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3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上训诂学家有郭璞、顾野王、段玉裁。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顾野王

(519—581),南朝陈人,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 《玉篇》 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

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其中以《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被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上训诂学家有郭璞、顾野王、段玉裁。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顾野王

(519—581),南朝陈人,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 《玉篇》 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

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其中以《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被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9

在先秦时期,系统地注释书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诠释,即在一种典籍中偶或出现的对另一种典籍的字、词、句、篇章的解释。

例如,《国语·周语下》叔向对《诗·吴天有成命》的解说。这种解说既讲题旨、解句意,又兼释字义。其中对语言文字说明的方式是后来的经师子夏“发明章句”①的滥搞。而其中对思想义理解释的方式,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文义阐释提供了范本。例如,孟子解释乐章《激招》、《角招》中的“畜君”为“好君也”,即是对叔向的思想义理解释方式的继承。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9

在先秦时期,系统地注释书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诠释,即在一种典籍中偶或出现的对另一种典籍的字、词、句、篇章的解释。

例如,《国语·周语下》叔向对《诗·吴天有成命》的解说。这种解说既讲题旨、解句意,又兼释字义。其中对语言文字说明的方式是后来的经师子夏“发明章句”①的滥搞。而其中对思想义理解释的方式,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文义阐释提供了范本。例如,孟子解释乐章《激招》、《角招》中的“畜君”为“好君也”,即是对叔向的思想义理解释方式的继承。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上训诂学家有郭璞、顾野王、段玉裁。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顾野王

(519—581),南朝陈人,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 《玉篇》 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

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其中以《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被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9

在先秦时期,系统地注释书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诠释,即在一种典籍中偶或出现的对另一种典籍的字、词、句、篇章的解释。

例如,《国语·周语下》叔向对《诗·吴天有成命》的解说。这种解说既讲题旨、解句意,又兼释字义。其中对语言文字说明的方式是后来的经师子夏“发明章句”①的滥搞。而其中对思想义理解释的方式,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文义阐释提供了范本。例如,孟子解释乐章《激招》、《角招》中的“畜君”为“好君也”,即是对叔向的思想义理解释方式的继承。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8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上训诂学家有郭璞、顾野王、段玉裁。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顾野王

(519—581),南朝陈人,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 《玉篇》 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

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其中以《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被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09

在先秦时期,系统地注释书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诠释,即在一种典籍中偶或出现的对另一种典籍的字、词、句、篇章的解释。

例如,《国语·周语下》叔向对《诗·吴天有成命》的解说。这种解说既讲题旨、解句意,又兼释字义。其中对语言文字说明的方式是后来的经师子夏“发明章句”①的滥搞。而其中对思想义理解释的方式,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文义阐释提供了范本。例如,孟子解释乐章《激招》、《角招》中的“畜君”为“好君也”,即是对叔向的思想义理解释方式的继承。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白色T 恤如何搭配才能穿出优雅的韵味? 白色T 恤衫怎样搭配才能显得时髦又好看? 白色紧身正肩T 恤想要穿出休闲感,该如何搭配? 手机怎么连接笔记本电脑的wifi上网 电热水器为什么用着用着就没压力了 用什么拖地最干净又耐脏 爱奇艺会员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爱奇艺星钻会员怎么开通 怎样才是正确的接吻呢 网页上鼠标点住右键拖动后出的蓝色线条是什么?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一松开... 蝴蝶的形旁和声旁? 为下面同声旁字分别组词,并解释词义与形旁的关系:碟蝶谍牒喋蹀 头发很多头皮屑怎么办? 头发上很多大块的头皮屑怎么办? 头发很多头皮是什么原因啊?还是很大片的那种。 不管我怎么洗头,头发上面还是有很多头皮屑,怎么办 为什么我的头发上会有好多头皮屑 头发里有很多头皮而且还是一大片是怎么了 头皮屑多,一块一块白的,鬓角 头发前面那边都是 怎么办才好,一出汗就氧, 头发有很多头皮屑怎么办? 为什么头皮屑很多突然间就前面非常多后面还没有为什么??? 为什么最近我的头发上头皮很多? 头发前额有很多白色头皮屑,头上有几个痘痘,洗头吹头的时候掉头发,是什么病?我才16岁啊,最近发现前 我最近头发上总是有很多头皮屑,拿手在头上拍一拍都能担下一大片头皮屑,而且都多在前面,后面基本没有, 打篮球时手指甲出血怎么办? 头发三天不洗就痒,前面很多头皮屑 今日说法 邮箱 谁去过长沙的魔指仙境?里面具体怎么样 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杀人如麻,袁凯是如何逃脱的呢? 梦到借大黄牛帮心爱的女人拉东西是什么寓意? 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 梦里正在拉屎遇见心爱的她是什么意思 训诂方法和训诂原理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什么作用 经常梦见我心爱的女人 说明了什么? 急急急!!!关于“训诂学”的答案!!! 周公解梦,梦见心爱的女人了? 预示着什么呢 涛字怎样编字谜 为下面同声旁字分别组词并解释词义与形旁的关系:碟蝶谍牒喋蹀 梦见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预示着什么意思? 【烦恼】梦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何解? 为什么我做梦老实梦见我心爱的女人? 经常梦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而且每次都会很失落,请问一下这样的梦会意味着什么吗? 如果一连三晚上梦见自己心爱的女人是怎么回事儿? 梦见自己拉着心爱的女人在空中飞翔是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心爱的女人突然告诉你 梦见自己跟心爱的女人一起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的 做梦梦见心爱的女人 做梦梦见心爱的女人敞开大门迎接我? 北京地区的985高校往年分数线都在多少?今年会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