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2 08: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