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1 13: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4:31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长期生活在一个城市后,去到另一个气候情况、饮食情况相差较大的城市出差,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睡眠和饮食的质量下降,情绪方面也有所下降。虽然如今中国南北方人口流动明显,不同地域的人交融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但对于少数人来说水土不服的情况依然存在。
同时一部分人会认为,除了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之外,心理因素才是主导因素,真是如此吗?水土不服是否有科学依据?对此中科院生物学高级工程师姜韬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的时候进行了解释道,水土不服是人体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其背后还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依。人在出生之后体内所有空气能够传送到的地方都会建立起微生物生态,例如肠道、泌尿道、口腔等。
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同一种生活模式下,那么体内所有部位的微生物生态在人体和微生物的长期互相作用下趋于稳定,这表现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趋于稳定,微生物对人体起到的作用趋于稳定等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低纤维食物的人肠道里的厌氧细菌占大多数,而好氧细菌占少数。相反地,长期摄入高纤维饮食的人肠道里的好氧细菌则占大多数。
这样的微生物生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保持着冬天平衡,这为人类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条件。因此当一个人去到新环境,接触了新的饮食习惯,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就就不得不做出改变,而这个改变的过程则是人体表现出“水土不服”的过程。除此之外,科学家还提出了“肠道微生物生态具有可塑性”的观点。
该观点指出,一个人离开长期生活的地方去到完全陌生的新地方,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当这个人再次返回原来生活的地方,也能够较快地进行适应,这说明了肠道的微生物生态具有可塑性。那么这项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长期以来,医生在对患有肠胃疾病患者进行病因分析诊断的时候,较少考虑到患者的旅行记录。而该研究的提出说明了患者的旅行记录也可以作为病因分析的参考,新的参考项可以使诊断更加准确。其次,微生物生态具有可塑性可以用于临床医学的治疗效果监测,同样可提高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水土不服并非只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说法,也并非只存在于历史描述中,而是有真实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在了解了水土不服背后的科学规律之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更好的了解。同时水土不服也是一种身体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4:31
水土不服主要是由气候上的明显差异造成的,一个人在壮年时,本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但人体内的微生物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可能湿度上稍微变了一些,你体内的微生物群,尤其是消化道里的益生菌群,就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损伤,比如很多人在进行长途旅行后,都会出现短暂的“便秘”现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4:32
是由于机体对外在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我觉得这是因为身体的一种依赖导致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4:33
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下,体内的微生物就会和环境趋于稳定,一旦换了环境,体内的微生物就不会那么快适应环境,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