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1 21: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3:07
朗读者的热播,让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圈粉无数,我也是其中之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董卿也在采访中坦言开始还担心翻译家出现在这个舞台上会不会有些高冷,没想到节目播出后许老和董卿的对话感动了无数人。对于许老的成就,我只有敬仰,对于许老身上闪现的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仅以以下三点与大家共勉:
一、永远饱含深情,永远热泪盈眶
许教授在和董卿说起林徽因的诗《别丢掉》,一样的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瞬间热泪盈眶,一个96岁的老人如此的情感充沛,眼眸如孩童般纯真,时间可能忘记了他,这个译者独行侠。想着能将中国的诗词翻译成英文、法文,本身就得有一颗诗人的心。或许中外文化有差异,但是情感是相通的,中国诗词用外文读来竟然如此之美,毫无违和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许教授。
突然就想起高中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语重心长的建议我们多写文章,尤其建议写诗,他说可能你们写的不好,写的稚嫩,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再想写出这种情感的诗来就很难了。当时不理解老师的用心,现在想来深以为然。许教授在提起翻译别丢掉的时候说是当时给女同学的情书,几十年后念起诗句仍然含泪,这种饱满的情感令人无法不动容,许老有颗诗人的敏感的心。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 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二、狂而执,用心极深。
朗读者许教授一上来就给了董卿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这句话,估计没有第二个人会这么写,狂、自信却也实事求是,许渊冲解释道:“这是事实!1958年,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中译英、一本中译法、一本英译中、一本英译法。六十年前我已经一样出一本。那个时候,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狂”是放达、豪迈、高行。夫子说,不得中庸,必也狂狷。在《论语》的英译本中,许渊冲把“狂”译为“radical”(激进的、奋发的),切中孔子“狂者进取”的内涵。他说,“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网上有一个小故事:《山西文学》主编、作家 韩石山 曾在某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他,题为《许渊冲的自负》。许渊冲也对答了一篇《是自负还是自信》,有理有节。投到同一报纸,对方却未予发表。老先生坦坦然地找到了韩石山,说“要不发在你们《山西文学》上吧?”对方也不是俗人,说,“好啊好啊。”于是成了朋友。许渊冲客厅里挂着“春江万里水云旷,秋草一溪文字香”的条幅,就是这位忘年交的墨宝。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渊冲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翻译诗词的难处,在于炼字,经典好诗都追求一个“工”字。许渊冲译诗,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唯恐糟蹋中国文化的好东西。他的老同学 杨振宁 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三、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白天延长
董卿总结这句话说就是熬夜,哈哈,就是勤奋,许老这么大岁数依然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百岁的目标是翻完莎士比亚。把翻译当成自己的生活,一天不翻译就浑身难受,“同一句话,我翻得比别人好,或比自己好,这就是乐趣。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在一次讲座中许老教育年轻人要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你们也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把你感兴趣的领域当作生活,这样才能自得其乐,并且感染别人”。这或许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许老为我们竖起了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用董卿的话做结尾吧,真正的唐诗宋词是直上青天的参天大树,你永远可以从中获取力量,它们根基之深,超乎你的想象。那么将这些翻译传播给世界的人会给予更多人力量吧,祝福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