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筷子的文化和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56
筷子文化渊源流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历来有讨口采的习俗,筷子就有快生贵子,快快乐乐,五子登科,等等好意头。十双筷子在一起呢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中国人在饮食方式上是聚食制,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称赞这是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筷子筷子,快生贵子,这是我们清代末年,非常流传的,那么筷子是成双成对的,结婚时作为定情之物,两根筷子在一起,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另外,在我们江南闹新房的时候,会把筷子从窗户扔进去,一把筷子落在地上,哗一声响,大家就都会说"筷子筷子,快生贵子"有着这种说法。
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用筷有许多忌讳,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敲打碗,或者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有人以为这种礼仪规范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的。就是说,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平常生活中如果将筷子竖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讳。因为只有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筷子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工艺礼品,有的在上面镶金镶银,有的在上面雕龙画凤。筷子等于人类两根手指的延伸,它又有着力学的原理。您想过吗?简简单单的一双筷子有着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古籍 以《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但却从象牙筷所引起的宫廷事件中,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纣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国公元前1144年前後,也就是说我国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现了精制的象牙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56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57
昨日,DG设计师发表辱华言论一事在华夏大地掀起一场“筷子”风波,愤怒后深思良久不得平静,你真的懂得中国筷子吗?知道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意义吗?
(筷子)
当今时势背景下,中国的大门已经打开,而且会越开越大。但是,当野蛮与文明碰撞的时候,没有尊重,不单是明星退席、模特罢演、大秀改期、代言人解约、店铺下架那么简单。
共青团*官方账号已表态:“我们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同时在华经营的外国企业也应当尊重中国,尊重中国人民。这也是任何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最起码的遵循。”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因无法使用筷子而出洋相,据助手回忆,这是与其共事期间基辛格第一次全然说不出话的窘境,而后为了增进两国关心,基辛格特别练习使用筷子。
筷子,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不仅仅是餐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而且还是“文明”的象征。最初筷子从“箸”演变而成,从先秦开始,到汉朝以后普及使用,筷子见证了中国文明的进程。
筷子除了使用方便外,其寓意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深刻:筷子有标准长度,七分六寸,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提醒着人们处处要克己复礼;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敬仰着天圆地方的文化;筷子一阴一阳更彰显着平衡之美;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居中,寓意着天地人三才之象……
当筷子登上历史舞台进入大雅之堂,在发挥其使用工具之用时,还默默蕴含着各方面的意义和内涵:启迪、传承、明礼、关爱、守望、睦邻、建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