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两篇描写战争的文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1 23:3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5:36
维克多·亨利从凉台上注视着夜袭开始。破坏、*动、壮丽的火烧场面、摇曳不定的蓝白色探照灯光、轰炸机马达密集的轰鸣、刚刚开始的砰砰的高射炮声…… 河岸上蹿起新的火苗,四下蔓延,越烧越旺。远处一片漆黑的泰晤士河上吐出更多的火舌。但这座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却是一片黑沉沉的寂静。一架小轰炸机从浓烟弥漫的空中坠落,象一支蜡烛似的燃烧着,两条交叉的探照灯光把它紧紧盯住。即刻就有两架轰炸机坠落下来,有一架带着一团烈火象一颗殒星似的笔直坠落下来,另一架兜了几个圈子,冒起黑烟盘旋起来,终于在半空中象远处的一串炮竹似的爆炸开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5:36
那讲一个二战时期的一场经典坦克战吧:在1944年,此时德军已经失去了在东线的优势,苏联正开始了*。就在这一年的7月,在拉脱维亚,苏联想利用坦克数量的绝对优势,从多瑙堡的东北面冲击德国第270步兵师的阵地,以彻底的分割德军。
为了防范苏联人可能发动的进攻,德国第502独立重型坦克营的第二连被匆匆派到多瑙堡地区。为了阻止苏军的攻势,第二连连长卡里欧司受命率队前进到多瑙堡北面的贝尔维根阻击苏军。贝尔维根东面,是一个叫马里洛沃的小村。卡里欧司在村外的丘陵北面与一连的增援部队会合,刚好凑足了8辆虎式坦克,可以一战了。此时,第270步兵师的残部正在紧急撤退,大群的半履带车,卡车,和摩托车在村西的小路上拥挤不堪。在向步兵师了解了情况后,卡里欧司得知这时候苏军大约有100辆坦克!!!正从东、南两个方向杀来,此时还不知道马里洛沃村是否被占领,这些人原本打算向南撤退,以和师部会合,但是现在并不了解村子里的具体情况,所以还不敢硬闯进去。
经过短暂的商量,卡里欧司决定将苏军的前锋击溃,以阻止其进攻,让270师能尽早的于师部会合。具体安排是:鲍尔特带领6辆虎和貂鼠突击炮在丘陵地带掩护,随时牵制苏军大部队从东面道路的进攻,而卡里欧司则和科舍尔以2辆虎式坦克进村,夺取部队必经得道路。两股部队必须时刻保持无线电的联络。
卡里欧司的布置是有道理的,因为目前村里的情况还并不清楚,所有的战车进村,有可能发生混乱的巷战。且将失去对东面道路的监视与控制——而这正是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而且,通往村子的小路十分泥泞,数辆坦克一起冲过去,可能陷在那里。
安排完毕,卡里欧司与科舍尔交替掩护前进,全速冲向村子。此时的苏军没有想到德军刚刚撤退的德军竟然又会明火执仗的冲回来。两辆村口放哨的T34坦克立刻旋转炮塔,指向卡里欧司的战车,没想到被黄雀在后的科舍尔准确两跑干掉了。
进村后,卡里欧司命令低速前进,小心搜索苏军。科舍尔迅速靠拢了过去,掩护卡里欧司的217号老虎左侧。突然!!!一辆炮管很长,有着流线型炮塔的重型坦克从卡里欧司的右前方冲了过来。霎那间,217号的5个人马上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迅速开炮,敲掉了这辆重型坦克——这,就是刚刚在东线出现不久的苏联JS-2重型坦克,专门被设计用来对付德国的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具有可怕的长管122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可以轻松的击穿老虎的装甲,而此时已经略显落后的老虎,用的仍然是88毫米口径的火炮。但是,卡里欧司马上敏锐的发现,这种苏联重型坦克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尽管他装甲厚,火炮口径又比老虎整整大了一圈,但是却反应慢,不适合在近距离可老虎周旋。不过此时,卡里欧司也很清楚,他们已经被苏联人发现。现在,大家的精神更加紧张了。
这时,前方的灌木掩盖的远方又出现了绿色的坦克身影。但可能苏军没有发现他们,而是匆匆向村西开过去了——卡里欧司恍然大悟,苏军肯定集结在村东头,刚刚被自己击毁的重型坦克以及这几辆都是想绕到西面,以对本方部队进行包围。他马上用无线电通知鲍尔特,让他们用火力牵制向西迂回的苏军坦克,同时召唤科舍尔靠近,并排前进。炮口均指向10点钟方向——这是敌人最可能出现的方向!
果然不出所料,当他们越过一排平房的,视线顿时开阔。前方空场上正有2辆JS-2正在热车,另外还有7辆已经开动向村东进发(看来苏联人想要两翼合围)2对15 !!!!没等到卡里欧司下令,217号和213号的88毫米炮几乎同时开火,苏联人顿时被打蒙了。一分钟不到,13辆js2就东倒西歪的趴在了路上。只有2辆逃往了东面。
此时两辆老虎的炮管已经在急促射击中过热,微微有些发黑。卡里欧司的217号的负重轮被打碎了3个,还好暂时不影响行走。而科舍尔的坦克却毫发无损,他钻出指挥塔向老朋友卡里欧司投来诡异的一笑,可脸色却非常苍白——刚刚的激战足以让任何老兵胆战心惊。
卡里欧司没有忘记还有东侧的敌人没有解决,立刻通过无线电呼叫鲍尔特,得知他正在同3辆js-2和2辆T-34对射。于是,他命令科舍尔向南到村口警戒。自己则迅速的绕到村东,偷袭苏联坦克的背后。20分钟后,在6辆坦克的夹击下,剩余的苏联坦克已经被击毁了。此时,德军控制住了马里洛沃村,共击毁了苏军17辆JS-2重型坦克和4辆T-34!!!
战斗并没有结束,之后,卡里欧司命令所有虎式坦克集中到村北路口,一字排开向东警戒,第270师的剩余车俩则立刻穿村而过,迅速向南撤退。不久,远处东方尘土飞扬,苏军大队的坦克,卡车,弹药车和机械化步兵浩浩荡荡的开来。8门88毫米大炮调整了角度,一齐开炮,远处的公路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一片火海。
15分钟后,苏军慌忙撤退,卡里欧司草草清点了一下,又有26辆苏联坦克被击毁,其他车辆则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与卡里欧司搭档的科舍尔和鲍尔特都是德军中的王牌车长,而对手则是苏军的精英部队:鼎鼎大名,战功赫赫的第一近卫坦克团!!!且双方都投入了威力强大的重型坦克——这真是一场硬碰硬的决斗!!!!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的,跟在有*的后面,有*的同志牺牲了,没有*的同志就拿起他的*,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皮肤黄如土地、记忆长如隧道的炎黄文明的承继者和享受者,面对某些先辈某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
七月七日,这一天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必须做点什么,因为它之于一个中国公民,就像阵痛之于新生,分娩之于母亲。是的,我将重温历史,让它从宛平城、卢沟桥的那一页开始翻起,从29军37师219团还击的*声中开始寻找,我的可敬祖辈们奉献和创造的历史荣光。
七月七日,我必须让浮躁虚华的心在它面前沉静下来,因为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痛有乐、有屈辱与荣光的中国公民。伴随黎明清风的吹拂,我将捧起一首战斗史诗,一首刚刚被从历史的尘埃中打捞出的无名氏之歌,它是写给当年战斗在最前线的29军的伟大颂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在它的雄壮节奏和音韵鼓动下,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将一个男人的泪,献给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为理想而战的光荣先辈,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著而无畏。
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那片历史阵痛之地,国民觉醒之地,战士奋起之地,我们有责任带着一颗负疚的心,去那儿凭吊,去那儿缅怀,用心和魂去*与眺望。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
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中国*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战士永垂不朽!追问有出自哪里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