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0 02: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1
早在先秦时期,湖北地区一直用三峡地区的川盐,而淮盐直到宋代才行销于此,及至明时湖广地区淮盐一统天下,导致川盐滞销,但流入该地区的川盐并未禁绝,成为私盐,才有设分盐所五巡检司于此缉私盐的举措。清初由于战争影响,淮盐运销一度告停滞,川盐卷土重来,但好景不长,淮盐到康熙、雍正年间又恢复,其中湖北地区除施鹤八县属行销川盐外,其余全系淮盐,据《两淮盐法志》、嘉庆《汉阳县志》及宣统《湖北通志》记载,淮盐由江苏仪征进入长江运抵汉口总岸,由汉口运销湖北省九府一州,即黄州、武昌、汉阳、安陆、德安、襄阳、郧阳、荆州、宜昌九府及荆门直隶州,此外嘉庆《湖北通志》卷24上《政典七·盐法·口岸》上就有淮盐曾运销到监利县朱家河的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建都南京,淮盐至湖北的运道阻塞,清廷饬令川盐济楚,为川盐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史称“川盐济楚”。直至太平天国*失败,江道畅通淮盐可以上运以后,“楚岸仍然多属川盐销售,虽有淮岸之名,并未运输至岸。”于是出现了川盐,淮盐并销的局面。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沿海一带相继沦陷,海盐生产备受破坏,淮盐运输受阻。湖南、湖北等省海盐销区民苦淡食,迫需靠川盐济销,1939年春,国民*令川盐增产加运,形成历史上第二次“川盐济楚”,这种局面直到抗战后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