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就是一杆“公平秤”] 公平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7 08: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21:22
2008届毕业生趁着假期在母校召开同学会,我作为他们曾经的班主任应邀参加。在学生们纷纷向我举杯问候时,班里有个男生小钱好像喝多了些,略显激动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您工作很认真,我非常佩服。但您对学生很不公平,尤其是对我这种家庭条件不好、学习成绩也不佳的学生。”顿时,我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他:“我对你们不公平?什么事情呀?你说来听听。”小钱回答道:“您应该有印象的,就是我和同学小高的事儿,当时您对这事儿不公正地处理伤害了我,我当时发誓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后来我终于成功了。不过,事到如今我并不怪您,反而要感激您呢。正是因为您对我的不公,才激起我奋发图强。”听到这里,我感到面红耳赤,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五年前的那一幕:
一天中午,学生小高发现自己的mp3在宿舍里丢了,便来办公室找我。我询问小高的舍友们,他们一口咬定是同学小钱偷的,因为小钱手里刚有了一个新的mp3。他平日里表现不够好,舍友们对他没有好印象。于是,我凭着大概的了解,就把小钱叫过来“审问”。他感到特别委屈:“老师,我真的没偷。这mp3是我自己刚买的,他们为什么都不相信我?”我见他还“狡辩”,就警告他:“你说你没偷,那为什么全宿舍同学都说是你偷的呢?你再不承认,我就让学校来处理了!”后来我把小钱的家长叫到学校,才得知他确实没偷,是我真的冤枉他了。当我向小钱道歉时,他依旧怨恨着我,只说了一句:“老师,你太看不起人了!”
如今,孩子虽然不再怪我了,但我的内心依然无法释然。我曾经那么冲动、莽撞,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致使小钱这样的“后进生”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并深深地挫伤了他的自尊。虽然后来他也“成才”了,但却是以一种愤怒、怨恨,甚至是报复的心态来追寻成功的。如果换作一位个性软弱的同学,他很可能由此而一蹶不振,那损伤的就不只是自尊了。作为一名老师,我感觉非常惭愧。
在民主生活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经常听到“公平”“公正”“公开”这样的词语。作为班主任,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因此,班主任就应该是一杆“公平秤”,只有时时处处把“公”字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处理琐碎的班级事务时,我们班主任应该让心中这杆“公平秤”的“秤砣”保持客观一致,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同学,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行为,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一般而言,班主任都喜欢所谓的“优等生”,难免会“偏心眼”:对他们犯的小错误,通常偏袒忽略;而对“后进生”犯的同样错误,很可能从重处理;一旦这两种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断定是这个“后进生”的错儿。可是,仔细分析,面对老师的差别对待,这些被冤枉的“后进生”不仅容易因为自己的弱势处境而更加自卑,逐渐自暴自弃,还会对老师产生失望、不满、怨恨的负面情绪,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教。
那么,如何让心中的“秤”恢复“公平”呢?我们最应关注的,是那些处于弱势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巴甫里克的学生被公认为智力低下,由于学习困难,老师把巴甫里克鉴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时间长了,连巴甫里克自己也这样认为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与他交谈后发现,其实巴甫里克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学生,他的能力不在他的记忆,而在他的指尖。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不断鼓励下,巴甫里克在五年级时做出了令全校同学和老师都刮目相看的园艺试验。一位生物老师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一个真正的试验者,未来的学者,天才的园艺家。”果然,巴弗里克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艺师。
如果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及时发现与正确引导,也许巴弗里克只能永远是那个人们眼中的“思维迟钝者”。正如我们眼中的“后进生”,就像一块块“璞”,需要我们用心将他们打磨成“玉”。我们班主任首先应对他们给予特别关注,课上多提问、多释疑、多点拨,课后多交流、多谈心、多鼓励;其次要用伯乐的眼光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小小的闪光点挖掘出埋藏在学生身上的“大金矿”。面对他们的过错,批评时一定要有理有据,私下单独沟通,并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关爱。只有让每一个“后进生”坚信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他们才会以积极的心态奋发图强,我们的教育之舟才能驶向成功的港湾。
总之,班主任只有始终做好一杆“公平秤”,才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班主任的威信才会随之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形成,最终形成团结、民主的班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错”不张扬,对“好”多表扬。
【陶弘标,浙江省上虞市城南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程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