小的空间里,就算骨架没有变形,终究也会成为一尾短身肥胖的龙鱼。要是空间足够,龙鱼仍然出现骨胳变形的情况,就要针对营养方面去着手,通常多元化的饵料喂养是不会此症状产生的。
【脱缸】~~~消化不良;疾病并发症 最常发生在25㎝以下的幼鱼阶段,当吃食「较硬(尤以干燥黑壳虾、附壳溪虾为最)」或「吸水度差」的饵料时,某些消化系统较差的个体会产生*突出的现象。 ※通常『禁食』一段日子后即可慢慢自行回复,若担心它饿,饵食最好采用刚脱壳的白身面包虫or泡软的人工饲料。 另外「肠胃炎」与「腹水症」也会伴随着*红肿。 ※鱼友的幼龙若是属此类病因,可至七彩专卖店购买肠胃用药治疗。有玩家建议可买注射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先注射到活饵体内再给龙儿吃,以便消炎,最好两、三日一次,药剂也不要施予太多,龙鱼是很聪明的,药太苦、次数太多它就不吃了。 标题:<疾病防治> 作者:柳震
【白点病】~~~体外虫 最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肇因乃外源引进,或ICH纤毛虫趁鱼只因水质恶化、温差过大,产生紧迫而抵抗力弱时径而感染。当寄生于鱼儿的体表时会吸收鱼只的体液并繁殖,产生白色的斑点状囊胞,初期多产生于鱼鳍,继而漫延全身,外观有如全身洒上了白糖一般,受感染的鱼儿会为了除痒而磨擦缸壁、装饰物,造成破皮并引发二次细、霉菌感染。 ※现今市面已有多种治疗白点病的药剂,使用时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法也不错。平时鱼缸保持28℃以上较不易发生此病,白点病虽易治但也不容小觑,倘若你的鱼有久久习惯*染,那么表示当初只是抑制生长或驱离而以,甚至有可能已进升为顽固型白点症,躲藏于底材等待机会伺机而动。这时唯有将鱼只搬离,以高浓度的福马淋药剂进行消毒,再重新设缸。
【胡椒病】~~~体外虫 由体外虫所感染,其肇因与白点病雷同,亦是有如黏在表面一般,不过外观比白点病还要细小,颜色也较米白偏*,感染的鱼只初期并无大碍,但晚期体表会有粘膜增生(易引发细菌感染)的情形,值得注意。 ※可使用一般的万能水治疗,并每隔几日适量换水与追加药剂,直到鱼只痊愈。
【肿斑病】~~~水质 这种病一般杂志都没有记载,算是一种很特殊且不多见的龙鱼专属怪病。它看起来很像白点病但颗粒较大、较凸些,外观上有如长白色肉瘤一般,一样也是先从鳍面再延伸到身体,严重时通常会伴随着胡须长痘痘,甚至眼球上也会滋长,当数目陆续增加时,您会发现好象大部份并排在末三鳍的边缘,有时候还会有白色分泌物产生! ※此病非常棘手,以前笔者就有一尾青龙曾发生过此怪病,在未确实知道病因时,我下过各大知名品牌的细菌、霉菌、体内虫、体外虫、万能水…但都只能稍有好转而无法完全根治。这种怪病与前述两种疾病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再怎么严重也不会影响食欲』!后来我认为还是『着重于水质』算了,也不管它了,不过换水频率有明显增加,后来长达半年的时间才不药而愈。同样的怪病我也曾在某知名量贩店的黄金红龙身上看到,当时询问业者,但他本身吱呜其词也搞不清楚状况(毕竟此症不多见),只顾着胡乱介绍一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化学治剂,当然他的龙自己本身也治不好!后来我观察到此店家在更换店面并『换缸』后鱼只就不药而愈了。从前述我们可以了解水质应该才是主要的重点,所以问题就出在旧缸的水。
【【胡须长瘤】~~~水质 须*出一小颗、一小颗的肉瘤,远看好似刷子一般,常被误以为是霉菌感染!最常发生在具有「磨缸」习惯的龙鱼身上,由于长期的磨损造成胡须表皮组织受伤,又基于水质不良、病原的影响引爆出发炎肿胀的现象。 ※「长期性」的水质改善多半会不药而愈。若玩家觉得碍眼,最快的方法是先将龙鱼麻醉,然后用手把肉瘤刮除,最后在伤口上抹一些黄药,水里也下些黄药预防伤口细菌感染。 不过有些个体过阵子可能会再长出小肉瘤,此时运用麻醉手术直接将胡须剪断(断病根)使其重长,日后新长出来的胡须就不会再乱长异物了。但龙鱼与人类相同,随着年纪的增长复原速度也会跟着拉长,值得深思!另外亦有鱼友『移新缸』后痘子消退的情形,因为原缸的水已严重恶化(含有刺激杂质),适度换水也无济于事。 <附文>:过度喂食「浓缩营养素」亦会造成龙须长出异物,这点玩家宜特别注意!!
【头洞症】~~~营养缺乏;原生虫 <情况一:营养缺乏>外观为细孔状,此时龙鱼『并无厌食情形』,其成因乃长期喂食单一饲料所造成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矿物质)。 ※可于缸内注入综合维他命补充其营养,几日后即可改善。 <情况二:体内原虫>由原生虫寄生所引起(头槽绦虫、六鞭毛虫),感染鱼只会有抖动身体、不安、明显缩尾,甚至『厌食』的情况产生。 ※可采用原生虫治剂进行驱虫,药剂须依指示再减半使用。
盈盈
【蚀鳞症】~~~水质、致病菌 由于水质管理不当,长期饲养在旧水(水中蓄积过量无机盐类,导电度破千)的龙鱼其鳞片的第一鳞框开始呈现剥落般渐渐溶蚀,整体感观犹如钜齿状一般,然后侧线的小孔逐渐变大,严重时会并发『蚀斑症』,若不实时处置腐蚀部位容易引发二次细菌感染,鳞片缺口及头皮也将出现严重溃烂情形。此症最常出现在对水质较为敏感的过被金身上,红龙亦有少数感染例子。 ※良好水质并不会有此病产生,若自家龙鱼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药剂抑制菌类感染。不过治愈后鱼儿缺损的鳞片并无法完好如初,这时唯有运用麻醉手术将缺损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长。不过有一点需特别注意,不可一次将全部的蚀鳞拔除,需分多次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长出后在考虑施行下一次手术。因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鱼儿所受的营养无法有效分散给所有新生的鳞片,会有部份受影响而畸形。治疗期间要尽可能地提供鱼儿最佳的营养!
【蚀斑症】~~~水质、致病菌 早期玩家以「臭头」称之,外观类似头洞症,不过症状是呈现腐烂拨落的情形,头皮腐蚀范围也较大。通常会伴随着『蚀鳞症』产生,亦有单独病发案例。 ※此症不会立即影响龙鱼之性命,但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高雄某水族馆也有类似症状,发生臭头的鱼缸不管养什么龙都会长臭头,发病的鱼『移缸』后症状就自然消失了,不必下药。当然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效,但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药跟原生虫药都无效,移缸方法可以试试。
【腐鳃病】~~~体外虫 乃由卵圆鞭毛虫感染引起,此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吸取营养,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传染性很强。受感染的鱼只呼吸会变得非常急促,色泽也会跟着褪失,严重时鱼儿会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而有频频浮至水面吸气的情形产生。 ※可用适量的粗盐及甲基蓝液浸泡,治疗期间需将温度提高并加强打气,每两、三天换水一次并追加些 许粗盐与蓝药。
【鱼虱&箭虫】~~~体外虫 龙鱼的寄生虫大多于新购混养鱼只或喂食活饵时遭转寄所引起。 『鱼虱』属甲壳类,约3㎜左右,外观类似半透明小瓢虫,多寄生于鱼体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盘吸附体表。其口部为针状用来吸取鱼的体液,使龙鱼体色失去光泽,并造成鱼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 『箭虫』又称描虫,大多寄生于鳍部或鱼体皮肤内,其头部为多叉形,直接崁入鱼体吸收鱼体的营养。长度约1㎝左右,被寄生的体表会有红肿淤血而后溃烂的现象,并会造成鱼儿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欲不振的情形。 ※上述两种寄生虫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数量太多可用龙鱼专用除虫药杀除,但除虫药功效类似农用杀虫剂,龙鱼对药物又极为敏感,所以务必依规定量再减半使用!因曾听闻剂量使用不当,龙鱼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鱼虱成长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虫生卵后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药,此时下药主要是针对刚孵化的幼生。而高浓度的盐浴法是无法彻底根绝它们的,除非将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浓度,但恐怕鱼会比寄生虫先死!据说混养喜食小型甲壳类生物的金、银鲳可减缓缸内增殖的情形。
【驼形线虫】~~~体内虫 此乃肠道大型寄生虫,主寄生于鱼只直肠内,受感染的龙鱼主要是因为吃食了带有病源的卵胎生将鱼并遭转寄而引起。当鱼只静止时,于*部位可见由*钻出的红色虫体,当鱼只受惊吓时,虫体会缩入*;感染鱼只粪便常含粘液,粪便会粘着于*呈拖粪状,并有食欲减退、消瘦,或出现脊椎变曲变形的情形。 ※可使用药剂温和的七彩专用线虫药或原生虫治剂(Water Life)进行驱虫。 &J 【烂鳍病】~~~细菌性 此病多发生于鱼只饲养密度过高、水质污染、过滤系统不良或打架后感染引起。患病的鱼只会先由末三鳍边缘发霉,而鱼鳍会呈白色并分泌粘液状,然后开始溃烂。溃烂的部位成破裂腐烂样且有泌血斑点产生,当恶化时腐烂的鳍便会开始脱离鱼体,并且症状会逐渐向鱼体漫延,最后死亡。 ※可采用市面的治细菌药剂(ex:蓝药、黄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亦可。 _
【立鳞病】~~~细菌性 又称松果病,是龙鱼在中、幼期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病症,成鱼罗患的机率较小。发生原因乃温差过大、水质恶化引起,初期鱼只的鳞片约5~8片会略为翻翘,并且鳞片根部会有充血现象,如果不马上做处理则鳞片会逐渐完全翻翘、红肿状似松果,而使鳞片失去保护鱼体的作用,遭受细菌侵袭,最后鳞片脱落,溃烂而死亡。 ※初期可用千分之3~5浓度的盐浴或利用市面上的缓和抗菌药剂(黄药)进行药浴,早期发现早期得以治疗。末期得以速效性抗菌剂(抑万菌)或万能水治疗。
【眼睛白蒙】~~~细菌性、水质 此乃眼膜受伤,遭受结核菌、弧菌侵入,或ph震荡、不当用药、水质不良(NO2-)、氮气进入鱼体所引起。初期眼膜出现白雾现象,多为单眼;中期眼球混浊;末期眼睛肿胀并长出白色的棉絮锥形物,此时期若没有妥善治疗会有瞎眼、甚至死亡之虞。 ※可用千分之五浓度的盐浴法治疗,并提高温度至30~32℃,观察日后是否有所改善,如无恶化则仅须加强换水,并再追加些许粗盐即可痊愈。中期以后则须投药进行药浴,以黄药、抑万菌等抗菌药或治眼专用药(水溶性金霉素、青霉素)治疗。
【腹水病】~~~细菌性 由于鱼只吃食过期、不新鲜的饵食,或饵食带刺(虾剑)吞食时伤及内脏,而遭弧菌感染所引起内脏水肿。初期腹部肿胀,*有红肿现象;末期时由于腹部积水压及鱼膘,而使龙鱼因失去平衡而侧游或头部朝下。 ※目前此症末期治愈机率很低,但可尝试以口服抗生素、或硫磺剂并适量换水,再将温度调高至30~32 ℃,仍有治愈机会。
【红斑症】~~~细菌性 又称打印病、开穴病或红丹毒症。此病可说是龙鱼的绝症,多发在幼鱼时期,属滤过性病毒感染。多出现在鱼身后半段,初期产生红色纹块,继而红斑部位肿胀,鳞片翻翘,最后溃烂而死。 ※可尝试增高温度至34~36℃,并配合口服肠胃抗生素及药浴内外治疗尚有治愈机会。
【水栖菌病】~~~霉菌 又称水霉病,其病菌附身在鱼的伤口处,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鱼的伤口,有如棉絮纤维覆盖般,鱼只游动不稳健并会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痒,身体慢慢虚弱、食欲减退,逐渐衰竭而死。 ※可以盐浴法并配合高温治疗,或选用抑万菌、专治霉菌感染的药剂亦可。
【药伤】~~~饲主个人造成 如果鱼儿不甚染病,饲主本身应该要针对~虫扰、菌侵、败水去进行「驱虫」、「抑菌」、「改善水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症下药』,而不是胡乱地提供一些毫无相关的治剂,譬如当您拉肚子时去吃感冒药,您说会如何?再者药浴疗程过后一定要马上局部换水,并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药与缸内的残剂进行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治剂、有机溶剂使用不当多少会对鱼只产生负面影响(玩水草与七彩的玩家应该都会有此体认),其最终也会分解为无机盐类。在人工环境里,不像原生地的广大海洋、湖泊那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若非刻意破坏,水质总是能保持在一定的合适范围;反观密闭鱼缸,在长久蓄养之下缸内的导电度必会倍增(一开始的自来水含有约略的矿物质,养殖后因无机盐的屯机造成导电度大幅增高),如果鱼只长期饲养在这种溶有过多有害杂质的环境里,身上不出病症(或乱长异物)也难。 ※一般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龙鱼生理失调的案例有:头上尾下(浮面)直立于水面;呼吸急遽;胀腹翻游;眼睛白浊;身上与鳍部粘液增生(易诱发病原感染)…。若遇到此种状况务必立即换上已「养好的水」,此段休养期间不要再施用任何化学治剂,通常仍会有恢复的机会。
【降酸】 当提到降酸时,有人会照着商品说明书的说法,加黑水(or草泥丸、芳多精、泥碳土)就可以降酸了,其理论是运用其中所含的腐殖质去与钙、镁离子形成螫合物以达到软化水质(只与gh有关连)的目的,但是理论与实际仍旧是无法对照!当我们实际去实验、去做测试时,其降酸效果根本不明显,或者毫无作用,除非另外再配合降酸剂、软水剂才有实质效果。个人认为黑水的实质功用有很多,例如:抑制藻类生长、稳定鱼只情绪…等,但对于降酸却最没有成效! 鱼缸的ph值太高怎么办?有许多人常常会为了将龙鱼缸的水质调整至弱酸性的状态,故加入了适量的降酸剂,但隔天测量时惊觉ph值又告回升,这是由于水体缓冲作用的关系。水体的缓冲作用(kh~HCO3-) 能够保持原来ph值尽可能不受外来物质之添加所影响,不过缓冲作用也有其极限,超出这个极限它的功能就会丧失。我们可每隔几日持续地添加降酸剂(磷酸、柠檬酸),当水体的H+增加时,HCO3-的浓度则减少,并达成了降酸的效果。可是降酸剂最好是稀释添加并时时测量,以免突如之间的ph震荡而伤到了鱼只。 以RO纯水去稀释鱼缸的旧水,除了可软化水质亦可降低缸内HCO3-的浓度,达到「缓和降酸」的成果。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效较慢,日后有可能因为kh缓冲值的降低造成某日ph值突然迅速骤降! 也有人使用CO2缸瓶配合ph控制器来达到实际降酸的效果,可是当此法用在七彩鱼缸时,它们会有食欲减低、体表粘液增生的情形;虽然龙鱼是很强壮的鱼种,运用此法也并无不适情形,但高浓度的CO2 可使鱼只产生毒害,让它不能透过鳃来排除HCO3-离子,严重影响鱼体对溶氧的吸收能力,造成长期性的生理缺氧,其后果可想而知。
【增碱】 由于混养只数过多、疏于换水(硝化菌进行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H+与NO3-在水中形成*并和HCO3- 作用导致ph下降)造成ph值迅速下降,当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时,我们可先换掉部份的旧水,并在过滤系统添加适量的珊瑚砂,因它所含成份「碳酸钙」溶于水中后可以提升ph值,但不是因为Ca2+ (与gh有关)的关系,而是CO3-2的影响(CO3-2能与H2O产生OH-离子使水中的OH-浓度增加,故呈碱性反应) 。若ph骤降严重,想要更加快速、有效率地增加水体的碱度就不要使用碳酸钙,因为它溶解度很低,我们可到化工行购买『碳酸钠』来使用,其效果更加迅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5:19
寄一片绿叶,它虽然不是花蕾,却可使你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