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14: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02:10
(一)“没话说”
古老的淮河畔有一豫南小镇,小镇的东街开了一爿理发店,店名“没话说”。店主兼师傅姓石,四十多岁,是个哑巴。这师傅心灵手巧,理发技艺精湛。不管剪长发,还是理短发;不管是洗、染、吹、烫,还是修面、按摩、掏耳朵;样样娴熟。每天顾客盈门,排着队等着理发。师傅一面精心的工作,一面忙里偷闲客气地招待顾客:抹板凳、递烟、倒茶,虽不言语,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来此理发的大多是老主顾,已习惯于石师傅的优质服务,把来此理发当作一次享受。也不乏慕名而来的新顾客,他们或从亲朋好友那里得到的消息,或得益于道听途说。因此,石师傅的生意兴隆到门庭若市。闲人坐等,悠然地抽着烟,熟识的或不熟识的,都无拘无束地,天南海北闲聊着。忙人,见空插脚,只要说明理由,大家给个方便,先理先走。人多人少,师傅一样不慌不忙,程序一点也不乱,细而又细。
只见师傅拿推子,操剪刀,干净利索,只一会儿功夫,已理个大概,接下来便是洗头,修面,这道工序最费工夫,光洗头就很有学问,先润湿,再搓洗,接着一遍一遍地用洗发膏洗涤,最后轻揉,直揉的人昏昏欲睡。洗涤完毕,师傅抻平坐椅,客人躺下,开始修面,师傅刀功上乘,只听刀过毛落,“咝咝”有声,大到鬓角、胡子,小到眼角、耳廓,不留死角。待师傅自认满意之后,重新洗面,然后涂擦“面霜”之类的护肤品进行面部按摩——这可是超级的享受。客人全身心放松,接受师傅恰到好处的揉搓,直揉搓得你飘飘欲仙。最后一道工序是修:理平头者,棱角分明,上平如镜,绝不会凸凹不平;留长发的,根据脸型,发型各异,赛过名星。师傅满意了,对着镜了反复欣赏杰作后,一拍肩膀,解下围布,整好衣领,等着为下一位顾客服务,“享受”过的顾客一边掏钱(每人5元),一边竖起大拇指“高手,实在是高手,理得真叫没话说,”师傅谦逊地连连摆手,递上一支烟,愿坐者坐,不坐则送客。
凡是在此理过发的人,出了理发店门,才真正理解店名的含义;不光师傅是哑巴——没话可说;师傅精湛的手艺、上乘的服务无可挑剔,无可指责,那才叫“没有说的”。
(二)“崔 师 傅”
小镇的西街有家气魄、豪华的“家乐福”超市,超市毗邻繁华的菜市场,在超市和菜市场抹角的楼檐下,常停放着一辆微型电动三轮车,车旁坐着一位六十多岁、腿脚有残疾的修鞋师傅。老师傅微胖的身体、和蔼的面庞、温和的语言、娴熟的动作是他一张无字的名片;修鞋工具:锤子、鞋钉、锥子、剪刀、钩针、不同颜色的线和不同类型的皮革、小型手动专用缝纫机有条不紊地摆放,是他不加霓虹灯却熠熠生辉的招牌;师傅把皮围裙摊在双腿上,不同颜色、不同型号、不同类别、坏了的鞋子在师傅长满老茧、粗糙的手里舞动着、翻滚着,像街头艺人在玩杂耍,成了闹市一角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过往赶集人的目光。
师傅姓崔,来自五里外的临乡某村,人们都叫他“崔师傅”。“崔师傅”修鞋的技艺精湛,态度和蔼。不管男女老幼,不论皮鞋、球鞋、布鞋,只要他认为能修的,保证修得让你满意。“崔师傅”时间观念很强,来此修鞋的人,多以赶集购物为主,修鞋只是顺便捎带,“崔师傅”为了不耽误修鞋人赶集购物,先收下要修的鞋子,给定取鞋时间,你尽管去购买所需。当你办完事来取鞋时,“崔师傅”早已把鞋修好了放在一边。不耽误你时间,更不会让你久等。专程来修鞋且急着要走的可以优先。“崔师傅”修鞋要价最低,小修三角、五角,大修块儿八角,常让来修鞋的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崔师傅”常说:手艺活,不能贪利;本钱少,费点功夫;只要大家信任我,多来修几次,我就有钱挣了……
我和“崔师傅”熟悉缘于一次修鞋——我有一双心爱的皮凉鞋刚穿不久脱了胶,鞋底鞋帮分了家。胶粘不住,钉钉不行,又无法用机子缝,找了几个修鞋师傅都爱莫能助,丢了实在舍不得,我就提着鞋满街转悠。不曾想遇上“崔师傅”。“崔师傅”接过鞋仔细掂量,并不十分有把握地说:“我试试吧!”“崔师傅”先用弯刀沿鞋底边刻一圈浅浅的沟痕,然后像当年母亲做千层底布鞋那样,一针一针地绱起来。针脚细密均匀,深浅适度。鞋底下线勒进沟痕里,走路磨不着,鞋里的线痕有脚盖着,瑕疵不外现。经“崔师傅”一番捯饬,一双结实耐穿、焕然一新的皮凉鞋再现脚上,我喜不自胜。当我付钱的时候,他只象征性的收了两元钱,我心存感激,实在觉得过意不去,执意多给,“崔师傅”坚决不肯多收,重复着他经常说的那些话……我只能把感激藏在心里。
从此只要经过那里,总要逗留一会儿。“崔师傅”一边和我唠嗑,一边紧张而又有序的忙碌着。唠的范围很广:有他的生意经;为人之道;社会上的逸闻趣事;家长里短以及各自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和态度。“崔师傅”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乐观的,属于“大事不考虑,小事不计较”类型的。我从他身上发现了许多闪光点,学到了许多有益的处事方法,找到了许多积极的生活动力。
集市熙熙攘攘、喧闹嘈杂,“崔师傅”这里却是一方净土。没有尔虞我诈,不存在讨价还价,顾客至上,童叟无欺,每一个来修鞋的人都享受着温馨地服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个生理不足的人,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感动着别人,能以最低的价格和甜美的微笑经营着“生意”,方便了别人,充实了自己,“崔师傅”靠一双灵巧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自食其力生活空间,不是很好吗?
(三)“美女”阿娇
小镇上有一家服装超市,店名叫“阿娇服饰”,老板是人送绰号“美女”的阿娇。其实阿娇不是什么“美女“,也不是所谓的“阿娇”。她五官位置不协调,上下身比例也夸张;她既没有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那样高贵,也没有“Twins组合”成员钟阿娇那样娇媚。时下“美女”、“帅哥”的称谓颇为流行,无论长相丑俊,一声“美女”、“帅哥”足可以让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美女”阿娇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阿娇不光擅长打扮,还有一套独特的生意经。涂脂、抹粉、描眉、搽口红掩盖了她不美丽的.容颜,做发型、戴首饰增添了青春的靓丽,奇装异服、另类的佩饰衬托着比例失调的身姿,刻意地装扮使阿娇真的美色出众、艳丽无比。因此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服装超市熙来攘往,摩肩接踵:有来购买的;有来欣赏的;有来取经的;有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阿娇燕语莺声地应和着各位顾客,高跟鞋戳在洁白光滑的地板上“咚咚”作响,忙前忙后,阿娇陀螺似的转个不停。一个媚眼,一个娇态,一句娇滴滴的话语也许就成就了一桩生意。生意红火到日进斗金,令同行耳热眼红,由羡慕到嫉妒,由嫉妒到怨恨。羡慕阿娇的人气;嫉妒阿娇的生意;怨恨自己“门前冷落车马稀”;怨恨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吸引人;怨恨归怨恨,但阿娇独特的生意经是谁也学不来的!不久同行门店就关闭了好几家——无形之中挫败了生意场上好几个竞争对手,阿娇站稳了脚跟。
其实“美女”阿娇的确有值得称道之处。她乐善好施、惜弱怜贫、扶危济困:幼儿园里她赠过书包;小学校里她送过文具;敬老院里她捐过衣被;为灾区献爱心她慷慨解囊,千儿八百小菜一碟;为公益事业她积极主动;架桥修路建街道她捐款捐物;街坊邻居有灾有难她主动相帮;只要用得着她、想到她的,她没多有少,从不吝啬。因此她在人们的心目中确实是“美女”,不是肢体上的涂脂抹粉、刻意打扮,而是她有一副菩萨般地美好心灵。
在人们心目中,“十个商人九个奸”——个个精打细算、吝啬奸猾。可阿娇却截然相反!许多人对她的做法不理解。有人认为她是散财买好;有人认为她是沽名钓誉;有人认为她是奸商耍狡猾的一种手段;也但多数人认为这是她的人品使然,是她美好的品质最佳体现。阿娇却有她自己的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也应有道。我赚的是大家的钱,用在大家都受益的事业上,这正是我挣钱的目的。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更不是有所图。花得是我辛苦钱,表达得是我慈善意,管他别人怎样说去!”
现在小店更红火了,不仅有来此购买、欣赏、取经的,来此求助的,还有来此表达敬意、谢意的。一句句“美女”,叫得阿娇心花怒放。阿娇脚不停、手不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像一朵绽开的牡丹花。她对“美女”的称谓受之无愧,比起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赝品的美人坯子们,阿娇真的美得可爱,美得有价值,美得令人仰视、令人敬佩!
(四)“老 褶”
老褶,不姓褶,也不姓翟。只因天生的老成:满脸褶皱,像干裂的土地,沟壑纵横。
老褶,并不老。今年也不过50岁光景,在平均寿命日益增长的今天,应该算是中年。
老褶是绰号。何时被叫做老褶?他接受不接受?没人敢考证。只是私下里都悄悄这样叫。老褶最怕听到“老”字。他管老师叫“师傅”;管老婆叫“婆娘”;管老板叫“当家的”……凡是带“老”字的,他都忌讳。
老褶的自尊心曾被深深地刺伤过。据说老褶第一次相亲,丈母娘看到他的尊容,十分气愤,责怪媒人说:“他今年该有30大几了吧?我闺女再是满脸麻子(出水痘留下的痕迹),今年才18岁呀!总不至于找个爹吧?”老褶满脸通红,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地替自己辩解。招来阵阵哄笑,老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老褶当时不足20岁,咋能会30大几呢?后经巧嘴媒婆反复撮合,女方娘家多方打听,印证了老褶真正不足20岁,才极不情愿地将满脸深坑的“麻”闺女嫁给老褶为妻。
老褶婚后从不去丈母娘家,害怕丈母娘嫌自己“老”。夫妻的生活倒还甜蜜,只是老褶主内,“麻妻”主外。20年后,老褶的一双儿女长大*,个个貌美无比。他们继承了父母的全部优点,而没有遗传父母的半点不足。常言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双儿女对父母格外孝顺,被邻里称道。“麻妻’早已不在乎人们异样的眼神了,可老褶总也不能从“老”的阴影中走出来。深居浅出:不赶集,不看戏,不走亲戚,不串门,人多的地方老褶不去。妻子便撺掇他:“孩子都这么大了,怕什么?只要我不嫌弃你,还在意别人怎么看吗?”老褶想想也是,便不再藏着掖着了——走路也敢抬头挺胸了;人多的地方也敢去凑热闹了。
外出务工的大潮席卷了老褶的家乡。家里除了老弱病残,就是正在上学的孩子。像老褶这样身强体壮的中年人寥寥无几——老褶心里*的。老褶暗暗下过无数次决心,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老褶起了个大早,带上准备好的盘缠和吃的,揣上身份证就出发了。这可是老褶第一次外出。老褶只听常年打工在外的邻居们说:先坐汽车;再坐火车;就到了大都市;然后找招工单位。老褶来到镇上长途汽车站,买票上了车。售票员上下打量着老褶,扯着嗓子喊:“哪位同志发扬一下风格,给这位老爷爷让个座?”“哗啦啦”站起来好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喊:“老爷爷,您这边请!”“老爷爷?,您坐这里!”老褶那个气呀!心里忿忿地想:我有这么“老”吗?40多岁就成了“老”爷爷了!气归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老褶下决心要出去闯荡一回。
来到县城,老褶准备乘火车去上海。因为兄弟几个都在上海某钢厂——据说那里活好找。老褶一路打听来到火车站,购票时,售票员关切地问:“老爷爷,就您一个人嘛?唉!家里人咋就这么放心呦!”老褶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几张,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退到一边,想了很久,票也不买了,又改乘汽车打道回府了。边走边惴惴地想:还是不去的好!都这么“老”了,能找到活吗?老褶拖着灌铅似的双腿回到从没有离开过的温馨“小巢”,好几天闭门不出。等到人们再见到老褶时,他的头发胡须全白了——这回老褶真的老了!虽然年纪不大,但心理老了。是被人们叫老的!
老褶,确有此人,他是我的一个远方亲戚,他的真名叫“郑青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02:10
(一)“没话说”
古老的淮河畔有一豫南小镇,小镇的东街开了一爿理发店,店名“没话说”。店主兼师傅姓石,四十多岁,是个哑巴。这师傅心灵手巧,理发技艺精湛。不管剪长发,还是理短发;不管是洗、染、吹、烫,还是修面、按摩、掏耳朵;样样娴熟。每天顾客盈门,排着队等着理发。师傅一面精心的工作,一面忙里偷闲客气地招待顾客:抹板凳、递烟、倒茶,虽不言语,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来此理发的大多是老主顾,已习惯于石师傅的优质服务,把来此理发当作一次享受。也不乏慕名而来的新顾客,他们或从亲朋好友那里得到的消息,或得益于道听途说。因此,石师傅的生意兴隆到门庭若市。闲人坐等,悠然地抽着烟,熟识的或不熟识的,都无拘无束地,天南海北闲聊着。忙人,见空插脚,只要说明理由,大家给个方便,先理先走。人多人少,师傅一样不慌不忙,程序一点也不乱,细而又细。
只见师傅拿推子,操剪刀,干净利索,只一会儿功夫,已理个大概,接下来便是洗头,修面,这道工序最费工夫,光洗头就很有学问,先润湿,再搓洗,接着一遍一遍地用洗发膏洗涤,最后轻揉,直揉的人昏昏欲睡。洗涤完毕,师傅抻平坐椅,客人躺下,开始修面,师傅刀功上乘,只听刀过毛落,“咝咝”有声,大到鬓角、胡子,小到眼角、耳廓,不留死角。待师傅自认满意之后,重新洗面,然后涂擦“面霜”之类的护肤品进行面部按摩——这可是超级的享受。客人全身心放松,接受师傅恰到好处的揉搓,直揉搓得你飘飘欲仙。最后一道工序是修:理平头者,棱角分明,上平如镜,绝不会凸凹不平;留长发的,根据脸型,发型各异,赛过名星。师傅满意了,对着镜了反复欣赏杰作后,一拍肩膀,解下围布,整好衣领,等着为下一位顾客服务,“享受”过的顾客一边掏钱(每人5元),一边竖起大拇指“高手,实在是高手,理得真叫没话说,”师傅谦逊地连连摆手,递上一支烟,愿坐者坐,不坐则送客。
凡是在此理过发的人,出了理发店门,才真正理解店名的含义;不光师傅是哑巴——没话可说;师傅精湛的手艺、上乘的服务无可挑剔,无可指责,那才叫“没有说的”。
(二)“崔 师 傅”
小镇的西街有家气魄、豪华的“家乐福”超市,超市毗邻繁华的菜市场,在超市和菜市场抹角的楼檐下,常停放着一辆微型电动三轮车,车旁坐着一位六十多岁、腿脚有残疾的修鞋师傅。老师傅微胖的身体、和蔼的面庞、温和的语言、娴熟的动作是他一张无字的名片;修鞋工具:锤子、鞋钉、锥子、剪刀、钩针、不同颜色的线和不同类型的皮革、小型手动专用缝纫机有条不紊地摆放,是他不加霓虹灯却熠熠生辉的招牌;师傅把皮围裙摊在双腿上,不同颜色、不同型号、不同类别、坏了的鞋子在师傅长满老茧、粗糙的手里舞动着、翻滚着,像街头艺人在玩杂耍,成了闹市一角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过往赶集人的目光。
师傅姓崔,来自五里外的临乡某村,人们都叫他“崔师傅”。“崔师傅”修鞋的技艺精湛,态度和蔼。不管男女老幼,不论皮鞋、球鞋、布鞋,只要他认为能修的,保证修得让你满意。“崔师傅”时间观念很强,来此修鞋的人,多以赶集购物为主,修鞋只是顺便捎带,“崔师傅”为了不耽误修鞋人赶集购物,先收下要修的鞋子,给定取鞋时间,你尽管去购买所需。当你办完事来取鞋时,“崔师傅”早已把鞋修好了放在一边。不耽误你时间,更不会让你久等。专程来修鞋且急着要走的可以优先。“崔师傅”修鞋要价最低,小修三角、五角,大修块儿八角,常让来修鞋的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崔师傅”常说:手艺活,不能贪利;本钱少,费点功夫;只要大家信任我,多来修几次,我就有钱挣了……
我和“崔师傅”熟悉缘于一次修鞋——我有一双心爱的皮凉鞋刚穿不久脱了胶,鞋底鞋帮分了家。胶粘不住,钉钉不行,又无法用机子缝,找了几个修鞋师傅都爱莫能助,丢了实在舍不得,我就提着鞋满街转悠。不曾想遇上“崔师傅”。“崔师傅”接过鞋仔细掂量,并不十分有把握地说:“我试试吧!”“崔师傅”先用弯刀沿鞋底边刻一圈浅浅的沟痕,然后像当年母亲做千层底布鞋那样,一针一针地绱起来。针脚细密均匀,深浅适度。鞋底下线勒进沟痕里,走路磨不着,鞋里的线痕有脚盖着,瑕疵不外现。经“崔师傅”一番捯饬,一双结实耐穿、焕然一新的皮凉鞋再现脚上,我喜不自胜。当我付钱的时候,他只象征性的收了两元钱,我心存感激,实在觉得过意不去,执意多给,“崔师傅”坚决不肯多收,重复着他经常说的那些话……我只能把感激藏在心里。
从此只要经过那里,总要逗留一会儿。“崔师傅”一边和我唠嗑,一边紧张而又有序的忙碌着。唠的范围很广:有他的生意经;为人之道;社会上的逸闻趣事;家长里短以及各自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和态度。“崔师傅”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乐观的,属于“大事不考虑,小事不计较”类型的。我从他身上发现了许多闪光点,学到了许多有益的处事方法,找到了许多积极的生活动力。
集市熙熙攘攘、喧闹嘈杂,“崔师傅”这里却是一方净土。没有尔虞我诈,不存在讨价还价,顾客至上,童叟无欺,每一个来修鞋的人都享受着温馨地服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个生理不足的人,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感动着别人,能以最低的价格和甜美的微笑经营着“生意”,方便了别人,充实了自己,“崔师傅”靠一双灵巧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自食其力生活空间,不是很好吗?
(三)“美女”阿娇
小镇上有一家服装超市,店名叫“阿娇服饰”,老板是人送绰号“美女”的阿娇。其实阿娇不是什么“美女“,也不是所谓的“阿娇”。她五官位置不协调,上下身比例也夸张;她既没有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那样高贵,也没有“Twins组合”成员钟阿娇那样娇媚。时下“美女”、“帅哥”的称谓颇为流行,无论长相丑俊,一声“美女”、“帅哥”足可以让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美女”阿娇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阿娇不光擅长打扮,还有一套独特的生意经。涂脂、抹粉、描眉、搽口红掩盖了她不美丽的.容颜,做发型、戴首饰增添了青春的靓丽,奇装异服、另类的佩饰衬托着比例失调的身姿,刻意地装扮使阿娇真的美色出众、艳丽无比。因此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服装超市熙来攘往,摩肩接踵:有来购买的;有来欣赏的;有来取经的;有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阿娇燕语莺声地应和着各位顾客,高跟鞋戳在洁白光滑的地板上“咚咚”作响,忙前忙后,阿娇陀螺似的转个不停。一个媚眼,一个娇态,一句娇滴滴的话语也许就成就了一桩生意。生意红火到日进斗金,令同行耳热眼红,由羡慕到嫉妒,由嫉妒到怨恨。羡慕阿娇的人气;嫉妒阿娇的生意;怨恨自己“门前冷落车马稀”;怨恨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吸引人;怨恨归怨恨,但阿娇独特的生意经是谁也学不来的!不久同行门店就关闭了好几家——无形之中挫败了生意场上好几个竞争对手,阿娇站稳了脚跟。
其实“美女”阿娇的确有值得称道之处。她乐善好施、惜弱怜贫、扶危济困:幼儿园里她赠过书包;小学校里她送过文具;敬老院里她捐过衣被;为灾区献爱心她慷慨解囊,千儿八百小菜一碟;为公益事业她积极主动;架桥修路建街道她捐款捐物;街坊邻居有灾有难她主动相帮;只要用得着她、想到她的,她没多有少,从不吝啬。因此她在人们的心目中确实是“美女”,不是肢体上的涂脂抹粉、刻意打扮,而是她有一副菩萨般地美好心灵。
在人们心目中,“十个商人九个奸”——个个精打细算、吝啬奸猾。可阿娇却截然相反!许多人对她的做法不理解。有人认为她是散财买好;有人认为她是沽名钓誉;有人认为她是奸商耍狡猾的一种手段;也但多数人认为这是她的人品使然,是她美好的品质最佳体现。阿娇却有她自己的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也应有道。我赚的是大家的钱,用在大家都受益的事业上,这正是我挣钱的目的。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更不是有所图。花得是我辛苦钱,表达得是我慈善意,管他别人怎样说去!”
现在小店更红火了,不仅有来此购买、欣赏、取经的,来此求助的,还有来此表达敬意、谢意的。一句句“美女”,叫得阿娇心花怒放。阿娇脚不停、手不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像一朵绽开的牡丹花。她对“美女”的称谓受之无愧,比起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赝品的美人坯子们,阿娇真的美得可爱,美得有价值,美得令人仰视、令人敬佩!
(四)“老 褶”
老褶,不姓褶,也不姓翟。只因天生的老成:满脸褶皱,像干裂的土地,沟壑纵横。
老褶,并不老。今年也不过50岁光景,在平均寿命日益增长的今天,应该算是中年。
老褶是绰号。何时被叫做老褶?他接受不接受?没人敢考证。只是私下里都悄悄这样叫。老褶最怕听到“老”字。他管老师叫“师傅”;管老婆叫“婆娘”;管老板叫“当家的”……凡是带“老”字的,他都忌讳。
老褶的自尊心曾被深深地刺伤过。据说老褶第一次相亲,丈母娘看到他的尊容,十分气愤,责怪媒人说:“他今年该有30大几了吧?我闺女再是满脸麻子(出水痘留下的痕迹),今年才18岁呀!总不至于找个爹吧?”老褶满脸通红,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地替自己辩解。招来阵阵哄笑,老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老褶当时不足20岁,咋能会30大几呢?后经巧嘴媒婆反复撮合,女方娘家多方打听,印证了老褶真正不足20岁,才极不情愿地将满脸深坑的“麻”闺女嫁给老褶为妻。
老褶婚后从不去丈母娘家,害怕丈母娘嫌自己“老”。夫妻的生活倒还甜蜜,只是老褶主内,“麻妻”主外。20年后,老褶的一双儿女长大*,个个貌美无比。他们继承了父母的全部优点,而没有遗传父母的半点不足。常言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双儿女对父母格外孝顺,被邻里称道。“麻妻’早已不在乎人们异样的眼神了,可老褶总也不能从“老”的阴影中走出来。深居浅出:不赶集,不看戏,不走亲戚,不串门,人多的地方老褶不去。妻子便撺掇他:“孩子都这么大了,怕什么?只要我不嫌弃你,还在意别人怎么看吗?”老褶想想也是,便不再藏着掖着了——走路也敢抬头挺胸了;人多的地方也敢去凑热闹了。
外出务工的大潮席卷了老褶的家乡。家里除了老弱病残,就是正在上学的孩子。像老褶这样身强体壮的中年人寥寥无几——老褶心里*的。老褶暗暗下过无数次决心,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老褶起了个大早,带上准备好的盘缠和吃的,揣上身份证就出发了。这可是老褶第一次外出。老褶只听常年打工在外的邻居们说:先坐汽车;再坐火车;就到了大都市;然后找招工单位。老褶来到镇上长途汽车站,买票上了车。售票员上下打量着老褶,扯着嗓子喊:“哪位同志发扬一下风格,给这位老爷爷让个座?”“哗啦啦”站起来好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喊:“老爷爷,您这边请!”“老爷爷?,您坐这里!”老褶那个气呀!心里忿忿地想:我有这么“老”吗?40多岁就成了“老”爷爷了!气归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老褶下决心要出去闯荡一回。
来到县城,老褶准备乘火车去上海。因为兄弟几个都在上海某钢厂——据说那里活好找。老褶一路打听来到火车站,购票时,售票员关切地问:“老爷爷,就您一个人嘛?唉!家里人咋就这么放心呦!”老褶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几张,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退到一边,想了很久,票也不买了,又改乘汽车打道回府了。边走边惴惴地想:还是不去的好!都这么“老”了,能找到活吗?老褶拖着灌铅似的双腿回到从没有离开过的温馨“小巢”,好几天闭门不出。等到人们再见到老褶时,他的头发胡须全白了——这回老褶真的老了!虽然年纪不大,但心理老了。是被人们叫老的!
老褶,确有此人,他是我的一个远方亲戚,他的真名叫“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