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1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6 02:37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国,人觉得塌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3:45
老北京胡同名称有:
1、织染局胡同位于东城区西部,东起水簸箕胡同,西至东板桥街,南与后局大院相通,北邻北河胡同,属景山*事处管辖。长约300米,胡同南侧有两条支巷通“后局大院”。
织染局胡同内5号院为华严寺。寺为织染局的佛堂,为局内的太监所立。清初重修,改称华严寺。有山门、前殿及东跨院。现改为织染局小学,大部建筑无存。
2、金鱼胡同位于东城区灯市口大街南侧,东西走向,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全长567米。据称金鱼胡同在明朝时叫金银胡同,后讹传为金鱼胡同,“*”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
3、帽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
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4、菊儿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全长438米。菊儿胡同在明朝时称局儿胡同,清乾隆时称桔儿胡同,宣统时称菊儿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
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菊儿胡同三号,五号,七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三号是祠堂,五号是住宅,七号是花园,荣禄府迁至东厂胡同后,七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四十一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5、八大胡同:八大胡同的形成,“得益于”清朝内城禁开妓院的规定,于是这些风月场所退而求其次,汇集到离内城很近的前门外大栅栏附近。
八大胡同指的是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1:03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北京的胡同有很多,但是很多都已经消失了,很多胡同都只是保留了地名,早已没有胡同的样子。比较有名的胡同有: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东交民巷、西交民巷、灵境胡同、丰盛胡同、锡拉胡同、羊肉胡同、东棉花胡同、草厂胡同、富国街,还有很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3:11
这位朋友 你要哪个区的胡同名称 北京大大小小上千条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