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规律4000字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54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一、含义:经济工业化;*上反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同时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思想近代化是前提,*近代化是保证。
二、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三、基本概况:
过程
事件
思想核心
作用
结果
器物变革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的起步)
失败
制度变革
维新变法
辛亥*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观念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失败
问题1、从近代化的过程指出近代化的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说明了:①民族、国家的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不能使中国走繁荣富强的道路。③只有中国*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四、近代化相伴随的几个问题:
1、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思想近代化)
(1)器物变*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理论: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最早举起了中国近代化的的大旗。
实践: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前期“自强”创办了军事工业,后期“求富”兴办了民用工业,但由于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
(2)制度变*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①理论方面:严复《天演论》大量介绍和宣传“西学”理论,对积极探索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启迪,为维新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实践方面: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上实行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涉及*、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下方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理论方面: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为辛亥*的指导思想。
实践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2、近代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二次:辛亥*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学入人心。
第三次: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经济工业化)
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为新民主主义*的到来以及中国*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4、*民主化的进程: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对中国近代化的整体认识:
(1)经济领域: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机器生产。*领域:实现*民主化。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表现,而近代化在*领域里的*民主化运动、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又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资产阶级的*斗争和思想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解放思想,更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54
国古代治乱、衰亡,都有上下两方面因素:
兴盛时期:
上层,君主及其臣子经历战乱,创业艰难,因此对自我约束较严,实行各种恢复经济、鼓励农业生产*,任用一批高素质官僚、打击贪官污吏,避免其侵害君权,减轻他们对百姓的压迫。同时打击豪强,使其不敢过分兼并土地。
下层,长期战乱使得人口大减,出现大量空闲土地,豪强地主不敢兼并土地对抗官府,农民生存较易,不会卖掉土地逃亡或卖给豪强地主,小农经济得以发展。
衰亡时期:
上层,由于君主世袭制度,后代君主生于深宫之内、长于绮罗丛中,生来便荣华富贵、高高在上,既无社会经验,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君主*,大权独揽,不会在其还能处理政务时交给继承人太多权力。)加上从小接触人少,多为身边近臣、宦官,一旦即位,难免任用这些亲信,也难免喜谀恶直、奢侈无度、沉湎某种个人爱好中等行为,这样君权就会被君主所信用的奸佞代行,从而用不受制约的权力做出种种蠹国害民行为。同时整个统治阶级的腐化(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腐化。)导致横征暴敛、贪腐横行,把种种苛捐杂税、徭役等经济、人身负担加于百姓身上。
下层,经济发展、人口繁衍、土地兼并加快,人地矛盾逐渐尖锐,而统治阶级增加的各种经济、人身负担使得广大农民不堪忍受,不得不把土地卖给豪强地主,同时为了逃避徭役、人丁税,往往自身也卖为奴隶,如此一来,朝廷收入减少,统治阶级的胃口又越来越大,就只能继续增加苛捐杂税。百姓于是继续投靠豪强地主,形成恶性循环。但是,豪强地主在吸纳百姓的同时,也压迫百姓,和朝廷一起,制造出大量“流民”这些无业流民数量少时还不足为患,一旦豪强地主承载农民达到上限,就会出现大量的流民,此时一旦出现灾荒,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大量无以为生的流民就只能选择造反,于是,一个王朝结束了,经过造反的战乱,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再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这就是“中国古代史周期律”
除此之外,还有些偶发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军阀割据、外敌入侵,但是,这两个因素要想消灭一个王朝,首先也要有客观条件,即上下层之间的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才能消灭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