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地雷战》中二曼的原型 地雷战电视剧全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2: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7:43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胶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运用伏击战、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痛击来犯之敌,取得了辉煌战果。其中,海阳县民兵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发明创造的十几种地雷和三十余种埋雷方法,在歼敌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多次被上级授予“民兵工作模范县”、“战斗模范县”等光荣称号。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地雷战》,就是根据这一史实进行创作的。
《地雷战》中的“二曼”
看过电影《地雷战》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3个十分活跃的女民兵。其中,那个留着短发、穿着碎花上衣的年轻姑娘,名叫二曼,只有十七八岁。她那端庄秀丽的脸庞上充满了自信,天真活泼的表情中,折射出内心的纯朴和无邪,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刚毅果敢的英气。
影片中的二曼虽然只是个配角,台词也不多,但她的出镜率却并不低,从头至尾都有她的身影。她时而手握红樱*和男民兵一起练武,俨然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时而手持长*、肩背挎包、打着绑腿,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巧妙地和敌人周旋;时而斜挎子弹袋、背着长*,在山岗上站岗放哨,展现出一个飒爽英姿的女民兵形象……
影片中,为了加强边沿地区的对敌斗争,胶东军区特地从主力部队抽调了一批干部来到海阳指导工作。新到任的武委会主任雷连长跟随石大爷到山里看望躲避鬼子的乡亲们,并和大家一齐商讨如何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解决武器短缺问题。二曼第一次出镜就在这时。她在铁嫂的撺掇下,大着胆子问道:“雷主任,上级能发给我们*吗?”显现出她率真的性格。后来,武委会主任雷连长把民兵队长赵虎缴获的钢*转发给玉兰,玉兰转身对二曼说:“这支*发给你使用!”二曼突然接过钢*,既惊讶,又欣喜,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二曼在影片中最有趣的镜头之一是,黄村据点里的鬼子兵分两路企图合击赵家庄:大队长中野带队走大路,正面进攻;小队长龟田带兵走小路,侧面迂回。3个女民兵发现后面山上有敌人后,决定用麻雀战把敌人吸引到地雷埋设区,将其一举歼灭。于是,她们一会儿打冷*,一会儿放鞭炮,弄得敌人晕头转向。一个穿黑衣服的伪军官不时对龟田说:“太君,太君,土八路在那边!”二曼则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俏皮地拼命吹口哨,以此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二曼在影片中最出彩的镜头是,小儿童团员铁蛋在放哨时,误把化装成货郞的瘦子汉奸当成了我军的侦察员,无意中透露了“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信息。二曼当时正巧背着*,牵着毛驴经过。她仔细询问了铁蛋之后,当即识破了汉奸的伪装,连忙追了上去,发现瘦子汉奸正蹲在地上,拿开扣在地雷上面的小筐,企图偷一颗回去研究,看看到底有无反探雷器等名堂。二曼躲到一棵大树后,果断地举*射击,一*就把那个瘦子汉奸的帽子打掉了,吓得他连滚带爬地逃回了黄村据点……
别看二曼年龄不大,胆子可不小。她跟着民兵队长赵虎,女民兵玉兰、铁嫂等人,在村口、大道、广场埋设踏雷,在沟口、田边、草地设下绊雷,在树上悬挂天雷,在山洞埋藏洞雷……他们用钉子雷拦断公路,用水雷封锁河道,用连环雷袭击敌行军大队,用子母雷迎候敌人骑兵,用碎石雷堵塞路口、海滩、河道等险要地段,用头发丝雷阻止敌人挖雷……天罗地网般的地雷阵,炸得进村扫荡的敌人血肉横飞、鬼哭狼嚎;炸得为非作歹的日伪军魂飞魄散、寸步难行!有了“雷神”的保护,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敌占区的军民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母亲回忆“地雷战”
《地雷战》这部红色经典是由中国人民*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摄制组专程赴地雷战的故乡——山东省海阳县,采访了当年的一些民兵英雄和民兵模范,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艺术创作,成功拍摄了这部军事教学片。《地雷战》生动再现了海阳民兵当年运用地雷战英勇抗日的传奇故事,影片一经公映,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快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而影片中那个叫“二曼”的女民兵,其原型就是我的母亲——于秀芳。当年,摄制组在山东实地拍摄《地雷战》时,母亲正巧回老家海阳探亲。作为当事人之一,母亲也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讲述了自己亲历的那段传奇故事。影片公映后,母亲曾对我们说,《地雷战》这部影片拍得好极了,虽然某些地方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很有感染力,很能打动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母亲告诉我们说,影片中提到的那个八路军十六团是真实存在的,它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的一个直属团,团长的名字叫周光;影片中的那个鬼子据点——黄村,就是海阳县的行村镇,距离自己的娘家辛安乡木桥夼村不过8里路,鬼子经常扫荡的赵家庄就是行村镇辖区内的赵疃村……
母亲说,影片中塑造的那个民兵队长赵虎,原型即取自海阳县的两个真实人物,分别是民兵英雄赵守福和于化虎;女民兵玉兰则采用了女民兵英雄孙玉敏名字中的一个玉字。他们都是海阳县行村镇附近的村民。而影片中那个叫二曼的女民兵,则是直接用了母亲的小名。母亲有3个哥哥,还有一姐一妹。山东俗称女孩为曼儿,母亲的姐姐于芝花小名大曼,妹妹于淑兰小名小曼,母亲居中,所以小名二曼。1971年秋,55岁的父亲刘耀到东北办事途经山东,还特意去了一趟母亲的老家,拜访了已经58岁的老民兵英雄于化虎。当时于化虎正组织民兵演习,他热情地接待了父亲,并兴致勃勃地和父亲聊起了当年母亲和他们一起埋雷打鬼子的桩桩往事。
海阳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230公里,因地处烟台、青岛和威海三市的中心,距离这三座城市各百余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2月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海阳这块原本安宁祥和的土地。此后,日伪到处设置据点,不时到各村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在留格庄镇、徐家店镇、郭城镇、盆子山区等地制造了十余起惨案,给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母亲家乡附近的赵疃村、小滩村、文山后村、瑞宇村等位于青(岛)威(海)公路两侧,距日伪设在行村的中心据点较近,所以受害最深。但这里的人民反抗也最坚决,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国民兵战斗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