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发展养老事业的对策研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8: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2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1%。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届时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25.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空巢”老人迅速增加、未富先老、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显著特点。与此同时,中国核心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为66.41%,使得老年负担系数增大,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具有较为可观的潜在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大连市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大连市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连市、辽宁省及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比较
中国自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0636亿人,占总人口的8.1%。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辽宁省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631万,占总人口的14.7%,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1万,占总人口的9.74%,人口老少比为68.7%。据预测,到2040年,全省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45%,即每3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辽宁在全国属于人口老龄化趋势较快的省份。
大连市是人口老龄化较早的城市之一,比全国早13年,也是辽宁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目前,大连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1.8万,占人口总数的17.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747498人,占人口总数的12.94%;依然高于全国平均值。共有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家庭户约46.6万户,占全市家庭户的21.8%。今后每年还将以4%的速度递增,2010年大连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10万,老年人口地高峰期即将到来。大连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形势更为严峻。
二、大连市社会养老机构现状
随着核心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需求和功能正逐步弱化,而社会养老将成为中国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此次还对大连市养老机构的规模、收费标准、入住率和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评估迎接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出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
大连市社会养老机构按照所有制形式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办养老机构,即由市区两级*举办的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二是集体办养老机构,即农村乡镇集体举办的敬老院;三是即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四是民营办养老机构,这三种形式养老机构的分布情况是:市内养老机构的所有制形式以国办和民营办为主,而农村养老机构则以集体办为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养老福利机构所223所(其中国办18所,集体办119所,股份制26所,民营60所)养老床位近2.2万张,约占老年人口的2.2%。老年活动场所500多个,安装老年健身器材1万多件,基本满足了全市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市内53%的养老机构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且各区中分布基本一致。
目前,大连市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有21.6张,高于全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8.6张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辽宁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1.2张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0张~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
尽管大连市老年人口拥有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不能满足客观实际需求。以本次调查结果测算,目前大连市有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人达11.4万多人,供需比仅为1:5.2,还有约近10万张的缺口。这还未考虑中年人群未来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他们的需求量是老年人群的三倍,这部分人群需求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即便转化为现实需求。因而,社会需求压力巨大,供需矛盾突出。
从规模和入住率等指标看,国办养老机构较具规模,入住率也较高,而个体民营办养老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入住率偏低。各养老机构根据硬件设施的不同,其收费标准也不同,一般划分为保障型、标准型、舒适型三个档次,国办机构收费标准分别在650-850元、550-650元、500-550元左右;民营收费标准型分别在750-1600元、650-1200元、500-950元左右不等。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三、现有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连市*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大*推动力度,充分挖掘调动各方面力量,为养老福利事业发展提供*支持、资金保证,形成了多形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其中许多模式都是大连市首创,并引领全国。对此,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已初步形成了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满足现阶段老年人养老之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机构数量和床位供需矛盾突出。大连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223所,总床位2.2万张,床位总数仅为老龄人口总数的2.2﹪,较之国际通行的5﹪-7﹪的比率,差距很大,而与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比率11.2﹪相比,差距更大。供需比仅为1:5.2,还有约近10万张的缺口。现有的数量和规模满足不了社会的客观需求,需求压力巨大,供需矛盾突出。而且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却尚有空床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将会愈来愈烈,难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2.布局不合理,地处偏远,覆盖不均衡。调查的养老机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远离社区,其它养老机构多数也坐落在远离市区或远离车站的位置,与老年人渴望就近的情感寄托愿望形成一定的差距,因而,制约了部分有需求老人的入住,导致入住率较低。
3.收费偏高,低收入老人无法涉足。这是影响入住率的又一重要因素。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而作为边缘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他们的退休金与之相差甚远,尤其是没有生活来源,每月仅靠*的最低保障金生活的老年人,不可能负担得起。此外,除国办养老机构的规模尚可外,个体办养老机构规模均较小,一般仅有几十张床位,形成不了养老产业的规模效益。
4.民营办养老机构软硬件建设均劣于国办养老机构。在国办养老机构无论是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上均要好于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很多问题,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不够规范。护理人员少,受专业培训的人员更少,专业技能较差;缺乏医疗人员;硬件设施不完善。这都与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对老年人经济供养、健康照顾及精神慰籍的多方位的需求,从而弱化了养老机构的功能。
四、大连市发展养老事业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发和建设多层次的养老机构。鉴于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养老模式应呈多样化。现阶段应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并逐步地、积极稳妥地推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进程。目前我们的养老机构存量明显不足,需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盘活存量,开发增量。当务之急是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而出生率的下降,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将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剩余房屋资源进行改、扩建为养老机构所用。其次,建立养老机构应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未来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各种硬件设施与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而应长远规划机构内部建设,以满足各阶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在今后扩大增量时,应注意考虑到大部分老年人的支付能力,避免在建设和开发养老机构时,出现一方面养老机构需求不能满足,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却闲置的局面。应设置不同类别的养老机构,如家庭化型、医疗康复型等,使老年人根据各自的情况按需选择。由调查得知,老年人希望环境条件趋同小型家化场所,相对舒适,以夫妻或同性的两人间居住方式居多,居住面积为9-10平方米为佳。服务的重点是加大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及精神卫生等人性化服务。
2.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重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3.健全养老服务机制。建立以解决贫困人口养老为重点,多种层次养老协调发展的养老机制。一是应明确各种类型养老机构的职责划分:公办养老机构主管三无老人和低收入人群;民办养老机构主管有进入养老机构需求的自费老人,即中上等收入的人,也含部分较低收入的人群;在居家养老方面,低收入老龄人口的养老应由*给予补贴;而有负担能力的老人则可由其自己买单,由社区提供较高质量的服务。二是完善各方面制度和*,规范多个层次养老体系的职能、*优惠的范围、*补贴的额度等。三是由*对服务机构加强监管,以保障老年人能得到价格合理的优质服务。
4.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养老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加大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宣传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事业已由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主导、多元投入、充满生机的社会福利事业,也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鼓励支持民间资本直接参与社会养老事业投入,是降低*成本、激发养老事业活力、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希望所在。也可以说,在老年养老社会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是推进养老社会化进程最为关键的因素。
5.合理规划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布局。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应按国家技术监督局、设计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城镇人口不足6万人的*事处要设立一处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同时,附设一处可容纳30人左右老人的养老院;城镇人口超过6万人的街道则按上述要求增加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使其更加方便更加合理的为老年人服务。由于老年人地缘、邻缘观念强烈,未来新建的养老机构的选址宜就近,城市置于社区内或附近,农村置于乡镇,内设医疗服务诊所,集医疗与养老于一体,这与本次调查中老年人在患病后首选的医疗机构级别是一致的。
6.完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推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实现。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需要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卫生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并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否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决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立社会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已有医疗服务部门的养老机构,在药品储备和医疗设施配备方面要予以加强,而没有医疗服务部门的养老机构,须应尽早设置或考虑与本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合作,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解决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医疗保健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 7.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者队伍建设。养老工作涉及到老年生理学、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确保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能够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照顾和服务,应长远规划,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由*和社会出资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证入院老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在调查访谈中,许多城市老年人表示,假如服务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即使价格高一些也愿意选择这样的养老机构。大连市的一些社区采取吸纳下岗职工参与养老队伍当中,通过岗前培训,达到工作规范要求,并作为再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