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色彩冷暖关系怎么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11: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0:30
一、 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一幅画中,色彩往往只起
着一种吸引视觉注意力的诱
饵作用,所以传统上把形状比
作富有气魄的男性,把色彩比
作富有*力的女性,形状和
色彩的结合对于绘画是必不
可少的,绘画作品由于有了色
彩才会产生更加诱人的魅力
二、 固有色、光源色、环境
色的关系
色彩应用于绘画 , 首先必须了解描绘物象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一) 固有色
物体的色彩受光源的制约,物体的本身并不呈现恒定的色彩。前面我们已经谈过物体的固有色并不存在,但我们在绘画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或便于观察常引用 “固有色”这个概念。固有色是指在特定光源条件下物体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这种特定光源条件泛指白天日光下物体呈现的颜色,比如绿树、红花、蓝天等。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强烈的光照下则会减弱,在灰暗的光线下也显得不够明确。其
次固有色与物体的质地关系密切,质地松软而表面粗糙的物体,因对
光源色的反射较弱,物体受光源色、环境色影响较小,固有色明显;质地坚硬而表面光滑的物体,
因对光源色的反射强烈,环境色对其影响也较大,则固有色较微弱。中国传统绘画以平面造型和设色为主,注重固有色描绘,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绘画也是注重于描绘物体的固有色。
(二) 光源色
一切物象只有光源的存在我们才
能观察到它的形象和色彩。光源有自
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这些光源都各自
具有不同的颜色。如太阳光是白的暖
色光,月光是偏黄青的冷色光,火光
是偏橙色的暖色光,普通灯光是偏黄
色的暖色光,另外有一些专用的各色
灯光,光源的颜色对物象的色彩影响
很大,不同的光源色对于同一个物体
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三)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即环境色。由于光的反射而影响到物体固有色的变化, 环境色又称条件色,环境色在物体暗
部反映明显,光线愈强,环境色的反射愈强; 光线愈弱,环境色的影响也相应减弱。
欧洲“印象派”画家开始走出画室直接面向大自然写生作画,研究室外光色的变化规律,创造了许多色彩斑斓的自然光写生作品。
三、 色彩的对比规律
对比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色彩的对比是指质或量相互不同的两种要素搭配协调,即被强调出来的一种现象,色彩关系通过对比的方法达到增强或削弱色彩的效果。
色彩对比现象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概括起来,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 色相对比
指两种或多种色彩并置或交替变幻时因色相不同而造成的色彩对比现象。一般有原色对比、间色
对比、复色对比、补色对比、同类
色对比、冷暖色对比等。
红、黄、蓝三原色在十二色相
环中是极端的色相对比,对比极为
强烈,令人兴奋近现代绘画大师很多都采用纯色对比,画面响亮明快,
热烈奔放。
橙、绿、紫间色的对比较三原色的对比略弱些,而复色的对比更为模糊,但都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属于补色对比,各自的色彩个性就会显得更加鲜明突出。两种补色相并置对比最强,运用色相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主体,绘画中使用强烈的色相对比,会造成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
(二) 明度对比
指各种色彩在素描关系上的明暗对比和同一色彩不同明暗层次
的对比。 中国水墨画有“墨分五色”之
称,也是运用了明度对比手法产生的
视觉效果。同二色相因明度的不同可
以产生由深到浅的色彩变化,而产生
明度对比。绘画中的人们往往被色彩
的色相所迷惑,而忽略对色彩的明度的表现。
红色只有作为一种暗色使用,才会显得饱满鲜明,将红色加白色逐渐提高明度,红色也就会逐渐显得苍白而失去光辉。饱和的蓝色也很暗,表现大海的蓝多用群青、普蓝,甚至加入一些黑色,方能表现出大海的沉重和深邃;*本身属于亮色,明度范围很窄,因而明暗层次较少,自身的明暗对比也较弱。
光照的强弱与固有色的明度有着取下的规律: 强光下,固有色重的,其明暗反差大;
强光下,固有色浅的,其明暗反差小;
弱光下,固有色重的,其明暗反差小;
弱光下,固有色浅的,其明暗反差大。
(三) 纯度对比
也称灰艳对比,通常是纯度高的色与纯度低的色并列产生对比,艳色更艳, 灰色更灰。
(四) 冷暖对比
指冷色与暖色相互对立以及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相对而言的,冷色和暖色并置在一起,促进了两色的两极分化,冷色越显冷,
暖色越显暖。绘画中,每件作品
都包含着色彩冷暖的对比因素,
只是有些是强对比,有些是弱对
比。一幅作品的色彩如果只有明
度对比,没有色彩的冷暖对比,
画面就会显得单调,索然无味。
一幅画的色彩往往在明部与暗部、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画面的前景与后景及画面的每一个部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暖对比。即使在一个平面上也会产生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冷暖变化。作画过程中要善于掌握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其作品才更具有色彩艺术的生命力。
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1) 物体亮部色彩主要是光源色与固有色的结合,受光部分是冷色,背光部分必然是偏暖色。
(2) 物体亮部与暗部冷暖程度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冷暖程度。
(3) 同一色彩的物体,前面物体的色彩冷暖对比强,后面物体冷暖对比弱。
(4) 物体呈暖色,周围色必定偏冷;物体呈冷色,周围色必定偏暖。
(5) 物体色彩较艳,周围色彩纯度需减低,达到灰艳对比的效果。
(6) 物体的固有色通常出现在明暗交界的亮部灰色区。亮部灰色区呈暖色时,亮光则呈现冷色。
(7)
物体暗部的色彩主要是环境色与固有色的混合,暗部和投影
色彩一定是亮部色的补色关系。反光
部分受环境色影响最大,随环境反射
的色彩变化而变化。
以上属于自然界色彩冷暖变化的
一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
们在绘画时观察和表现对象,只要遵
循客观规律,认真观察研究,就可找
到丰富的色彩冷暖变化的微妙关系。
但这又不是绝对的,要求在写生过程中对对象的深入观察 , 从而来掌握这些规律。
四、色彩的远近和扩张、收缩的变化规律
物体是处于空间中的,由于远近的变化,物体的色彩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透视变化。
当我们把两块色相不同、
面积相同的色块放置在同一
背景上,我们会发现色彩有一
种远近的距离感觉。当这个色
块比背景略微突出时,我们叫
它近色。当这个色块比背景略微凹陷时,我们叫它退色。我们通过观
察,还可以感觉到,明度高的色块比明度低的色块略微显得大一些,我们叫它膨胀色。明度低的色块略微小一些,我们叫它收缩色。自然中的颜色距离我们有远有近,
由于大气层的厚薄变化,空气纯净度的不同与人类视力对远近不同的物体色彩的感受而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绘画就能够用颜料表现出这些存在空间中的物体的色彩,能够给人一种“深 进去”或“突出来”的感觉。我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可以随心所欲地把画面上的任何一个物体“拉近”或“推远”,强调或减弱。
从色相上来说,红、橙、黄有前进和扩张感;蓝、绿、紫有后退和收缩感。从明度上来说,明度高的亮颜色有前进和扩张感;明度低的暗颜色有后退和收缩感;从纯度上来说,纯度高的鲜艳颜色有前进和扩张感;纯度低的灰颜色有后退和收缩感。颜色的这种前进、后退感或膨胀、收缩感在我们实际绘画中可以运用它来组织整个画面色彩大关系的节奏感和空间.了解色彩远近和扩张、收缩的变化这种规律,对于我们表现画面的空间关系非常重要。色彩的远近变化规律是距离越近,色相越明确,色彩越鲜明;距离越远,色相越模糊,色彩越变灰。同时我们也了解色彩本
身也有远近感,暖色有向前冲的
感觉,冷色有隐退的感觉。暖色
近,冷色远。比如一片*油菜
花地,近处是*,远一点的是
黄绿灰色,再远一点就呈冷黄灰色。
色彩明暗对比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色彩空间透视的变化。对比强的有前进感;对比弱的有后退感。
五、 色彩的调和
色彩对比与调和是创造色彩关系的重要方面。色彩调和是指几种色彩相互 构成的和谐关系,调和是以统一原理的对称、平衡、比例为基础的,它一方面表现出对象各局部之间性质及数量上的差异与对立的多样性,同时能给人以整体统一的感觉。
色彩的调和首先是追求色调上的统一,色彩中的“色调”包括以明暗为基调的明度色调,也含有用一定的色彩倾向性来统一画面,使色与色之间变化平衡。对比和统一的色彩调和关系称为色调,色调有助于因调和而引起美感。通过变化中的统一来获取色彩美,这是色彩调和的要点。色调统一指不同物体的色彩在色相、明度、冷暖、纯度等方面构成画面的整体效果,色调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产物。春天的绿色调、深秋的橙*调、冬天的冷色调、火光下的暖色调等,不同颜色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色彩调和是将画面所有色彩搭配的综合效果。如果弄得杂乱无章,就不可能成为和谐的色彩关系,色彩调和的方法有同类色调和、光源色调和、对比色调和等。
同类色调和是运用邻近色来组织画面,光源色调和是将色彩统一在同一种 光源之下,如阳光、火光、灯光等。对比色调和一般采取
提高或降低某种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或用一种灰色过度减弱色彩对比的程度。
色调统一可表现为整个画面统一在某种明显的色彩倾向性,
例如依据色相 分类有红调子、绿调子、蓝调子等,也可表现为暖调子、冷调子、亮调子、灰 调子、深暗调子、强烈调子、柔和调子、艳调子等。
六、 色彩的均衡
色彩均衡指一幅画中上下、左右在色彩配置上一种力度均衡,使画面上的色彩搭配达到一种稳定的效果。例如一幅画中左下方出现一大块红色物体,为达到画面均衡可能会在右上方或其他部位出现一处或几处小色块红色呼应以达到平衡。
在一幅画中,色彩的平衡颇似
力学中的重量比值,一斤棉花和一
斤铁虽然体积不同,但重量是相等
的。不同形状、面积、明暗等因素
在对比和变化中所取得的稳定感,
称为色彩的均衡。
均衡有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
两种。对称的均衡又称“均齐”,在绘画中不常使用,因为,过于显得四平八稳,常用在表现一种纪念性、永恒性题材的画面效果,如达 . 芬
奇的《最后的晚餐》。不对称均衡,不是数量上的均衡,是视觉上、心理上达到均衡,获得变化中求稳定的效果。通常表现为用色彩的浓淡、面积的大小达到均衡,色彩的强弱、轻重、软硬等感觉造成种种感觉的平衡。色彩的冷暖、明暗、大小,反复交错,在变化中求统一,达到色彩均衡。
七、 色彩的节奏
节奏即由色彩要素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变化而造成的强弱感、轻重感、冷暖感、软硬感相互组合,使之产生的
抑扬顿挫格调,表现出色彩的反复、连续、断续
的色彩运动感及色彩的用笔和色块的重复排列,
不同色块的上下、左右并置, 构成错落有致的
色彩感受。在绘画中,节奏的变化不是单一图式
的重复,而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节律运动,有些
是激烈的,有些是平衡的,有些是高昂的,有些
是低沉的,有些是直观的,有些是内在的、迂回曲折的。
八、 色彩感觉与文化
作画时,不但要认识红、黄、蓝等颜料的品名,还应当研究颜料的各种性能一一它的干燥度、透明性、覆盖力、光泽度和某些色彩的翻底现象。如有的紫红色,如果用其他颜色覆盖,可能当时看不出,
时间久了就会自然翻出表面, 破坏了画面的效果。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对色彩的选择要细心,只有当作者的心象与色彩的心象完全吻合时,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色彩。
为了获得好的色彩感觉,必须经常关心色彩,平时多观察色彩,用色彩的视角去分析周围的世界,多观察、勤实践是培养色感的最好方法。人的色彩感觉, 同他的生活环境色有很大的关系,多观察优秀绘画作品的色彩,多观察不同环境中的色彩,这种潜在的影响会使艺术素质得到提高,好的色彩感觉,总是以好的色彩环境为背景孕育出来的。多感受大师的色彩作品的色彩美感,多用色彩的审美观分析事物色彩感觉一定会得到升华。与色彩对话,感悟色彩、驾驭色彩,方能得心应手。
色彩有极强的表现力。画家与自然是主客体的关系,绘画作品属于一种媒体, 画家通过绘画传达自己的意
图以及视觉和心理感受,通过色彩寄托画
家对自然景 物的理解、表达画家的情感。
色彩的表现形式通常分为:写实性色彩,
按照客观事物的真实现象,再现客观事物
的面貌。装饰性色彩,一般用纯度较高的
颜色, 对比强烈的色彩,用不同色相排列
组合,以较规范的色块构成一定的秩序感,
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情绪性色彩,以色彩感受为主,形体结构、明
暗层次要服务于色彩感受,侧重于情绪的表现。意象性色彩,强调画家的主观意象,客观物体的色彩仅作参照和启示,如同中国画所追求的“不求形似,但求神韵”,画家通过夸张、概括的手法用色彩表现物象的精神实质,以主观、自由、意象的色彩组织画面。
九、 色彩的调配
色彩的调配基本方法分为:
(一) 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即把两种或数种颜色通过混合以获得一种新的色相。
(二) 色彩的重置
色彩的重置就是指两色或两色以上的不同颜色分开涂层,将一种颜色罩在另一种已干的颜色上,光穿透透明色层,又经水彩纸的反射,再穿透透明色层,被人的眼球的感色细胞所感知。这就是所谓的“视觉灰色”。
(三) 色彩的并置
色彩的并置就是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并列一起,通过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混合产生新的色相,也就是所谓的“空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