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揭秘小米生态造车(一)——智米造车难产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2 08:2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5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13:26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

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

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十足。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

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


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


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

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

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

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


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

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


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


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

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

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

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

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

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

按照由工信部和*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

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

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

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

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

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


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


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

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

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

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


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

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

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

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

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如果x-3的绝对值等于0,则x+6的绝对值等于什么.-(-x)等于什么 ...值是否能等于0?如有写出此时x的值,没有请说明理由。 x-3的绝对值+x-6的绝对值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 x-3的绝对值+x-6的绝对值的值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对于任何有理数,x-3的绝对值加x-6的绝对值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来... ...+丨x-6丨是否有最小的绝对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需? 葱油饼用泡多源好吗 童话生死恋 歌词 如何在未曾越狱的的ipad上玩网页游戏 ipad4没越狱 想要网页游戏该怎么弄? 黑龙江垦区政策性农业补贴政策 网络刷手是什么? 请问单相二极及三极带开关的插座的接法是怎样的?详细点就好了..._百度... 手镯内径61.28mm是什么意思 闪电尖兵的最强玩法 和平精英皮皮怪共有哪些满足奇葩小镇 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区别? 什么是新时代国家安全 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女性常吃避孕药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请问毓婷服用多了,会出现什么副作用,最严重会怎样??? 避孕药吃多了的副作用有哪些? 查询网球选手积分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属羊三大坎到底是多大一生有什麽坎 函授大专毕业几年可以考一建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函授专科怎么样 为什么手机在用的时候老弹出一个应用需要你打开wifi 打开许多app时,软件提醒是否可以获得连接WiFi权限这是一个什么权限 什么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脱落出来 洪荒混沌世界有生命吗 男主是穿越重生洪荒混沌世界 他最后有一个女儿叫灵儿,有一把扇子写的... 完结的洪荒世界鸿蒙世界混沌世界一类小说YY一点位于牛A与牛C之间_百 ... ...穿越到洪荒,在不周山看到了盘古开天印记,还被盘古开辟了内世界... 南都48v50a锂电池标称容量变小什么意思 软质条板指什么板 什么是石膏空心条板石膏空心条板的特点是什么 液晶屏最下方这个小条板叫什么名字 ...轻质隔墙骨架类型分别是?各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环境? 阳了是喝甜柠檬还是咸柠檬 为什么阳了都在买柠檬 新鲜柠檬怎么吃最好,新鲜柠檬的正确食用方法 阳了以后为啥吃柠檬都是闲的 丽江古城到火车站打车或者包车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 “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讲道德,却使巨大的不道德成为可能。”如何理解这... 与上帝之国类似的优秀电影有哪些 dnf武器精通有什么用 要不要点? DNF属性栏有个武器-项链-戒指-重甲 等等精通是什么意思? 现代文化有哪些 福州哪里有卖电脑椅/职员椅(办公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