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要几个名人小时候读书成绩不好,最后取得成就的大的例子,急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5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5
1.苏步青(1902-2003),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校长。
苏步青幼时家境穷困,9岁上小学。到县城读书让这个农村孩子大开眼界,整天淘气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一连三个学期,他的成绩在全班32人中排倒数第一。
后来学校里的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私下鼓励他:“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一点也不笨。只要肯努力,能考第一名!”还给他讲牛顿的励志故事,让苏步青听得非常愧疚。
从这以后,他发奋学习。他懂得了学习不仅为自己,还有父母的一份苦心。
2.华罗庚(1910—1985)中国着名数学家。
华罗庚学生时代贪玩,功课非常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当语文老师笑华罗庚的字写得像蟹爬过的一样,毫无才华可言。
但进入金坛中学后,确切地说是遇到王维克之后,华罗庚便深深爱上了数学这门学科。也由此让人相信这位伟人的诞生与老师的鼓励和教导是无法分开的。
3.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青少年时期的冯特,看上去不会有半点出息,不爱学习没有才气,甚至可以说有些傻气。许多年里,冯特惟一的好朋友是一个弱智男孩,在学校里,他常常走神,神情恍惚。
冯特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父亲来学校看见他心不在焉的样子竟当着同学的面煽了他几耳光。老师也公开羞辱过他。
然而任何惩罚都没用,这年他仍没有课程及格。又晃荡了几年,期间父亲过世,家中生活来源突然断流,他才意识到身边的现实,接着他变化惊人。
这年秋天他去了海德堡大学重新学习医学,3年时间内完成了学业,并在1855年医学全国会考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接着拿到硕士学位,成为心理学教授并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4.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8-1910))
列夫尔斯泰大贵族出身,2岁丧母,9岁丧父,16岁上大学,大学三年级自动退学回家进行改革。在青年时期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老师把他降了班。他*、借债、鬼混。
后他对自己表示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他把错误的原因找了出来:缺乏毅力;有少年轻浮作风;脾气太躁;模仿性太强;自己欺骗自己;不谦逊;生活太放纵;缺乏反省。
从此,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他成为了一代文豪。
5.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
牛顿12岁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在班上成绩名次靠后,同学们都瞧不起他。
有一次,一个身体比他强壮、功课比他好的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虽然平时很怕这位同学,但此时牛顿奋起反抗,把那个同学*到墙角,那同学只好屈服。
牛顿也从此事看到一个道理:只要下决心,就能把它*。于是他开始在学习上也用上这个劲头。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在数学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二十二岁的牛顿发明了微分学,在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你每天做作业多久,而是你要善于总结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只有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你才能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也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家。
据报道,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一份成绩报告单披露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这位叱咤风云的铁血首相在童年的时候竟然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在6年级时甚至还留过级。
当年,邱吉尔被严厉的父亲送到学费高昂的英国第一学府——哈罗公学。可是,年幼无知的邱吉尔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挨老师的批评是家常便饭。
在学校的一本惩罚记录本上,邱吉尔也榜上有名,他经常由于忘写作业而被老师罚站。
进入阿斯科特地区的圣乔治中学之后,邱吉尔的学习成绩仍然一塌糊涂。据那份发黄的1883年的成绩单披露,邱吉尔的历史成绩最好,得了一个“优秀”,而最差劲的则是地理,老师给了他一个“红灯笼”。
在历史上,邱吉尔是一个充满*的艺术家,可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小学时的绘画技能却只有“初级水平”,根本看不出任何艺术天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步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罗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尔斯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丘吉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5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那么,这样一位科学巨子的童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歪着脑袋认真地倾听从母亲的指间流淌出来的优美动人的音乐。母亲看着他那聚精会神的憨样,开心地笑了,说道:“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嗨,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但他那对亮晶晶的眼睛却扑闪扑闪地不断眨动着,显示出快乐的光芒,他的内心已经体会到音乐的优美流畅,但他却说不出口。
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小爱因斯坦十分喜欢这种活动,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那耸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那颂歌般的松涛,那金色的阳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而比他小的妹妹却象一只百灵鸟,一路上欢快地唱着、叫着。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小家伙们在一起尽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这里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父母亲赶紧为他请来了医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
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
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具——罗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爱因斯坦为此心花怒放,立刻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罗盘中间有一根指北针,尖端一头涂着红色,颤巍巍地抖动着,总是顽固而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转动盘子,想偷偷改变指针的方向,但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爱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转身子,从朝北转向朝南,心想:“这个指北针总该跟着我走了吧?”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惊:红色的一端依旧指着北方!
“太奇怪了……”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想去向父亲询问,可灵机一动,他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
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这个童年之谜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也许,爱因斯坦日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谜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
爱因斯坦的童年本来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如今有了罗盘这个有趣的伙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发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
这件有关罗盘的童年往事,给爱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年后,他还常津津有味地回忆。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音乐,开始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优美音乐将他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音乐曾一度使他着迷。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厌倦。就这样,小爱因斯坦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此时的小爱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
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的德*国主义思想如洪水猛兽般到处泛滥,到处横冲直撞。在学校里也不例外。那些老师像军人一样将希腊文、拉丁文一个劲儿地往学生头脑里塞,而学生的职责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对这种学习方式,小爱因斯坦烦透了,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自学数学上,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大的业余爱好。
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个工程师,对数学也很喜欢,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AB2+BC2=AD2,并满脸神秘地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就会证明了,你也来试一试。”12岁的爱因斯坦此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但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决心试一试,他一连几个星期苦苦思索,寻找着证明的方法,到第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时,竟然被他证明出来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动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12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装的几何教科书。他怀着兴奋神秘而又略带恐惧敬畏的心情把书翻开,从头一页欧几里德的第一条定理读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气把全读完,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整所折服。对一些定理,他反复地进行琢磨和思考,有时还尝试着撇开已有的论证方法,另辟蹊径,自己来重新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巨大快乐。
爱因斯坦幼年时代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不久,他又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当他的同学们还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时,小爱因斯坦已经遨游在微积分的天地里了。
爱因斯坦在数学王国里成绩卓著,而其他学科引不起小爱因斯坦的兴趣,成绩就很差,不少老师对他这种学习态度都很看不惯,并多次责备过他。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竟直言说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对小爱因斯坦的成见非常深,认为他是一块朽木,已再无雕刻的价值,竟勒令他退学。就这样,爱因斯坦15岁那年就失学了,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爱因斯坦自幼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段时期,他对《大众物理科学丛书》这本通俗科学读物着了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时时翻阅。正是这本书,不但使爱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权威的迷信,而且引导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宏图大志。
在少年爱因斯坦的身边,还总是带着一个小笔记本,那是为随时记下灵感的火花而用的。16岁那年,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占据了他的头脑:假如某种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是摄影机,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形呢?他把问题捕捉住,记在本子上。但正确的答案又去哪里寻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正是这个令爱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难问题,孕育了未来相对论的神奇萌芽。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小爱因斯坦向科学堡垒发起的第一次勇敢进攻。
小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他是十分宽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护他的气质与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当爱因斯坦的“天才”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显得很笨拙的时候,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及学校机械的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父母没有将他视“弱智儿”,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打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成长与发展。
1895年的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亲人,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
解放以后,童第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这种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6
盖茨啊...
人家没读大学啊..
还有个更明显的:
郑渊洁只上了小学3年级
现在还不是很好
童话大王~
说那么多废话干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6
卢梭 法国思想家 ,著(忏悔录)
于谦明朝名臣 年轻时颇爱飞鹰走狗
周密,被当时村里称为三害 西晋名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7
爱因斯坦小时候被父母怀疑他有智力障碍.
长大不也出人头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