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2 0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53
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这句话是朱元璋起兵时在集庆(后改名为应天府)招兵时军营外树立的大旗上所书的诗句。
他的意思是:“山河间应有华夏文明一块土地,天空中日月驱开云雾,现出大宋的天空”
元朝时 *** 是三四等人,杀 *** 只需赔一头羊,宋朝皇帝的头骨被做成酒杯在蒙古贵族间传送,华夏文明从未落到如此之惨的地位。朱元璋起事时曾以民族主义为旗帜,从外族手里夺回江山,恢复 *** 山河,得国之正历代少有,这也是明朝廷的合法性的所在
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是后人对明朝的褒美,整句话读起来能感觉词句里有种力量,从汉唐一直传承下来的血性。
虽然汉朝唐朝其实也没做到上面几条,但终其明朝300年,由于当初得天下的政权合法性就在民族主义上,所以在对外*上,明朝确实不愿意后退妥协,如果说这是明朝的弱点,我认为也确实是,不过这种强硬估计很多人会喜欢。
三,“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
这一点大概知道的人不多,明朝朱元璋出身卑微,是中国历史上唯二出身于平民家庭的皇帝,因此他定的规矩是明朝皇帝亲王选皇后妃子等,尽量和平民或者低级官吏家庭结亲。明朝持续近300年,皇帝们也确确实基本遵守了这一条,真是感觉明朝皇室真是极富平民色彩。
四,“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作者常遇春,明朝数一数二的名将,一生里没有一次败绩,精通所有武器,是少见的身为主将却能冲锋陷阵的类型。明朝初年进攻精神的代表。他死后,自言一生刚硬不为儿女流泪的朱元璋,唯独听到常遇春的死讯时泪洒乾坤,并亲手开棺用龙袍为他陪葬。
五,“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就是定*,虚君*,比清末预备立宪早了300年,不得不说清朝延缓了中国的*进步。
六,“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明朝的文官们嚣张到能在内阁会议上公然用这话评价还未成年的皇帝,最后居然只是罢官了事,如果在大清朝还没等到下班就处斩了。
七,“寇亦朕赤子”从朱元璋开始到崇祯,都说过类似的话,对内地缴纳皇粮地子民,大明的*始终是能抚则抚,而不愿意对他们挥舞屠刀。比如闻香教造反被*后,天启皇帝教首们具结保证。不再作乱就可以了。崇祯皇帝也说过“寇亦朕赤子”这样的话,张献忠把凤阳皇陵烧了以后,只要肯接受招安,崇祯一样既往不咎。
八,“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明末大臣杨嗣昌的名言,他*饥民叛乱,写诗讽刺这些饥民,“怎么不肯安静的饿死,非要出来当自不量力的螳螂造反呢?这首诗曾在明末士人中好评如潮。
看来虽然皇帝心中还有怜悯,但特权阶级却不是这么想。
九,“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死去无颜见祖宗。故去面冠,以发覆面,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崇祯皇帝的遗言。他最后一次向群臣苦苦哀求资金来发军饷守北京。群臣们无动于衷,最后悲愤自杀。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了。
做为读者,您最喜欢哪一句?