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1: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5:47
*矛在唐军中的实战运用
甲骑具装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直延续到隋末唐初。进入唐代以后,虽然经过南北朝的洗礼,骑手们的装甲水平继续飙升,可因为马铠过于笨重其装备率也在逐渐减少,显然唐代骑士们更加青睐于马不着甲时的轻盈。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颇为复杂,一方面, 唐代着甲率达到60% 以上,重装步兵的发展让甲骑具装不能再简单地一冲尽破之;另一方面,随着骑兵数量逐渐扩大,对国家政权而言,训练有素的战马不再过分珍贵,因而较为轻盈的骑兵战术更受推崇。
但是*矛类武器却没有随着甲骑具装比重的下降而变得落寞,相反,隋唐时代开启了*矛类武器更为耀眼的辉煌篇章。
我们很难从唐代的墓葬中找到出土的兵器实物,这是因为唐代的法令禁绝,即便偶尔有几件例外,也多数是金、铜制作的观赏用品或者仪仗用具,故而对此时期的兵器研究只能以文史记载及对壁画、俑像的研究为主。
在文史记载中,唐军密集使用长*对抗对手的战例比比皆是,我们挑选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来分析。《旧唐书》八十七卷中记载,初唐名将苏定方曾经奉命征讨西突厥:“贺鲁率胡禄屋阙啜、慑舍提暾啜、鼠尼施处半啜、处木昆屈律啜、五努失毕兵马,众且十万,来拒官军,定方率回纥及汉兵万余人击之。贼轻定方兵少,四面围之,定方令步卒据原,攒槊外向,亲领汉骑阵于北原。贼先击步军,三冲不入,定方乘势击之,贼遂大溃,追奔三十里,杀人马数万……”
苏定方率领唐军和回纥兵马万余人被西突厥十万众团团围住,双方兵力悬殊,唐军*采取守势。苏定方命令步卒占据高地, “攒槊外向”,自己率领汉族骑兵在北面的高地列阵,互相呼应。“攒槊外向”,就是步卒用长*列成密集圆阵或方阵,用密集并列的长*抵抗外来突击。此时,步兵就颇为贴合“排槊兵”这一称呼。这样密集的长*阵令以骑兵为主的突厥军非常尴尬,以十万众突击“三”次,没有一次成功破阵。这个“三”应该是古人惯用表示多次的约数,而不是精准的表示冲击的次数。随后士气大减的突厥军被苏定方趁势反击,斩杀人马数万。
对付西突厥这样以骑兵为主的敌人,用长*列阵效果显著,即使以少敌多也能大获全胜。苏定方从隋末战争开始就长期指挥作战,在此战之前还曾经多次打败东、西突厥和高句丽等敌寇,可见唐军对类似的战法、战术已有相当丰厚的成功经验,并非首次使用。
那么对付以步兵为主的敌人,这种密集*阵能否如此有效呢?恰巧唐初战争中有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薛延陀,唐初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习俗跟突厥相似,该部落趁突厥衰弱时大破颉利可汗,实力暴涨,开始对大唐有了不臣之心,其领袖之子大度设率部二十万袭击了依附大唐的突厥部落。唐太宗命名英国公李世勣率领薛万彻和步骑兵数万人讨伐薛延陀,紧追其部族主力累月不舍,双方在诺真水畔的旷野之中展开大战。
《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二记载:“先是, 延陀击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等,以步战而胜。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突厥兵先合辄退,延陀乘胜而逐之。绩兵拒击, 而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乃令去马步阵, 率长槊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大度设跳身而遁,万彻将数百骑追之,弗及。其余众大奔走,相腾践而死者甚众,伏尸被野。夷男因乞与突厥和,并遣使*。”
薛延陀这个部落很有意思,虽然是游牧民族,却多次以步战征服周边部落,于是在大举入侵前,其国内先行练兵,教习步战之法。他们以五人为一单位,让一个有经验的头目保管五人的战马,其余四人列阵突前,展开步战,一旦获胜,就立刻骑马追击。如果战马接应不及时,就要将管马人的家人治罪为奴,赏赐给前方作战的步卒。
这种战法非常有趣,将部队分散成五人为单位的有机整体。以步战克制周边游牧民族常用的骑兵冲击打法,在获得优势后又能快速上马追击。既保持了步兵作战容易结阵、步射较远、精度较佳的优势,又兼骑兵作战机动迅捷、方便追击敌寇的优点,配合严明的管理法度,在当时已经堪称完美。薛延陀正是靠这种战法逐次征服周边部落,积攒出强大的实力。
此次讨伐战中,配合唐军作战的突厥部落兵先期接敌,果然被薛延陀的特殊战法打得大败而逃。前来截击的唐军同样以骑兵为主,大度设人马众多,又是步战,一齐发箭,将唐军大部分战马射伤,导致唐军骑兵多数失去冲击力。这正是因为唐军骑兵已经放弃了甲骑具装厚重的马铠防护所致。
此时的情况异常危急。以寡击众,唐军的附庸部队先战而败,主力又多数失马,对许多将领来说,或许已经是必败之局。但唐军主帅李世勣是隋末以来少有的名将,他当机立断,下令战马受伤的骑士们下马作战,手执长槊,以数百人为队,一同突击薛延陀众部。
这厢是新编练步战就威压周边的游牧民族,那一边却是耍了上千年步战把戏,*操起老本行的汉人,两边用步兵战术互相比拼,战果不难想象。唐军这一招用马槊列步阵的集群冲锋将薛延陀打得大败溃逃,四散的薛延陀步卒正要寻找自己的战马逃跑时才发现,唐军副总管薛万彻早已经率领剩余的骑兵把薛延陀的管马人杀得七零八落。这下薛延陀的败兵是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赢,只能伏尸遍野了。
双方都是以骑兵为主,最终却用步战决胜,这种偶然性使得这次战斗的记载弥足珍贵。借由这个战例,我们可以发现,初唐的军队不同于只重视骑战的北朝,反而非常重视并且擅长利用步战优势压制敌手,长*也因此成为唐军在步战中克敌制胜的神兵利器。
在唐代壁画中,我们还能发现重装步兵使用长*的痕迹。在昭陵陪葬墓群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上,就可以看到全身披挂铁甲的士兵执旗*仪卫。在*矛上挂饰旗帜用作仪卫已经是此时的惯例,《旧唐书》一百一十一卷中记载唐玄宗第十三子颍王璬奉命至藩镇出使,因仓促没有准备节仗,属下就建议:“王,帝子也,且为节度大使。今之籓而不持节,单骑径进,人何所赡?请建大槊,蒙之油囊,为旌节状,先驱道路, 足以威众。”槊就是马*,这段话的意思是建议颍王用粗长的马*制作旌节,也就是*上挂旗,代为仪仗。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已经有些许剥落,旗*的刃部或许不够明显,而在另一幅莫高窟156 窟中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旗*的*头就更为清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