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03: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38
瓦良格航母有新动作
饱受争议与猜测的“瓦良格”号航母又有了新动作。在人们普遍认为“瓦良格”已没有价值的时候,“瓦良格”却又在渤海湾里转了一小圈,人们对于“瓦良格”要报废的质疑声也就随之消失了。
“瓦良格”号航母自2002年被拖到大连造船重工后就一直进行着内部解析研究和改建工作,改装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不但是要把“瓦良格”改装成能用的航母,而且在改装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造航母的经验,为真正的国产航母作充分的准备。实践证明中国高层的这一决策是非常的英明的。
其实“瓦良格”号航母这个名字应该改了,因为总体的结构已经成型,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瓦良格”了,因为还没有最后定名,所以叫“瓦改”最合适了。
至于说早些时候美国媒体曾透露过要叫“施琅号”,也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有人如此说过。“施琅”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海军(水师)有关的名人,而水师也比较先进,用它的名字也有一定的道理。
也正因为有了“施琅”这个传言,多少也传达了一些信息,那就是从一开始准备把“瓦良格”改建成中国第一艘作战用航母用,到后来改变了初衷也就是确定作训练舰了。
这是因为在人民海军的舰艇方阵中,只有两艘战舰是用人名命名的:一艘是远洋航海训练 舰“郑和”舰,“郑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另一艘是大型国防动员舰“世昌”舰,而“世昌”则代表了中国的耻辱,这都与中国海军密切相关。
而战斗系列的军舰都不是以人名来命名的。航母训练舰用人名来命名,也符合中国的舰船命名规则。“施琅”是一个可用的历史名人之一,以此来推用当年收复台湾的水师头领“施琅”的名字来命名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还真的想不出来,但有没有更合适的还得再探讨。因为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可用,暂时叫“瓦改”最合适。
在改建“瓦良格”时,中国造大舰的能力还有限,也就是说中国的科技水平还没不够,可中国的海防也急需航母,所以也就是“饥不择食”改改看了。
可随着中国总体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在造大舰的一些技术水平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在这个时候再把改装后的“瓦良格”作为战斗舰使用,就有些不合适了,因为不是自造,航母又是中国的百年梦想之一,所以中国的第一艘航母最好还是用完全自产的最好,这在情感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造航母也好,造大舰也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造船、电子、航空、导弹、材料、动力、雷达等等,这不是一个单位够完成了的。中国早就开始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和研究、制造,不同的单位夜已继日的进行着不同的研究和制造,而目标则是一个,那就是组装成航母,从这一点来说,中国早就开始了航母的建造。
各个系统部们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要把它组成一个航母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了。可是有了航母并不代表着能够成军,如何驾驭航母成了的关键。
中国航母相关的人员虽然早已经开始了理论学习和一般的实践过程,但没有真正的航母,则很难掌握好其使用技能,而有了“瓦改”实战训练就不成问题了。
“瓦改”公开试水(大白天的在渤海湾里打转,全世界都能看得到),以前“瓦改”的移动都是在晚间,这说明中国已经加快了造航母和航成军的步伐,也是在给“瓦改”作训练舰解密。
中国需要航母来进行总体战略上的转变,其实大飞机与“航母”一样都是中国最为急需的,相信也会和航母一样尽快就可以成军的(据说大飞机也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有了航母和大飞机,中国的远程作战能力才能得到实质上的加强和提高,这才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