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下大理王朝的简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2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8:48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地位。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
前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政(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大理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回答者: 226688999 - 状元 十四级 3-23 15:37
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937—1253)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
大理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致祭。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
祀典,是封建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文化活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祀典产生历史久远,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认为,祀典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另一说认为祀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应该说,它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
古代大理国段氏王朝,奉行天人和一、政教合一的思想,祀典则成为标榜段氏王朝“永镇山川”功业的重要手段,基于提高大理国的*地位、巩固王权的目的,因此祀典也是教化。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
蒙古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行省]],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蒙古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规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云南内地共设有助个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羊直学城也就改称大理城。
前大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正(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乾兴(1)壬戌 1022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大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段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段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段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段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段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段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后大理之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元代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回答者:华夏霸王 - 千总 四级 3-23 15:38
白族政权
回答者:达宁1 - 秀才 二级 3-23 18:34
公元937年,云南历史上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此后,大理国共传22代国主,历时316年。
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崩溃。在其最后一个国君舜化贞驾崩之后,清平官郑买嗣趁机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
长和三世而亡。其权臣杨干贞弑君之后拥郑氏清平官赵善政为君,改国号天兴。赵善政为政也勉为其难,国王当了十个月,就被杨干贞废弃。
杨干贞自己坐上了宝座,改国号义宁。此人弄权有术,却治国无方,民心向背,之后受到各种民间力量的强烈反抗。段氏家族的前景已是曙光突现。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政权危难之机,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灭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封建政权,仍定都于羊苴城。段思平为“乌蛮”贵族,有学者说是“白蛮”大姓,大理人,段宝童之子;他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人民得到休养,使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大理国还与宋朝保持臣属关系。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册封其首领白万(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时,又授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大理王”。
在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即大理国建立以前,“大理”一词还没有见诸于有关记载洱海区域的史籍。司马迁的(史记)称洱海附近一带为“叶榆”,当时洱海也叫叶榆泽(又称“叶榆水”)。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洱源)、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4县,隶属益州郡;东汉、蜀汉、晋、南朝,先后归入永昌、云南和东西河阳等郡属。唐开元甘五年(公元737年),蒙舍诏(在今巍山)的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地方割据王朝,于公元739年迁都大和城(又叫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到了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又迁都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城)。在南诏统治时期,在这个区域一直无“大理”之称。
据史*载,段思平建立政权之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可见他改国号日“大理”,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是“大治”的意见。这种说法并非准确,其实“理”,是彝族的自称,大凉山彝族至今还称自己是“宁”或“宁惹”,彝区称为“宁木”,“宁”和“理”只是一音多写罢了。从此,“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战国时为滇国属地。唐、宋时,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历时500余年。
段思平在位8年即死,子思英立,在位仅一年便被思平弟废为僧。之后是思胄称帝在位6年,其子思聪即位。之后帝王依次完成了素顺、素英、素廉、素隆、素真、素兴、思廉、廉义、寿辉、正明的更迭。段正明坐了20年皇位,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高升泰终于撕破脸皮, “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一幕上演,高升泰假意拗不过“群臣相请”,*段正明禅让为僧,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中国”。至此段家递传了14代的王位暂告中断。
绍圣三年,高升泰驾崩,临终前对其子高泰明曰:“我之立国,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国仍还段氏。慎勿背我。”遗命子高泰明未违父命,将王位还给段氏,高泰明列段正淳为皇帝,自己为相,恢复大理国年号,在历史上,人们习惯将这段时间称为后理国。宋崇宁三年,段正淳禅位为僧,其子正严立。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金庸笔下的段誉),事实上其勤理政事,在位时间长达39年,年老禅位为僧,子段正兴(义长)立,不久其也禅位为僧,子段智兴立。智兴信佛教,在位间修佛寺60座。智兴死后,其子智廉立,但在位4年即驾崩,王位传给其弟智祥。期间其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后也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宋淳佑四年(1244年),蒙古出兵临关,远征大理,祥兴派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大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祥兴死后,子兴智立。1253年,忽必烈兵伐大理,灭亡大理国,生擒末代帝王段兴智并赦之。从大理国的创建者段思平到末代皇帝段兴智,大理国前后历经316年,此间22位皇帝皆为段姓。
历史上大理国出家为僧的皇帝共有九位,出家的寺院就是今天的崇圣寺,也是金庸笔下的“天龙寺”。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既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采纳姚枢等人的建议,改变了过去蒙古军的屠城恶习,下了止杀之令,并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劝降。
大理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智兴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至此,存续300余年的段氏大理国宣告灭亡。此后,云南以一个行政省的形式被纳入元朝版图。它也是大理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自唐以来,大理作为云南*经济文化中心时代的结束,云南的*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0:06
大理国(937~1253)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民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 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亦即段氏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 ,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地位。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
前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政(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大理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1:41
大理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围分布甚广,它们以古城为中心,沿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呈线状分布。大理市现已确定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镜水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生意盎然,并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省级元世祖平云南碑、苍山神祠、佛图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迹,纵贯了唐(南诏)、宋(大理国)、元、明、清及*等各个历史时期。
大理地方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作为数百年云南*、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荟集,史籍文献甚丰。加之,在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历来较高。因此,明、清以来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荣戴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双重桂冠。大理风景名胜区主要含苍山、洱海、白族风情以及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
大理古城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坝区,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横列如屏的苍山,雄伟壮丽;明珠般的洱海,清澈如镜,加之坝区牧歌式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优美绚丽的高原景观,这山山水水之间所包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风情,更富灵气和迷人的魅力。
总之,大理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特色显著,苍洱风光优美动人,白族风情浓郁奇丽,再加之大理古城和新区是脱开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这就使得大理既古风犹存,又能全面地持续发展,在苍洱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
大理属高原型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四季皆宜旅游。但夏秋之交雨后气温下降很快,当地有“一雨成秋”的说法,因此那时来大理旅游的游客最好带上几件秋衣,以防着凉。
不过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那样:“大理三月好风光”,春季,无论是前往大理古城,或是登苍山、游洱海都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前大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正(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乾兴(1)壬戌 1022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大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段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段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段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段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段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段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后大理之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元代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3:32
公元937年,云南历史上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此后,大理国共传22代国主,历时316年。
南诏政权于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崩溃。在其最后一个国君舜化贞驾崩之后,清平官郑买嗣趁机发动政变,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自立为君,改国号长和。
长和三世而亡。其权臣杨干贞弑君之后拥郑氏清平官赵善政为君,改国号天兴。赵善政为政也勉为其难,国王当了十个月,就被杨干贞废弃。
杨干贞自己坐上了宝座,改国号义宁。此人弄权有术,却治国无方,民心向背,之后受到各种民间力量的强烈反抗。段氏家族的前景已是曙光突现。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政权危难之机,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灭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封建政权,仍定都于羊苴城。段思平为“乌蛮”贵族,有学者说是“白蛮”大姓,大理人,段宝童之子;他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人民得到休养,使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大理国还与宋朝保持臣属关系。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册封其首领白万(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时,又授大理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大理王”。
在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即大理国建立以前,“大理”一词还没有见诸于有关记载洱海区域的史籍。司马迁的(史记)称洱海附近一带为“叶榆”,当时洱海也叫叶榆泽(又称“叶榆水”)。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洱源)、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4县,隶属益州郡;东汉、蜀汉、晋、南朝,先后归入永昌、云南和东西河阳等郡属。唐开元甘五年(公元737年),蒙舍诏(在今巍山)的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地方割据王朝,于公元739年迁都大和城(又叫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到了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又迁都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城)。在南诏统治时期,在这个区域一直无“大理”之称。
据史*载,段思平建立政权之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可见他改国号日“大理”,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是“大治”的意见。这种说法并非准确,其实“理”,是彝族的自称,大凉山彝族至今还称自己是“宁”或“宁惹”,彝区称为“宁木”,“宁”和“理”只是一音多写罢了。从此,“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大理战国时为滇国属地。唐、宋时,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历时500余年。
段思平在位8年即死,子思英立,在位仅一年便被思平弟废为僧。之后是思胄称帝在位6年,其子思聪即位。之后帝王依次完成了素顺、素英、素廉、素隆、素真、素兴、思廉、廉义、寿辉、正明的更迭。段正明坐了20年皇位,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高升泰终于撕破脸皮, “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一幕上演,高升泰假意拗不过“群臣相请”,*段正明禅让为僧,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中国”。至此段家递传了14代的王位暂告中断。
绍圣三年,高升泰驾崩,临终前对其子高泰明曰:“我之立国,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国仍还段氏。慎勿背我。”遗命子高泰明未违父命,将王位还给段氏,高泰明列段正淳为皇帝,自己为相,恢复大理国年号,在历史上,人们习惯将这段时间称为后理国。宋崇宁三年,段正淳禅位为僧,其子正严立。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金庸笔下的段誉),事实上其勤理政事,在位时间长达39年,年老禅位为僧,子段正兴(义长)立,不久其也禅位为僧,子段智兴立。智兴信佛教,在位间修佛寺60座。智兴死后,其子智廉立,但在位4年即驾崩,王位传给其弟智祥。期间其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后也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宋淳佑四年(1244年),蒙古出兵临关,远征大理,祥兴派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大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祥兴死后,子兴智立。1253年,忽必烈兵伐大理,灭亡大理国,生擒末代帝王段兴智并赦之。从大理国的创建者段思平到末代皇帝段兴智,大理国前后历经316年,此间22位皇帝皆为段姓。
历史上大理国出家为僧的皇帝共有九位,出家的寺院就是今天的崇圣寺,也是金庸笔下的“天龙寺”。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既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采纳姚枢等人的建议,改变了过去蒙古军的屠城恶习,下了止杀之令,并派使者到羊苴咩城劝降。
大理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杀,段智兴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至此,存续300余年的段氏大理国宣告灭亡。此后,云南以一个行政省的形式被纳入元朝版图。它也是大理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自唐以来,大理作为云南*经济文化中心时代的结束,云南的*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1:40
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937—1253)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
大理国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致祭。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
祀典,是封建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文化活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祀典产生历史久远,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认为,祀典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另一说认为祀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应该说,它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
古代大理国段氏王朝,奉行天人和一、政教合一的思想,祀典则成为标榜段氏王朝“永镇山川”功业的重要手段,基于提高大理国的*地位、巩固王权的目的,因此祀典也是教化。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都城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938-1253)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
蒙古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行省]],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蒙古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规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云南内地共设有助个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羊直学城也就改称大理城。
前大理(938-1094)
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 文德 (7) 戊戌 938
神武 (1) 甲辰 944
文经帝(~思英) 文经 (1) 乙巳 945
文成帝(~思良) 至治 (6) 丙午 946
广兹帝(~思聪) 明德 (2) 壬子 952
广德(14) 甲寅 954
顺(圣)德(1) 戊辰 968
应道帝(~素顺) 明正(17) 己巳 969
昭明帝(~素英) 广明(11) 丙戌 986
明治 (8) 丁酉 997
明统 (1) 乙巳 1005
明圣 (1) 乙巳 1005
明德 (1) 乙巳 1005
明应 (5) 乙巳 1005
宣肃帝(~素廉) 明启(13) 庚戌 1010
乾兴(1)壬戌 1022
秉义帝(~素隆) 明通 (4) 癸亥 1023
圣德帝(~素真) 正治(15) 丁卯 1027
天明帝(~素兴) 圣明 (1) 壬午 1042
天明 (2) 壬午 1042
兴宗孝德帝(~思廉) 保安 (8) 乙酉 1045
正安 (4) 癸巳 1053
正德 - 1057
保德 - 1074
明侯 (2) - 1074
上德帝(~廉义) 上德 (1) 丙辰 1076
广安 (4) 丁巳 1077
上明帝(段寿辉) 上明 (1) 辛酉 1081
保定帝(~正明) 保立 壬戌 1082
建安 - -
天佑 (3) - 1091
大中(1095-1096)
富有圣德表正帝(高升泰)(大中国主) 上治 (1) 乙亥 1095
后大理(1096-1253)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天授 (1) 丙子 1096
开明 (6) 丁丑 1097
天政 (2) 癸未 1103
文安 (3) 乙酉 1105
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 日新 (2) 戊子 1108
文治(12) 庚寅 1110
永嘉 (7) 壬寅 1122
保天 (8) 己酉 1129
广应(10) 丁巳 1137
景宗正康帝(段正兴,又名易长) 永贞 (1) 壬辰 1148
大宝 (7) 己巳 1149
龙兴(17) 丙子 1155
盛明 (1) 辛卯 1171
建德 (1) 辛卯 1171
宣宗功极帝(段智兴) 利贞 (4) 壬辰 1172
盛德 (5) 丙申 1176
嘉会 (4) 辛丑 1181
元亨(13) 乙巳 1185
安定 (3) 戊午 1198
英宗亨天帝(段智廉) 安定 (1) 庚申 1200
凤历 辛酉 1201
元寿 - -
神宗(段智祥) 天开(21) 乙丑 1205
天辅 (1) 丙戌 1226
仁寿 (3) 丙戌 1226
孝义帝(段祥兴) 道隆(22) 乙亥 1239
天定贤王(段兴智) 道隆 (1) 辛亥 1251
天定 (3) 壬子 1252
(注:此年表与流行年表稍有不同)
后大理之相国(1096——1253)
高国主(高泰明) (20) 1096
高泰运 (3) 1116
中国公(~明顺) 1119
高顺贞
中国公(~量成) (9) 1141
高贞寿 1150
中国布燮(~寿昌)
高观音隆 兴政
明国公(~贞明) (2) 1174
高观音妙 1176
高观音政
高阿育
高逾城隆
高泰祥 (16) 1237
元代大理总管(1257-1387)
天定贤王(段兴智) (3) 1257
段实(又名信苴日) (21) 1261
段忠 (1) 1283
段庆(又名阿庆) (22) 1284
段正 (9) 1307
段隆 (13) 1317
段俊 (1) 1331
段义 (1) 1332
段光 (11) 1333
段功 (20) 1345
段宝 (15) 1365
段明 (1) 1381
段世 (5) 138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4:05
白族政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6:46
不要那么麻烦
我就是啊
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