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28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不少学生家长也疑惑不解:数学成绩一向较好的孩子,进入高中后竟然如此之快失却了往日的“辉煌”。因此,如何作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如何才能学好高中数学,是每一位进入高中的新同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几个方面的衔接问题。
1、教材内容方面。初中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且大多研究的是常量,较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意定量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分析,与初中比难度较大。而在高中,由于受某些客观因素(如高考试题的难度等)的牵制,实际难度一直难以下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部分教学内容已由原来的初中讲授移到了高中讲授,如对数等。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这些内容在初中要花相当多的课时,但在高中,老师可能花的时间相对较少,造成学生掌握不熟练甚至困难。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2、教学方法方面。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因此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增多,而课时相对不变,这样各科学习时间相对将大大减少,教师布置的课外题量相对初中也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而高中数学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很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初中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均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作示范,供学生去模仿,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及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均能对上路子,取得好的成绩。而高中,不断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特别是近几年受应试浪潮的冲击,各类高中数学资料中,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样,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类型,这样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学生,当然与好成绩无缘。
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学好高中数学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差异,作好心理准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对于初、高中数学在内容、难度、进度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此,不要有畏难情绪,相反,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必胜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2、提前预习,作好知识准备。学生在初三时,为迎接中考确实紧张了一段时间,中考完毕后整个身心都松弛了下来,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中考以后的两个多月里,一般学生均不再看数学书,因而初中知识遗忘较多,致使高一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因此,高一新生入学后,应抽出时间复习初中内容,成其是与高中知识衔接较多的知识。
3、加强小结,讲究学习方法。在初中时,有的学生方法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习方法陈旧单一,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高中阶段,应特别注意多做练习,加强解后反思和小结,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还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提高个人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学好数学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勇于探索,认真总结,刻苦拼搏,勤奋努力,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适应高中的节奏,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29
这个看天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29
初中在绝对值,不等式,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方面做过培优的人会有优势,跟得上,大部分人还是很吃力的。
后面更抽象,综合些,难点在函数部分,从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