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3 03: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7:06
古代会试*试或春闱。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裁,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由部都请派充。中国的科举制度起自隋唐,盛于宋元明清。明清时期,穷苦的读书人进身仕途的唯一路径就是科举。
首先,在县一级通过院试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秀才也是功名,每个月可以从县里领到一点聊胜于无的粮食和灯油钱,并且秀才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基础,但是秀才一般不能做官。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每隔三年可以到省城参加一次省级考试,也就是“乡试”。
古代会试的影响:
1、社会稳定发展的利器。会试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被统治者可以通过四书五经有效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因此流血牺牲,这对于所有的人而言都是比较有优势性的,能够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2、社会流通利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要说最可怕的应该就是敌人的阶级固化,这主要是指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会试制度从一定的程度来看是比较公平的,无论是平民子弟还是皇宫贵族,一般都是通过考试来决定官场上的命运,这就意味着就会成为重新洗牌。
3、在有效实现会试考试时,就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直到今天依然会影响到许多的人,让后世所有的人都会养成一种刻苦读书的品性,而这种影响显然是比较有优势性的,但不可否认还是会有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