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宽恕算宽恕吗(2-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8: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2:52
这是《伴你同行》第五季第二阶的课程了,前面第一阶的四节课内容,回听之后都总结成了文字。我发现再次回听,又有了新的收获和感悟,特别是听完后又写成文字,又深入地吸收了课程的核心内容。也希望看到了文字的朋友也能有些收获。
第一阶四节课讲了最基础的内容:情绪、行为、想法(投射)、习惯(模式),如果理解了前面几节课的内容,可能看到这篇,也会更容易理解一些。我们的某种情绪、行为或习惯,只是一种表相,也可以说是“果”,而产生这些情绪、行为、习惯的原因,实际上是我们的想法。想法是“因”,行为是“果”,想改变行为,那就要改变想法。
例如,玩卡不卡的马楠老师,有一段时间总是胡吃海塞,越吃越胖,某天发现自己的一条牛仔裤的线被自己的肉绷开,才开始觉察,为什么自己要这样吃,把自己给吃胖了?原来,她有一个担心,因为她以前很胖,160斤,身份证上的照片就是圆圆胖胖的自己,但后来通过疗愈减肥成功后,只有98.6斤,外出过安检时被拦了两次。原来不自觉地把自己吃胖,是因为这个担心,怕再次过安检时被拦。因为有了“不胖就会跟身份证上的照片不一样,过安检时就会被拦”的想法,才有了胡吃海塞的行为。有了觉察才是改变的开始。
我百度了一下“宽恕”这个词,是动词,意思是宽容饶恕。近义词有:包涵、包容、谅解、海涵、见谅、见原、宥恕、原宥、原谅、饶恕、留情、宽大、宽待、宽饶、宽容、宽宥。反义词有:严惩、归罪、怨恨。也可以说,不宽恕就是怨恨。
奇迹疗愈工作坊里也讲到,宽恕有四个阶段。 宽恕的第一阶段--不宽恕。 对某件事记得很清楚,久久都不能忘怀。一提到某件事,就有情绪。或者一提到某个人,就生气。你会说:别跟我提这个人,要不是这个人,我今天也不会这样,等等。或者说,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对方好过。在保罗.费里尼《宽恕就是爱2》里说到,显性情绪是某些深层次事物的外显症状,我们要觉察和关注自己的显性情绪。如果不断地发问“我为什么感到抑郁(愤怒、悲伤等)?”洋葱的表面就开始剥离,距离核心伤痛更近了。
可能很多人的痛苦就来源于不宽恕。在这个阶段,通常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而把对方看作是“加害者”。因为别人伤害了自己,所以才会如此痛苦。我们怨恨他人,责备他人,我们以为证明别人是错的,就说明自己是对的,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恢复自己的纯洁无瑕。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责备他人并不会将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事实上,这样只会加深痛苦,并变成我们紧抓痛苦不放的理由。所以,责备与怨恨他人只是延长了疗愈的时间。
宽恕的第二个阶段--假宽恕。 当我们不想再继续痛苦了,想将曾经的那个人那件事淡忘,我们可能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假宽恕。我们在心里劝自己,唉呀,他又不是故意的,他也很不容易,这事就让它过去吧。总是心里带着怨恨,我自己也不好过啊。我不跟他计较了,饶了他算了。好像站在小板凳上,你高一些,他矮一些。或者,你是大人,他是孩子。所以,这事儿就应该过去了,我不该再怨再恨了。可是,提起这个人,你还是会有情绪,只是不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
宽恕的第三个阶段--真宽恕。 看到了你需要宽恕的人是你自己,那个曾经犯了错的自己,那个自己认为的*、自私、愚蠢等等那样的自己。
宽恕的第四个阶段--无恕可恕。 你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宽恕的,他也没错,我也没错,谁都没有错。
不宽恕算宽恕吗?其实不宽恕就是宽恕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至少是觉察到了,我们在“不宽恕”,那个“不宽恕”的人是谁。觉察到了就能改变吗?不一定。就比如,脸上有个圆珠笔印,当你看到了,你才有可能去擦掉,如果没看到,你根本就不可能去擦掉。但是,你看到了就一定会去擦掉吗?不一定。可能你正在下班开车的路上,从镜子里忽然发现了脸上有个圆珠笔印,但心里想着,等回家了再说吧,等洗澡洗脸的时候再弄吧。就如同,你发现了自己心里有个怨恨的人或忘不掉的事,发现了不等于就能够宽恕了,但是,至少有了一个宽恕的可能性,有了疗愈的机会。
马楠老师说,所有的成长都离不开人际关系。可能你看父母不顺眼,看孩子不顺眼,可这样的血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就算不在一起。可能你看领导不顺眼,可你要继续工作,就逃不开跟领导的关系。可能你看老公不顺眼,可老公也没那么容易退货换货,就算换一个老公,难道就太平了,就幸福了?那第二段婚姻就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呀。你自己的模式没变,换老公,相当于新瓶装老酒,你没变,婚姻模式也不会变。
马楠老师说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有个人家里房间很多,有一个专门的房间,用来打坐静心。打座静心的状态非常好,可能还会达到“入定”的境界。可是静心刚一结束,一拉开练功房的门,孩子喊:妈,我的作业本找不着了!此时,“腾”地一下,火就上来了,心里暗想,你的作业本找不着了,问我?又不是我把你的作业本弄不见的!就孩子的一声喊,就把刚才的“静心”给撕破了。
还有个人,到山上没有人的地方隐居修行,以为避开人际关系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可还是来找马老师做咨询,说明逃避人群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的理解是,如果内心还有没宽恕的人或事,走到天涯海角,也是痛苦的。所谓“心安处是天堂”,如果到了无恕可恕的境界,无论呆在什么地方,都会觉得自在、幸福、平安。修行应该在与人的各种关系里修行。
觉察练习:1、抽人像卡4张 代表:我就不喜欢……样的人!
2、抽人像卡4张 代表:我就不希望我是……样的!
3、抽自然环境卡4张, 代表:……样的事情叫我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