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领域如下:
1、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2、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80年代,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扩展资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供给结构失衡,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资源配置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巩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是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性创新。
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四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农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
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
一是协调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二是协调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开放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化经济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2
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三、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扩展资料:
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征:
一、更高效益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速。
中国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速保持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进入高收入阶段,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高。
二、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以科技驱动代替要素驱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型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污染“脱钩”,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模式。
三、更平衡的区域和城乡发展格局。
国家战略规划、跨地区战略规划、区域性战略规划衔接有序、配合有效。
四、更全面的对外开放。
我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化经济体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42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领域:
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是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扩展资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目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0%,重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6%以上。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相当突出。
要进一步把提质增效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把科技、劳动力与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协同投入实体经济,必将有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
关键是把各种要素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发挥资本、资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各类劳动者和人才投身于创业创新的作用,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发展。
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有度的经济*。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力激发和释放了市场活力。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9000多万户,其中企业约3000万户,再加上约2亿家庭经营的农户和城市非工商户创业者,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
同时,宏观*方式不断创新,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采取区间*、定向*、相机*、精准*等措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体系,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各级*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应尽职责,从*机制上保障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